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初中作文 >

总有一次惊喜中考语文 作文辅导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5 20:02
tags: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世上最强男人)
中考作文辅导

第一章

审清题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 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
角度、
重点等。
有人说,
为文审题是前提,
立意是关键,
表达是重点,
可谓切中肯綮。
确实,
要写好一篇文章,
必须首先把好审题这一关,
否则就会
“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文不对题,
文不对“体”。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平时训练、测试 甚
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要点阐释】


审清题意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 着命题者的意图。
揣摩命题意图,
就是分析命题者
“为什么命这
个文题”,探 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
题者“所好”。命题的依据 有:


(一)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特别是课文阅读,它是语文学习之“ 本”。有联系课
文思想内容的,如《不要畏惧困难》,审题时可联系《愚公移山》揣摩命题意图。有联系 课
文写作特点的,如《我最敬佩的人》,审题时可联系《谁是最可爱的人》揣摩命题意图。
< br>(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
社会生活以及 科技生活、
想像生活等。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
前的社会背景去审 视题目。比如:
“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
卑、惰性、娇气……请 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填充完整,
写一篇记叙文。
”这个命题 既切合学生自身实际,
又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中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果 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要求,
就要从下面几方面人手辨明表达体裁。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 “巡礼”“见闻”“赞”“颂”“歌”“抒
怀”
“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 童年纪事》、
《琐忆》、
《内蒙访古》、
《武夷游》等;

题中含“ 议”“论”“说”“谈”“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
“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 文;

题中含“用途”
“功能”
“介绍”“说明”
“解说”
“性质”“怎样”
“制作”
“方法”
“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二)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 题的
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
以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为题的,
要写记叙文,

《最难忘的一天》

《校
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

要求阐发某种主张、
论述某个 道理的题目,
要写议论文,

《机遇·
天才·
成功》
《要
虚心“纳谏”》、《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

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 析加以辨识。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析,就难以
把握它的文体。
不过,
在这里 .
显然它是一种比喻,
比喻现实生活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
自然是要求写记叙文。

(三)对不限文体的文题(话题作文),要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
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


三、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

命题对选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
审题时要分析 文题的各个限制条件,
避免出现
“跑
题”
现象。
文题一般从时间、< br>处所、
数量、
领属、
关系、
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
如< br>《明
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我”。

命题作文既有限 制又有自由。
因此,
明确了文题的限制条件以后还要进一步拓展自由发
挥的余地。一是要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展开文题,
以便选择最佳入笔处。

《好消息》< br>,
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可以从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级的、学校的、家庭的、街道的等角度展开;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可以从学习、体育、文娱、生活等方面展
开。二是要展开合理的想像和联想,
使写作内容更生动、
更形象、
更丰富。

《梦想成真》

审题时可以想像将来具体的时间、
环境,
想像具体的 人物、
事件。
可见,
在文题的限制之中,
也有可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

明确了选材范围之后,还要把握题意的重点。把握题意重点,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捕捉和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文题的关键词。所谓“捕捉和推敲”,即指在审题时< br>要紧抠题目中的每个字眼进行思考,
尤其要对其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反复的推敲,
深入的思 考。

其一,对一些字面意思较浅的题目,要抓准题眼,把握好立意和选材的重点。如《我终< br>于学会了XX》,在审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在“X

X”处填上一种本领(如“摄影 ”、
“拉提琴”、“打字”、“游泳”等),还要注意“终于”二字的含义,它指在学习某一技
能的过程中曾遇到挫折和失败,
而自己努力不懈,
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因此写作时 就应
突出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意志,
要重点表现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曲折。
标题的 语言结构
不同,
其中的重点字词所处的位置也不同:
是偏正结构的题目,
重点 往往在偏上,

《诤友》
(“诤”)、《我家的新鲜事》(“新鲜”)等.这些重点词 多为形容词;是主谓结构的题
目,
其重点往往在谓语上,

《我陪王奶奶过春 节》

“陪”


《妈妈教我干家务》

“教”< br>)

《这堂课真有趣》(“有趣”),《学贵多问》中的“贵”,揭示了多问对于学的重 要性和
必要性。等,这些重点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有的题目主谓结构中包含着偏正结构,其重 点
词有时就不止一个了,如《改革之年喜事多》(“喜”“多”);是并列内容的题目,重点
则 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同桌》
(重点表现两人互帮互助,情同兄弟或姐妹
的亲密 关系)。

其二,
对于一些字面意思较深或含有比喻、象征意义的题目,
则要 深入分析,抠出其确
切含义。如《我的忘年交》(“忘年交”,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 友)、
《面对“大潮汐”老师们》
(“大潮汐”指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经济大潮)、《邂逅》
(指久别的亲友、师生、同事等偶然相遇)、《启明星》(含象征意义,指给人以教育,以
启迪,使人从愚昧走向聪慧的人)等。另外,对于材料作文,这种审题方法也很适用。不管
材料 长短,
其主旨总在个别句子或字词上,抠准了它们,
也就弄清了题意.
把握了写作的重
点。


(二)
把握内在关系。题目是并列短语的,题意的重 点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如
《我和班集体》要求写“我”与“班集体”的关系,“我”怎样为班集 体争光,班集体又怎
样关心和帮助
“我”

题目是主谓短语的,
要注 意主语和谓语内容上的联系。

《勤能补拙》
就不能只谈“勤”的可贵,还要谈它能“ 补拙”的功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三)吃透文题的隐含义。隐含义即题目的深层含义,它主要包括 三种:一是象征义。
如《蜜蜂赞》,题旨不在介绍蜜蜂,而是要赞美它那种勤劳无私的精神以及具有蜜蜂 精神的
劳动者。二是比喻义。如《推倒墙是桥》,比喻人与人之间要消除隔阂,相互沟通。三是引
申义。


“水滴石穿”
的启示》

要求根据水滴坚持不 懈、
日久穿石的自然现象借题发挥,
阐明道理。


五.明确 要求。作文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有时除了涉及立意
选材等内容方而外,还涉及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幅、书写形式等方面。有些“要求”富
有“弹性”,有些则是硬性规定、审题时 必须看清弄准,写作时自始自终记在心中。


提高审题能力,切实吃透题意,还必须熟练运用一定的审题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


遇到眼熟的文题,
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 ,
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
分析各自
的特点。如《我爱老师》,可以跟《我的 老师》。
《我和老师》相比较。第一题重点写“我”

对老师的爱,第二题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二、补足因素法


因素,即文章中的已知条件。条 件多的文题,题意就明白具体;条件少的文题,题意就
隐蔽空泛。
命题者为了增加审题难度,< br>以考察写作者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常常故意减少
文题中的已知条件。
遇到这 样的文题,
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
写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头
脑中给原题适当补足一 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可在
“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 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军营
的”、“工厂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 具体了。再如,《追求》这个题目可以在
前面加主语“xX”,在后面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某 某“追求真理”、
“追求进
步”或“追求理解”等,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内容。又如《我的梦》 ,其中的“梦”比较抽
象,
它不指晚上所做的梦,
而是指人的某种幻想和希望。
我们可将
“梦”
的具体内容补出来,
变成“我的梦是当上飞行员”,“我的梦是考上 XX大学”等;再如写《盼》,在题前补足
“我的”、“家庭的”、“社会的”等因素,题旨就明白了。 运用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画蛇
添足或擅改原题。


三、大题小做法

“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
“ 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
材立意,
力求以小见大。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
限 制少,
题目大,
但还需要审题并注意方法,
如“化大为小”
【材料】你热爱生 活吗?你关心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目光投向
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 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美化心灵,树立志向,……【要求】请以“关注生活”为内容 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
生活中的某种经历,
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
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 少于
600
字。这是一
个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的话题作文题。在审题时,要特别 注意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拓
展,即以“生活”为由头生发开去,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如“生活”一词, 我们可以用增
加定语的方式加以拓展,
由此就可以派生出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个人生活等等。
如此一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可以与“生活”相关, 自己与父母兄弟、爷爷奶
奶、外公外婆的接触可以与“生活”相关,自己与叔叔阿姨、老师同学、亲朋好 友甚至素不
相识的人的交往也可以与
“生活”相关,……进行这样的内容拓展后,就不会感到没 有材料
可写了。
二是聚焦,
即在前一步
“面”的拓宽的基础上,进行
“点”
的选择。
因为在写作时,
我们不可能将生发联想到的所有材料都写出来,
这时就需聚焦在拓展的某一个内容、
某一个
方面,选择一点来写,原则是自己熟悉的、丰富的 和可写的。三是挖掘,即对自己确定的方
面进行深入思考,在求新求异、
求精求深上加以突破。 例如该题,
如果仅仅停留于某个生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故事的叙述,
那就不免有些浅显,
但 假如能像题目要求中那样,
在记叙某种经历中抒发自己
的感悟,在论述某个问题中发表自己的见 解,
在介绍某种新事物时,作出自己的评价,
……
如此这般由表及里、
由此及 彼、
由果及因,那才能真正有新奇的发现、
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
感悟,文章才会写得有 血有肉有灵魂。


四、实题虚做法


“实 题”是指以某种实物为题,如《路》、《绿叶》、《泥土》等。“虚做”是指不就
物写物,而是展开联想 ,揭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这种方法对借物抒情的文题比较适用。


审题的方 法远不只这四种,
每个写作者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并结合自己的
实际灵活 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


【实例解说】


实例一

文题:《我的第一位“老师”》


题解:从题意容易看出,这个文题应写成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审题的难点是对“老师”
的理解。文题中的 “老师”加了引号,不是指以教育为职业的人,通常应是自己的父母。但
是,要跟《我的爸爸》或《我的 妈妈》相区别,应该从爸爸或妈妈作为启蒙老师如何在学习
上、思想上教育自己的角度写,而不能把父母 如何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自己作为写作重点。


实例二

文题:《课后》


题解:与这个文题相近的文题很多,容易根据思维 定势随便记一场球赛、一次大扫除、
一次野炊等,写成《课间》、
《课余》、
《课外》 。审题时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
《课后》
的题眼在“后”,课后是课中的延续和发展。因此, 所写事件的起因最好在课中,经过和结
果在课后。为了使题意更明白,还可在文题上补足适当的新因素, 如“课后的一场争论”、
“课后被老师叫去的一次谈话”、“课后的补课”等。


实例三

文题:《微笑》


题解:可以联系 课文《背影》揣摩这个文题的命题意图。
《微笑》也是以人物的特征为
题,因此可以借鉴《背影 》的一些写法。如通过对人物神态特征“微笑”的特写,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人物的神态特征“ 微笑”为线索谋篇布局。注意不要把“微笑”笼统地
理解为“笑”,“微笑”是无声的、自然的、发自内 心的笑。


实例四

文题:《要珍惜这大好时光》


题解:文题中的“要”表明是向人们 提出希望和要求,规定了表达的体裁是议论文。初
中生写这个文题,可在题前补足“青少年”的因素,只 有这样,议论才有针对性,题中“这
大好时光”所指代的内容才明确具体。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人生来
说,一生之计在青春。因此,文题可理解为“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同时 还应该看到,当代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的时代,
必须
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青春。审这个题时,不要跟《珍惜时间》相 混淆。


实例五

文题:变味的友谊


题解: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构成的标题,
“变味”是题眼,是写作的重心,“ 变味”即
改变性质,不正常的意思。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真正的友谊,是指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指心灵上
的互相理 解、互相慰藉、互相鼓励,是指事业上的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变
味”的友谊则恰恰与此 相反,大而言之,
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狼狈为奸、
沆瀣
一气,抑或溜须拍 马,互相利用;小而言之,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拉拢,互相包庇,
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互懈心志 ,共做平庸。学生在写作本文时,应从小处着眼,联系自己
的生活实际,
多写自己身边的事。< br>本文要写的这种变了味的友谊,
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和
痛苦,文中应显示这种结果,表 明作者对这种友谊的否定态度。(抠题眼)


实例六

文题:心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题解:
“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 想做却不能顺利做成,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
想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 ;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
而你却要
坚持己见,
就会产生心事。
所以,
在选材时要稍加留意,
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
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 想、
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也还是
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 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
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总之,要写出积极意义。另外,选 材也不必仅局限于自己,也可写其他
人的“心事”,如“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或某同学、 朋友、亲戚等,只要是
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写,这样写,选材的范围更宽,立意也更见深度, 内容也更
丰富。(抠中心词兼添加成份)


实例七

文题:静静的夜晚


题解: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 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
俱寂,
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在这种
“山重水复疑 无路”
之时,
如果从
“静静”
的反面来思考,
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 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
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 生的不平静的事情。
如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谈心,
循循
善诱,语重心长;医生在手术室 里抢救病人,连续奋战,不顾疲劳;

边防战土在冰天雪地里站岗放哨,夜以继日,
毫 不懈怠;
公安干警在黑暗中追捕歹徒,
英雄
机智,舍生忘死;党的领导在会议室里筹划 方略,废寝念食,呕心沥血;企业家们在办公桌
上绘制改革蓝图,
兴致勃勃,
彻夜不眠 ……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
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这些材料,都应具有“不平静” 的特点。(反向思维法)


实例八

文题:

满头白发的考生


题解: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 考生”,修饰语是“满头白发”,所
谓“考生”就是参加考试的人;所谓“满头白发”,则指老年人。这 个命题似乎违背生活常
理,但仔细想想,也合乎情理。当今时代,知识爆炸,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壮心不己 ,尽管已
近暮年,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很具时代特征的作文题。

实例九:材料:小马要过河,不知河水深浅,问牛大伯,回答是水不深,能过去 、正当
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跑上前阻止:河水很深,昨天还淹死了我一个伙伴。小马无主意了,
问妈妈,妈妈说不要光听别人的,要自己想想,还可以试试。结果,小马过了河。根据上面
的材料,联 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题解:在这个材料中,老马、小马各是一个思维单位,老牛和松鼠归为一个思维单位,
这样就抓 住了三个思维角度。从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从老马
角度看,
首先 老马是个成功的家长,
它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联系社 会上溺爱子女的现象,
就引出了一个论题——子女教育问题;
其次,
老马又是个成功< br>的老师,
对小马的幼稚,
它没有板起面孔指责,
而是循循善诱——这又引出了教 育方式与方
法的问题,诱导、启发总比教训、斥责好。从小马这个角度看,它只听老牛松鼠一讲,便不< br>知所措,
裹足不前,
这就昭示人们:
遇事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
要有主 见,
千万别人云亦云。
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看,老牛认为水浅,松鼠认为水深,但二者都没有说 错,由此可见,不
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
因此,处理 问题时要从实
际情况出发,辨析事物,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通过做横向分析,材料便
有了四个论题。不过,在立论时一定要抓住符合材料本质的问题,切不可抓住了“芝麻”而
丢了 “西瓜”。

实例十、单项训练

1
.辨析下列文题应写的体裁。


A.《钢笔的故事》

B.《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C.《成长的脚印》

D.《讲
究与将就》

E.《足球迷》

F.《背诵的窍门》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上面文题应写记叙文的有(

);应写议论文的有(

);应写说明文的有(

)。


2.在下列文题的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不空》

B.《要孝敬父母》

C.《美好的瞬间》

D.《表扬名单上
没有的人》

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

F.《我爱唱这支歌》

3
.利用自己掌握的审题方法,辨析下列文 题,弄清其中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对象及
其写作重点。


①《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②《记忆中的阳光》


③《校园爱心曲》


④《多彩的初中生活》


⑤《答卷》


⑥《家》


⑦《一位普通的同学》


⑧《故事发生之后》


实例十一、综合训练


审读下列文题,分别写出题意解析。


1.《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化学现象)》

2.《我们这一代》

3.《温暖》

4。
《有趣的一堂实验课》5.
《风波》

6.
《瞧,这一家子!》

7.
《邻居》

8.
《语
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9.《严与爱》


下列文题不限文体,请结合自己的长处给各题拟一则提纲。

l.《朋友》

2.《假如我有
100
万》(“
100
万”指
100
万元钱)3.《我喜欢的
一本课外读物》4.《乐在其中》


第二章

拟制标题的能力


【能力定位]


拟制标题的重点在“拟”,其特点有三:拟出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写作重点的明确性和
选取材料的导向性。其主旨在于为供料作文的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 br>拟制标题是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一项基本功,是“观察、
分析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
观 察的结果和感受”
的基础训练。拟制标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解文意和
提炼观 点的能力,养成精读的习惯,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点阐释】


拟制标题适用于没有规定文题的供料作文。《初中语 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缩写、扩写、
改写、
读后感和话题作文均属此类。
供料作文受到命 题者的青睐和语文教师的重视,
是因为
它具有构思角度灵活,
适用多种文体,
与阅读紧密结合,
可以避免区域性和猜题押题的特点。
供料作文中的拟制标题举足轻重,左右写 作的成败。
“题好一半文”不无道理。拟制标题如
果要达到“不落俗套,准确、简明而生动,令 人耳目一新,让阅卷者折服”的效果,就得掌
握“命题要求、读解材料、拟制方法”三大要点。其特点和 能力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命题的要求


文章的标题大致可分为“既命题,又立意”和“只命题,不立意”两类。前者如《身正
不怕影子歪》, 后者如《心中的歌》。无论拟制哪种标题,除“新”的要求外,还有内容、
形式和范围的要求。


1.内容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准确,明文章体裁,明写作重点,明选材范围。


2.形式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简练,或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3.范围的要求。拟制的标题外延要小,小才实在,小才集中,才能以小见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二、读解材料


供料作文的材料可谓纷繁之至。从 内容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数量看,有单则
的,也有多则的;从语言看,有文言的,也有白话的 ;从文体看,有记叙的,有议论的,也
有说明的;从形式看,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无论哪类材料,都 要认真读解。“读”是读
懂读通,“解”是分析综合,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揭示本质, 明确题旨,
达到正确拟制标题的目的。


1.读懂读通。


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了信息,设置了一定情景的“正材料”;一
种是命题者根据正材料拟设了“要求”、“提示”、“注意”等内容的“副材料”。尽管两
种材 料的性质不同,意义不同,但他们互相制约,互为作用。只有先分读,后合读,才能产
生理想的“读”的 效果。读正材料要通解文意,理解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判断材料内容的是
非与好恶,慎思命题者提供材料 的意图。读副材料要把握命题、文章体裁、写作重点、选材
范围、
表达方式以及字数限制等要求 。
然后把正副材料结合起来读,
两相对照,
辨析其异同,
挖掘材料的核心所在 。


2.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就是对材 料进行消化、
吸收,多角度、
全方位为我所用的思考过程。分析材料
的内涵,理解和掌 握中心;分析材料特点,明确文体特征;分析材料背景,了解时代脉络;
分析材料的命题要求,
明确写作细则;
分析语言特色,
考虑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百川归海,
综合正 材料和副材料的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写作思路,为提炼观点作好准备。


特殊 的供料作文——看图作文,
其关键是识图。
发挥合理的想像,
把画面的内容转化为头脑中的“文字材料”,亦按上述两个步骤“读解”即可。


三、拟制标题


1.记叙文的拟题。


1
)要素式。这是记叙文常见的一种拟题方法。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br>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事物发展的脉络拟题。


(4)象征式。以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拟题。


(5)修辞式。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


2.议论文的拟题。


(1)
论点型。
即用文章的 论点做题目。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
读者从标题上看出文章的观 点。
这种方法从语言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
一是肯定判断式,

是否定判断式 。

《要全面看待事物》

《要从严于律己做起》

《要善 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这是肯定判断式;否定判断的形式如《不要“求全责备”》、《看人不能 只看缺点》等。


(2)
论题型。
即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
不涉及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题目多为
《谈XX》
或《论XX)等。比如有这样 一则材料: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挽救危局,抗击元军,
在战斗中 受伤被俘,
在狱中的四年里,面
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岿然不动”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最后慷慨就义。
据此写议论文可拟题为《谈气 节》。


不过,
这类题目不如论点型题目鲜明醒目,
所以能 够拟出论点型题目的最好不用这种形
式。比如根据上面一则材料拟成论点型题目可为《民族气节不可丢》 。



3

关系型。
即表明文章论述几种 观点或事物的关系的题目。

《个人和集体》

《纳
谏与止谤》、《 自尊、自卑和自信》等。比如下面一则材料:


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
“孺
用心


爱心


专心

7
子何不洒扫以待客 ?”他回答说: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
相对地反问: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据此材料拟题,
可拟为
《扫一屋与扫天下》
《成
大业与拘小节》等。



4
) 成语名句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凝炼警
策的特点,用它们做标题 ,可以达到一语中的的结果。


《战国策·
秦策》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参的母
亲说:
“曾参杀人了。
”< br>曾母说:
“我儿子不会杀人!

她照旧织布。
一会儿又有人说。
“曾
参杀人了!”曾母还是照旧织布,不变常态,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来告诉她说:
“曾 参
杀了人了!

曾母于是害怕了,
扔掉梭子跳墙逃走了。
据此可拟题 为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或《人言可畏》
(成语)等。上面提到的文天祥的 材料,也可拟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
)成语名 句翻新型。这种类型用于逆向思维作文,即如果你的观点与传统的看法不
同,可拟翻新型题目。比如这样 一则材料:

战国时,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结果三年之后,“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唐朝时 ,
太宗李世民接受魏征的直谏,
形成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
据此可 拟为
《忠言顺耳岂不更好》
(由成语“忠言逆耳”翻新)



6
)公式题。这类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三个奥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材
料,可拟题为《0+0+0>l》;据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可拟题为《
1
+1+l
=
0》。
每天7小时内认真学习,
坚持1小时体育锻炼,
其学习效果远远大于8 小时的学习效果,

此可拟题为《
8
—l>8》。



7
)告诫式。这种题目与“观点式”有相同点,都揭示作者的观点,但常用“切莫” 、
“不”等否定词,意在告诫人们引以为戒的某种做法或想法。



8
)感想式。最为常见的形式是“……有感”“有感于、………”

在“感”字的前面
或后面,加上触动作者产生种种感想的具体的人和事。



9
)延伸式。题目标定了引发议论的“原始点”,文章议论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 阐
发开去,如“从……说起”。


3.说明文拟题。



1
)对象式。以说明的对象拟题。



2
)特征式。以说明对象的特征拟题。


(3)综合式。以说明的对象加上其特征拟题。

以上三种文体的拟题方式并非是排斥关系,有些拟题方式间存在着交叉关系。

四.创新方法

除了以上常规方法外,拟题还需要尽量创新。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作文: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 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
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 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
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 重,客官
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
“ 有弃有取,有
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 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
以写你的经 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
“诚信”的范围之内。< br>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一)名作改装类 :对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影视剧片名机智地加以改装,旧瓶
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 感。如:

l.《新西游后记》(吴承恩《西游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8

2.《阿Q新传》(鲁迅(阿Q正传》)


3.《诚信背囊——生命的双桅船》(舒婷双桅船》)


4.《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


5.《“诚信”漂流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6.《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7.《诚信旧事》(电影《城南旧事》)


8.《寻找诚信的世界》(电影《寻找回来的世界》)


9.《新编葫芦七兄弟》(动画片《葫芦兄弟》)


10.《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


(二)
术语 嫁接类:
把各行业、
各学科、
各领域的专用术语巧妙地5队标题,
兼容并蓄,
别开生面。如:


1.《拍卖“诚信”》(金融)


2.《吴良心病历》(医学)


3.《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广告)


4.《审片点评》(影视)


5.《听课记录》(教育)


6.《对局》(棋牌)


7.《心灵的审判》(司法)


8.《诚信旅店》(旅游)


9.《奸商手册》(工商)

10
.《心灵比色卡》(化学)


(三)佳句引(化)用类:引用或 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广告词、民间谚语,暗合
旨趣、妙化无痕,富含文化底蕴。如:

1
.《似曾相识燕归来》(引用晏殊《浣溪沙》)


2.《言必信,行必果(引用《论语》)


3.《人间诚信今犹在》(化用李煜《虞美人》)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诚销得人憔悴》(化用柳永《凤栖梧》)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诚信满乾坤》(化用王冕《墨梅》)


6.《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化用电视剧《霸王别姬》主题曲)


7.《诚信到永远》(化用海尔电器广告词)


8.《人无诚信不立》(化用古训)


9.《谎言不开花》(化用俗语)


(四)修辞妙用类:妙用比喻、 比拟等修辞方法,隐含理趣,发人深思,形象生动,出
神入化。如:

1
《诚信如水》(比喻)


2.《诚信是奖》(比喻)


3.(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比喻)


4.《重构信任的天平》(比喻)


5:《守住心灵的契约》(比喻)


6.《诚信,请别走开》(拟人)


7.《“诚信’喊冤》(拟人)


8.《是你带我飞》(比拟)


9.《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谐音双关)


10.《如果我走了,你还会爱我吗?》(拟人、设问)

用心


爱心


专心

9

(五)另辟 蹊径类:另有一些“鲜活”的标题,立意大胆新颖,表达不拘一格,充满着
思辨的色彩,跳跃着智慧的火 花。这类标题我们无法从写法上给以归类,姑且命之以“另蹊
径类”。如:


1.《守住“诚信”的底线》


2.《一毛钱与“诚信”》


3.《以生命践约》


4.《出卖诚信》


5.《雪山顶上见》


6.《都市·诚信·书》


7.《本届诺贝尔奖空缺》


8.《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


9.《证明题》


10.《“诚信灵”新产品说明书》
< br>上述49个标题的拟写无一不闪烁着骄子智慧的灵光,如果广大学生能认真品读,并
灵活机智地加 以借鉴,定能使标题这一“文章的眼睛”熠熠生辉。

五.小标题的拟制

1
.数字式


数字式就是直接运用数字“一”“二”“三”“四”作 小标题。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
的学习》就是运用“一”“二”“三”“四”分列小标题,从“党的优良 学习作风”“存在
的问题”“应有的态度”
“提出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 学习”“如何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问题,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2
.列举式


列举式就是分列所写的内容,
给人以全面的了 解。

《网络机会向青年敞开》
一文以
“网
上营销”“网上求职”“ 网上留学”“网上上学”“网上保健”“电子商务”“网上炒股”
等为小标题,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了网 络在现代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
.行踪式

行踪式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介绍所看到的事物,
有利于突出重点。
一般用于游记散文和访问记中。如《西行手记》一文,作者就以“向日葵”“戈壁滩”“毛驴”“清真寺”
四个小标 题,按自己的行踪;移步换景,
抓住体现西部具体特征的事物;重点突出地介绍了
西部的人文景 观。

4
.时间式


时间式就是以时间为 顺序叙写事物。
有时能突出事情的紧迫感,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
弟兄》;有 时能表达事物的变化,如《四季的变奏》就分别以“春”“夏”“秋”“冬”为
小标题,运用象征的手法 ,随四季的更替,含蓄地表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
令人体味深思。另外还有一种日记体, 如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随着死神的一步步逼近,
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感人泪下,发人深 省。

5
、概括式


概括式就是运用精练 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中心,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如《我们班的“老
板”》一文,分别以“讲究教法,寓教 于乐是‘老板’的显著特色”“严谨科学、认真严格
是‘老板’的一贯作风”,“乐于助人,爱生如子是 ‘老板’的道德规范”为小标题,从教
学方法、
教学态度、
热爱学生三个方面写出班主 任——鲍老师的个性,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

6
.逻辑式


逻辑式就是按事物内部的联系拟设小标题。如《走进海 洋》一文,以“海洋能给我们很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多很多”,“我们,对海洋做过些什么”,“人类啊,你的未来 在哪里”,“海洋啊,我们
蓝色的家园”为小标题,写出海洋的广阔、丰富、无私,而人类却在不断破坏 海洋的环境,
毁灭人类的未来,
最后提出呼唤,
只有建设好海洋,
人类才能有 一个更好的家园。
论证严密,
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读之令人振聋发聩。再如《“营养 不良”的课间餐》一文,
首先提出“课间餐营养不良,令人担忧”,然后分列“忧在何处”、“忧从何来 ?”、“何
以解忧”三个小标题,追根溯源,穷根问底,既揭示了隐藏在背后的问题,还提出具体解决< br>问题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深刻透彻,鞭辟入里。

7
.乐章式


乐章式就是将几件事谱成一曲完整的乐章来写,体现一 种明快、和谐的美。如
《校园协
奏曲》就是将校园生活“谱写”成四个乐章。以“第一乐章
宿舍晨曲”、“第二乐章


室进行曲”、“第三乐章

轻松的小调”、
“第四乐章

月光奏鸣曲”为小标题,组合成一首
完 整而动听的校园生活一日协奏曲,
显示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而又
衔接自然。再如《生活像一首歌》分别以“前奏”、“主旋律”、“插曲”为小标题,表现
生活是一首 富有节奏的歌,是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更是一首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歌。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下 面是关于读书的几则名言,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
(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 篇文章),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


书犹药也,
善读可以 医愚。
/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读书使人避恶 ,
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解说:这是一个自拟题目的供料作文。
“正材料”由四则名言组成,虽然每则 名言的基
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读书对人类大有益处”的共同点。
“副材料”要求读一份 具体
的杂志,或一张具体的报纸,或一篇具体的文章后,把“体会”和“教益”写出来。
“体会 ”
和“教益”是文章的写作重点,而且两者兼而有之,不可偏废一个方面。以“体会”为主,
写 成议论文;以“教益”为主,写成记叙文。综合正副材料,就是要求通过读一本具体的好
书(一份杂志、 一张报纸、一篇文章),选择“体会”或“教益”为主要内容,表现“读书
对人类大有益处”的主题。以 读“XX杂志”为例,议论文可用“范围式”拟题,如《XX
是一本好杂志》;用“感想式”拟题,如《 有感于……杂志》;用“延伸式”拟题,如《从
xx杂志说起》。记叙文可用“要素式”拟题,如《我在 xX杂志的影响下》;用“修辞式”
拟题,如《XX杂志是我们的航标》。


实例二


题目:根据下面一则故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长得很瘦,
一个又肥又蠢的资本家取笑他说:
“你太瘦了,一见到你,我就知道目前正在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回答:
“你太胖了,我一见到你,就明白世界
上闹饥荒的原因。”那个资本家被说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解说: 从“正材料”的表面看,这一则故事只是在讲萧伯纳和资本家的瘦与胖,但通
过读解之后,
就会 悟出这个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问题——剥削者的享乐是建筑在
劳动者饥饿的基础之上。
从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过程,提炼出了
“要消除世界上的饥荒,
使劳
动人民获得幸福,
就必须推翻人剥削人的罪恶制度”
的观点。
“副材料”
除对文体
(读 后感)

字数限制外,重点要求读后感的感点必须来源于这一则材料,否则,将会写成“读外感 ”。
统观正副材料,
就应该围绕从正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拟题。

《瘦耶、
胖耶?》

《瘦与胖的关系》。
《胖从瘦中来》、
《切莫 让资本家胖起来》、
《有感于萧伯纳说胖》等,
不一而足。


实例三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题目: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劣马到集 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
要伯
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并做出很欣赏的样子, 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
乐这样做,
他付给伯乐三天的工钱。
伯乐 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
高了十倍。


拟题:


①《切勿见利忘义》


②《金钱与良心》


③《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⑤《诚信是竞争最后取胜的先决条件》


⑥《信誉——企业之本》


⑦《打假势在必行》


⑧《也谈“名人效应”》


⑨《要自信,不盲从》


⑩《德者,才之帅也》


简析:
标题①② ③④是针对卖马人与伯乐来议的,破中有立,
以立为主;
⑤⑥⑦是针对
卖马人议的,⑧ ⑨着重对买马人而言;⑩针对伯乐,别开生面,富有新意。总的说来,以上
标题都扣住了材料,
是准确的,
不过从材料的内容看,
卖马人和伯乐是
“主”

买马人是
“次”

确定角度最好选“主”弃“次”,比较而言,选①②⑩烟为宜,它们既准确、 简洁,又鲜明、
具体,有的还显得新颖。


实例四


题目:
八戒拾到一面镜子,
洋洋自得地照起来。
可是他从镜 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
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
“你这妖镜,竟 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
模样,真是狗胆包夭!”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拟题:


①《小议“八戒砸镜子”》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可恶的钉耙》


④《论猪的愚蠢性》


⑤《急躁是无能的表现》


⑥《怨天尤人者戒》


⑦《莫怕“揭短”})


⑧《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领导者要实事求是》


⑩《要敢于正视现实》


简析:这个材料的寓意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有“丑陋”之处,别人
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不要“护短”,要能够正视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扬长
避短 ,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丑陋”归咎于“镜子”,那便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
害了自己。由此分 析可知,标题①能揭示论题,但较平淡浮泛,②能揭示论点,但不十分准
确,也欠具体深刻,③④⑤⑥偏 离材料主旨,⑦⑧⑨⑩较好,既准确,又有深度。


实例五


题目:
有一个青年人陪外国人参观一家医院。
这家医院挂有一个横匾 ,
上书
“华忙再见”

一个外国人问这个青年:
“这个匾写的是什么 意思?”青年翻译说:“再见吧,华佗!”这
位外国人听了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大笑起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拟题:


①《要提高文化素质》


②《文化素质与民族自尊》


③《岂可不懂装懂》


④《切莫望文生义》


⑤《青年要注重全面发展》


⑥《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⑦《应试教育可以休矣》


⑧《万丈高楼平地起》


⑨《不要求全责备》


⑩《虚心使人进步》


简析:本材料中的“华化再见”的“见”是通 假字,通“现”,是“出现”、“显现”
的意思。
这个材料反映了社会上有些青年人文化素质很 低,
而且还存在着不懂装懂、
望文生
义的不良作风,以致闹出了大笑话。标题①②③④ ⑤紧扣材料主旨,准确具体,比较好;⑥
范围过大,就一般中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而言,难以驾驭,不 易写好;⑦扣材料不紧,这
并不完全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⑧⑨⑩都未抓住材料的本质问题,不符合命 题的导向。


【高效训练]


l.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拟题。


(材料甲)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 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
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乙)
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
他夜里常犯病 咯血。
为了伺候
父亲打针吃药,
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 ,
另一头系住自己的
脚腕,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

上面两则材料,
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和做 法。
根据材料的
主旨,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
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 ,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
叙文。题目自拟。


(2)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下面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请你读后拟两个议论文的题目,一个题
目表示议论的观点, 一个题目表示议论的范围。


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 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
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3
.下面的每 段材料之后都附有几个标题,试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辨清优劣,并说明
理由。


(1).《列子·扬朱篇》(摘录):“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顽亦死。生
则尧舜 ,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


①《人生易逝》


②《生死异同》


③《生命的意义》


④《泰山与鸿毛》


⑤《尧舜桀纣岂能无别?》


(2)
有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进城,
为了办事方便,
便把鹅寄放在客店里。< br>待办完事回来,
店主竟耍起赖,
说鹅是他的。于是两个人便告到知府那里。知府待鹅下粪 时,仔细辨别了粪
的颜色,作了如下推理:乡下的鹅吃野草,粪色发青;城里的鹅喂谷子,粪色发黄。那 只鹅
粪色发青,因此,肯定是乡下人的。店主听后张口结舌,无法辩解,只得低头认罪。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①《实践出真知》

②《多想出智慧》

③《处处留心皆学问》


④《小不忍则乱大谋》

⑤《切莫见利忘义》


(3)
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
它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
总是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

后才安稳地休息。
捕捉孔雀的人大都在天下暴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
这时孔雀的
长尾巴被雨淋湿,份量 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近前,它也绝不肯 飞翔,惟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①《不可因小失大》

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⑤《要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

立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就是 通过对人物、事件、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它 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选材、
剪裁、结构、表达,都要以 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所以,一篇文章立意的成败或质量
高低,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成败或质量优 劣。因此,下笔前一定要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


【要点阐释】
< br>初中语文大纲提出: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是初中写作训练的
基 本要求,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确定了主题,就好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
有了航灯。立意 的要求可简括为“五要”:

(一)正确。所谓“正确”,指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 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
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
必须有积极的意义,< br>自己的看法必须符合客观
实际,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如课文《一件 珍贵的衬衫》,通
过叙述这件衬衫的来历,
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爱护人民、关心群众、
平 易近人的高贵品质,这
个立意就是正确的。
但是,有少数同学由于认识水平低,
缺乏是 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
东西当成正确的来宣扬。譬如作文题《尝试》.有个别考生把自己“谈恋爱” “打架”“偷
东西”“吸烟”等一些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二)深刻。所谓“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应该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后深受
启发、深受教育的,
或可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
是有深度,
有层次 性
的,等等。如《琐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
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
的崇敬 ,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

(三)鲜明。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 么,孰美孰丑,谁
是谁非,态度必须明朗,旗帜必须鲜明。例如《火刑》一文.无论记叙还是描写,无论 抒情
还是议论,
都饱含了对布鲁诺为坚持科学、
捍卫真理而英勇不屈、
视死如 归的高尚人格和伟
大精神的热情赞颂,使人读后感受鲜明,印象深刻。另外还要明白,立意要求鲜明,但 表达
时却要注意“含蓄”,就是说,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
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
二字当成标签 贴在人物的身上。
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
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
“意义”
说一大通,
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
至于在记叙中适当地插人一些抒情和议论< br>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种“龙睛”的数量和位置是
有限的 ,决不能胡点滥点,否则,周身是“睛”,便不成其“龙”

(四)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 主题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
文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 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实际上还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4
没有中心。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 电视里看高水平足球赛这一
习惯,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时 ,中间穿插了
一大段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
这样,
原主题之外又增添了一 个新主题,
反而冲
淡了主题,使人不知所云。


(五)立意要 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
感。比如话题作文“拔河”,常 规的立意往往是“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之类,而有个
考生却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深挖下去,由 一方联想到双方,由团结联想到竞争;从双方
相互竞争的角度来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见,显得深刻 而又别致,令人振奋。

【实例解说】


实例一:考试


题解:“考试”可以实指某门课的一次考试,也可以泛指生活中遇到的某一件事,对
自己具有“考试”的意义。

立意:

(1)某学科的一次考试,得心应手, 考得很出色。这说明只要平时努力学习,方法
对头,考试前认真复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2)某次考试,对着试卷发呆,抓头搔耳答不出,因为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抱
佛脚,所以肯定 是考不好的。

(3)平时全部精力放在读课本上,考试前起早摸黑的复习,许多题目的答案都 背得
滚瓜烂熟,自以为考试不成问题,可是试卷发下来却傻了眼,题目大多数是“活”的,是着
重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结果考得很糟。从而认识到,学知识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
注重理解和运 用,要会举一反三。

(4)连续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而我在班里是有名的勤奋生, 由此可见,
要想成绩好,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否则,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5 )一次考试中,某个题目答不出,便设法偷看书,但试卷交上去后,心里总是不
安,后来终于鼓足勇气向 老师承认了错误。这说明,
“考试”不仅仅是考文化知识,更重要
的是考人的思想品质。

(6)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出色,但有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了某
件事, 表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或者是思想品质低下,等于“考试”不及格。说明人的一生
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 考试,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室里考出好成绩固然重要,
但是,
提高自己
的实践能力,培 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在人生的道路上考出好成绩则更重要。

辨析:立意(
1

(2)比较平淡,写出的文章一般化。
(4)的观点则不正确,与“勤
能 补拙”相悖。其余三种都比较好;写出的文章可以有曲折,有波澜,能吸引人,说明的道
理有一定的深刻 性。特别是立意(6),运用反向思维审题,脱开惯例,不落窠臼,写了另
外一种意义的考试,不仅新颖 、独到.而且寓意深刻。

实例二:爸爸的业余爱好

题解:“爱好”指的是 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参加活动,“业余”指的是工作
时间以外的即非专业的。

立意:

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好养花的人。

②写爸爸业余爱好养鸽子,卖鸽子赚了很多钱,表现爸爸勤俭、聪明。

③写爸爸业余爱好打乒乓球.并在区县运动会上得了奖

说明业余爱好的意义。

④写爸爸业余坚持练书法,说明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⑤写爸爸一吃过晚饭就 请人到家“筑长城”,常常折腾到深更半夜.弄得满屋子乌烟
瘴气,希望爸爸不要做“糊涂爹娘”,要关 心子女的成长,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15
习环境.要给子女做出一个正确的榜样。

⑥写爸爸今天爱好这个,明天爱好那个,结果什么都没有学会,说明用心浮躁不专,
见异思迁, 则将一事无成。

辨析:这个命题,只是对记叙的内容作了范围上的规定,并不就是文章的中心 思想。
可是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把爸爸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写清楚就是中心明确了,
这种看法是不正 确
的。
立意①就是这样。
就心论事,
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没有解决好 立意问题。
立意②的观点、
认识都不正确。
立意③中心思想容易空洞,
这是立 意之忌。
立意④既明确,
又比较自然贴切,
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起来,
是比较 好的。
立意⑤⑥的材料大多数同学是不会去写的。
他们认
为“筑长城”算不上业余爱好 ;所谓业余爱好,一定要是正当的、高雅的、其实.问题不在
于你写什么材料,
而是为什么要写 这些材料及怎样表现这些材料,
立意⑤⑥所写的都并非正
面的、
“重大”的材料。但作 者在写这些材料时表达了正确的观点。这样的立意有助于我们
开拓作文时的思想——从另外一面或者换个 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的眼界就开阔多了。

实例三:我家的新鲜事

题解:“ 我家”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新鲜”限定了材料的性质,是题眼。所以,本
文所记的事情,
就当 前看在一般家庭里是很少出现的,
或者是虽已出现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
注意,而在自己家里,则 应是第一次出现。在注意“新鲜”的同时,还要重现材料的思想意
义,立意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反映时代 精神,
从小处选材,从大处立意是写好这个文题构思
的原则。

立意:

①爸爸经营服装生意,今年又赚了一大笔钱,乐得全家人合不拢嘴,这都是党 的富民
政策好啊!

②除夕夜,我和爸妈不再给奶奶磕头,而以鞠躬的方式向她老人家 致意,奶奶乐哈哈
的,
这充分表现了我们对奶奶的孝敬,
又反映了在改革的年代里奶奶 的思想观念所发生的转
变。

③二哥“出嫁”了。一般是男婚女嫁,现在二哥被招婿, 男到女家,与众不同,这件
新鲜事,反映了改革年代人们的新思想、新观点及社会新时尚。
< br>④写爸爸先前对学文化、学科学有偏见,随着工厂改革的不断发展,他才认识到学习
的重要性,努 力学习,主动参加厂里的职业培训,回家后还继续钻研。碰到不懂的问题,竟
以我为“师”,虚心求教。 这说明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知识的重视与渴求。

⑤周末,爸爸主持召开“家庭时事报告会” ,我和爸妈积极登台演讲,讲述评议国内
外重大事件,各抒己见,
气氛热烈,
这表现了 人们关心国家大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精
神。

⑥姐姐自由恋爱.爸妈坚 持反对,姐姐一气之下,和其男友离家“出走”,妈妈痛苦
万分,
爸爸后悔不己。
肯定 了新时期青年男女的斗争精神,
批评了少数包办儿女婚姻者的错
误思想。

辨 析:立意①不合题意,既说“又赚”,表明这件事在家并非首次,谈不上新鲜;而
当今社会,经商赚钱比 比皆是,这就更算不上新鲜。立意②立意不当。
“鞠躬”并不能“充
分”表现孝敬。③④⑤都较 好,立意既合题,又有深度。立意⑥按理说是合题的,观点也基
本正确,但细细品味,又觉不妥,本文宜 写正面材料。


实例四

“脚印”

的联想



1
)从“脚印”想起了鲁迅在《故乡》 中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 了路。”


(2)

“脚印”
的大小、
深 浅可以鉴别人的高低、
胖瘦,
这有助于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3)
“一步一个脚印”,使我想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作风,每做一
用心< br>

爱心


专心

16
件工作都要有一分效果,一份贡献。


(4)人走过后就会留下脚印,从而联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该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


(5)
有的人总是踏着前人脚印走路,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
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来。
在今天改革的年
代, 要敢于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解说:


联想要自然,立意(l)就不自然。从“脚印”想到“路”是可以的,但是鲁迅的一段
话是把希望比喻 为路,说明希望在于实践的道理,而从“脚印”想到鲁迅的话,这说明什么
问题呢?显然十分模糊。联想 还要有深意,立意(2)从“脚印”想到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这联想虽自然,但这是一种现象,没有说明 本质的、发人深省的问题。由此分析来看,立意
(3)(4)(5)都是比较好的。


实例五

文题:
《我爱读的书
(刊)

。< br>提示:
我爱读的书
(刊)
可以是一类书
(刊)

也可 以是一种书(刊),或一本书(刊)。要求说明爱读的原因,突出“爱读”二字,突出
文章主旨。


立意:



1
)我爱读童话书 刊——童话刊物:《智慧树》,我每期必读;《世界著名童话选》,
我读了好几遍;
《宝葫芦里 的秘密》、
《一只想飞的猫》等我国著名作家写的童话,我也爱
读。我爱童话,因为童话书刊内 容生动,想像丰富,情节离奇。



2
)我爱读期刊《少年文 艺》——它是本文艺读物,内容切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
栏目丰富多彩,有小说、散文、诗歌、特写 ,有文艺信箱、讽刺小品、习作园地、新芽


(3)我爱读《学语文》、《中学 生阅读》、《作文通讯》——这三本期刊有一个共同
特点:
提供五彩缤纷的语文信息,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较快提高中学生的读写
说能力。


(4)我爱读《上影画报》——它色彩鲜艳,装帧美观。

解说:


立意,对说明文来说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即说明和介绍的主要内容。立意(
1
),童
话的特点:生动的内容、丰富的想像和离奇的情节。立意(3),三种期刊都是语文学习的
读物 ,都是为

了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主旨都很鲜明。立意(2),写的一种期刊,
主旨也符合《少年文艺》的实际,说明了爱读它是因为内容有针对性,形式多彩丰富。立意
(4)主旨

是色彩鲜艳,装帧美观,虽符合《上影画报》的特点,却不合本题要求。色彩和装帧,不能< br>作为爱“读”的原因。如果题为《我爱的书(刊)》,那么它的色彩装帧好,可成为“爱”
的因素 。可见,《我爱读的书(刊)》和《我爱的书(刊)》两题有细微差别。我们在审题
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题眼”。


实例六

材料:
毛泽东在60
年代重返故里时,
亲自向父老敬酒。
其中一位长者赶快
站起来说:< br>“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恭敬地笑着说:
“敬老尊长,应当,应当!”
陈毅< br>1962
年出访归国,途经成都,抽空看望患病的老母,亲手为母亲洗衣裤。母亲不让他
洗,他说:“娘,小时候不知你为我洗过多少衣裤,今天就是洗上
10
条,也报答不了你的养育之恩。
”他把母亲的衣裤和其他脏物都洗得干干净净。敬老尊长、
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
M传统美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几种立意,看看最佳立意是什么?


(1)
革命者、
共产党人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由上述两则 事例进而联想到更多的革命
家或普通革命者的类似事例。


(2)表 面看,敬老尊长、孝敬父母同封建礼教提倡的“孝悌之道”相似,但革命者的
这一美德乃是一种新的道德 规范。

用心


爱心


专心

17

(3)联系今天社会上某些人不敬尊长,不孝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违法 行为,两相对
照,从而歌颂前者,批判后者。


解说:
< br>立意(
1
)往往成为诸多事例的罗列,虽有教育意义,但往往写得不深不透,浮于表面。
立意(2)虽然对新旧道德进行分析,但与题目要求的“联系当前社会实际”不甚符合,有
些走 题。立意(3)虽然联系了实际,但完全举反面事例也是不公正的。比较好的立意应当
是:由材料提供的 两则事例,联系当今社会敬老尊长、孝敬父母渐成风尚,进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革命者也要敬老尊长、< br>孝敬父母呢?这与封建孝道有何相似之处和本质的区别?再进
二步批判现实中个别人不敬长者、< br>不孝父母的丑行,
并从思想根源上寻找病端加以
“治疗”

文章就显得 有理有据,且有一定深度了。


实例七

文题材料: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
读书
像漏沙,注进去 ,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
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 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
渣;第四类像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 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读了这段名言,你受
到什么启发?请以《你属于哪一类读者?》为题,联系实 际写一篇议论文。


解说:


很明显,< br>这段名言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人们,
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要做沙漏、
海绵、
布袋似的读者,
而要做宝石矿床里的苦工那样的读者,
到书山中去拾取纯净的宝石。< br>这个中
心思想,
实际也就是所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确定了中心论点以后,< br>就像写一般议论文那
样,举出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就行了。


实例八

文题材料: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 一
只猫,这只猫会捉老鼠,但也很爱咬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
没 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说:
“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说:
“这个道理不是
你所能懂的,
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
老鼠偷吃我们的粮食,
咬坏 我们的
衣服,
穿通我们的墙壁,
毁了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
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
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要求:
根据对这则寓言的理解,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解说:


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可以说明不同 的道理。
也就是说,
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去概括中心思想:
①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
②世界上的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
有其利必有其
弊;③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正面 ,又要看到反面;④看问题要看主流,要看大方向。材
料的多种思想决定了材料的多种立意,
因 为题目没作限制,
只要抓住其中一种立意即可,

叫“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实例九

文题材料:
一群小老鼠在开会研究一个问题 ,
要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
当猫儿
出现的时候,它们能及时地逃去。它们热烈地讨论着 ,充分发表意见,
终于想到了一个很巧
妙的办法,
那就是在猫的脖子上挂上一个小铃,
当猫走动时,
小铃便会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
大家便可以立即逃走了。
可是,
谁去给猫儿挂小铃呢?小老鼠们很快又哭丧着脸了。
阅读上
面这则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题目自拟。


解说:


如果认真通读两 遍上面短文,抓住“老鼠去给猫挂铃”这个句子,
就可以迅速找到这则
寓言的中心思想:
思考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切实可行。
题目已明确要求写
“读后感”

就要从原文的中心思想引发开去,
也就是把原文的中心思想变为所写读后感的
中心论点。


实例十:以“水”为话题多向立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18


1
)水涨船高:善于借助外物



2
)水火相容:辩证地看问题



3
)水火无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
)水磨功夫:勤奋学习,持之以恒



5
)水到渠成:凡事要充分做好准备



6
)水覆难收:以信示人



7
)饮水思源:人不可忘本



8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顺应时代潮流



9
)似水柔情:待人以温情



10
)死水一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交流;改革开放



11
)流水不腐:加强品德修养,抵制精神污染;生命在于运动



12
)似水年华、流水一去不返:珍惜时光



13
)流水奔腾不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4
)水滴石穿:坚持不懈



15
)水清无鱼:对人要求不可过高



16
)源头活水:环境保护;人才交流;经济改革;知识更新



17
)水清山明:干部队伍清政、廉政问题



【高效训练]

(一)下面各题已从不同角度分别立意,请辨析这些立意的优劣。

1
.题目:家庭风波

审题:“家庭”限制了取材范围,“风波”比喻纠纷或 乱子,它限定了材料的性质。
家,是温暖的,但并不是说明什么时候都充满笑语。亲人之间,是互相体贴 的,但并不是说
什么时候都融洽无间隙。
矛盾无处不在.
分歧到处都有。
家庭 的主旋律是温馨和睦,但也有
多种不协调的插曲。
比如,有认识上的不同,
见解的差异 ;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可避免的
“磕碰”,也有思想意识的交锋;有兄弟姊妹之间的“缝隙”,也有老 少辈间的“代沟”。
可见,
只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
可作为本文题的素材还是很丰富的 。当然,
在一篇文章中能
够反映一种矛盾冲突就可以了。
至于说反映哪种矛盾。
这决定于你的经历和体会,
应根据你
的材料积累而定。
再有,
选材时要尽量 选那些家庭中的
“重大事件”

这样立意会比较深.

述时也易出波 折,
会增加文章的分量。
还要注意事件的结果,
一般宜将矛盾化解,

“喜剧”
收场。

立意:


1
〕爷爷再婚。爷 爷今年六十五岁,奶奶前年去世,爷爷心灵孤独,在朋友们的帮助
下,产生了再婚的念头,姑妈支持这件 事,而父母和叔叔却坚决反对,………

(2)今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市最好的一所重 点中学,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
好,爸爸不想让我再上学,而妈妈却肯定地说:“咱不能让‘穷’字把娃的 前途给耽误了,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念下去……



3
)看了电视报道,得知长江、嫩江洪灾严重的消息后,爸妈心情沉重,并决定向灾区
人民献上一片爱心 ,但在捐款的数额上却发生了争执……



4
)姐姐的“男朋友 ”家因经营不善而赔了大钱,几乎倾家荡产,姐姐内心十分痛苦,
并有意解除婚约,而爸妈却坚决不同意 ……


(5)爸爸想承包养鸡场,而妈妈心眼小,怕担风险,二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6)星期天,妈妈给我们改善生活,我坚持要吃饺子,而弟弟却执意吃馄饨……


2.题目:这事,我不后悔

用心


爱心


专心

19
审题;
“这事”是文章的基本内容,
“我”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也是叙事的人称。
“不
后悔”是重点,是题旨,它是发自“我”’ 内心深处的一种表白,也是文章思想感情的凝聚
点。行文要紧扣“不后悔”向深处立意。材料必须有回味 价值,给人启发或深思,不可信手
拈来。这是写好此题的前提。

立意;
< br>(l)物理单元考前,我帮助邻居陈冬复习功课,结果我的物理考砸了,这事,我不
后悔……
(2)乡下的叔叔送我一只羽毛好看、叫声动听的鸟儿,我可高兴了,整天围着鸟笼
转个 不停。
可是当我知道它是只大山雀,
一天能吃好多害虫时,我就把它放了,虽然同院的
小伙伴们感到惋惜,但我不后悔……

(3)升学考试时,为了能升上高一级学校,我买通了班 里的尖子生张军,请他“关
照”,我终于考取了理想的学校。这虽于心不安,但没什么好后悔的,我毕竟 如愿以偿,能
进入我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了。

(4)昨天,我和同学一块上街买东西 ,店老板忙乱中多找了我十元钱,我发现后当
即退给了她。事后,有人说我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是个小傻 瓜,而我却一点不后悔……

(5)学校领导号召同学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我经过一场思想斗 争后.毅然把妈妈
给我的买运动衣的五十元钱捐了出来。
有人说我这件事办得不合算,
而我却满心是欣慰和坦
然……

(6)高考前夕,舅舅从美国打来电话,说他的公司生 意兴隆,急需招聘员工,希望
我能前去任职,
并保证给我比别人更加优厚的待遇。
我很 快谢绝了舅舅的好意,
我决心全力
以赴地考取一所名牌师范大学,
把我的毕生精力献给 祖国的教育事业。
亲戚朋友都说我是昏
了头,但我却认准了这条路……

3.题目:邂逅

审题:“邂逅”是没有约会而相遇的意思。本题应写与过去相识的人 在偶然情况下的
一次相遇,要把重点放在相遇场面的描叙上,还要对往事适当做些补叙或插叙。

立意:


1
)我遇到了过去的邻居小李,看他那穿戴和谈吐.真叫 我吃惊,他已是资产几十万
元的个体户了。但我们话不投机,一会儿就分手了……


(2)
我偶然碰到了初中时的一位老同学。他原是我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每次考试,他
的成绩总比我高几分。
可在中招中他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而屈居于一所普通中学。

知在这次全市高三摸底考试中,他又比我多了几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3)我遇到了几年不见的表妹,她已考取了市重点中学,我很羡慕。她向我介绍了她< br>们学校的基本情况,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分手。


(4)我回母校时遇到 了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他虽然已经退休,已经离开了讲台,但
他的心还全在校园里,
还在学生 身上,
他坚持不懈地为同学们办黑板报,
给校园文学社当顾
问,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


(5)星期天,我到纸厂去找朋友玩,无意中碰到了小学时的一位老同学, 他初中时成
绩平平,中招落榜后进厂当了工人,
如今,他已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了,
光荣 榜上还挂着他的
大照片呢……


(6)书市里,一个衣着时髦的女青年 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我过去的一位老同学,
因没考上中学待业在家。
我对她的打扮颇多腹诽 ,
但交谈中她的广博知识使我不由地对她刮
目相看。


(二 )下面一则材料,根据中心有不同角度的立意。下面是某班同学自拟的立意角度,
请辨析正误。

用心


爱心


专心

20

材料:
广东省中山县小榄乡绩西村农民陈新流和开平县赤坡乡塘美村农民谭永 爵,
分别
认购了一万元和二万元国库券。
他们为什么这样踊跃认购国库券呢?请听二位 的回答。
陈新
流说:“若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一个农民,哪能靠劳动赚得这么多钱?若不是社会 治安好,
就是有钱也会被土匪抢走。民富靠国强,
现在国家有困难,自己是位共产党员,理应分 担一
份责任。”谭永爵说:
“我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是靠党的好政策和国家的扶持得来的,现
在国家资金不足,我要尽力为国分忧,认购国库券。”


A.从农民投资角度,题目为《国库券利息高》。


B.从赞颂党的政策的角度,题目为《党的政策是农民致富的保证。


C.从安全的角度,题目为《放钱在家不安全》。


D.从赞扬社会秩序安定的角度,题目为《国泰才能民富》。


E.从党员为国分忧的角度,题目为《党员要想到国家困难》。

F.从赞扬农民为国分忧的角度,题目为《民富与国强》或《饮水思源》。

(提示:
A

C

E
误)


(三)读下面一段材料,以《从小鸟饿死谈起》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天,
小朋友亮亮在门口捡到一只稚嫩的小鸟。
他爱如珍宝,
把它装在一只精 致的笼子
里,既不让小鸟外出觅食,也不让他亲自啄食。饿时,小鸟张张嘴便能吃得饱饱的。在亮亮的精心喂养下,小鸟长得胖胖的。初春,门外百鸟欢唱,亮亮突然良心发现,把小鸟放回森
林。但万万没想到,
过了三天,
小鸟就饿死了。
“森林里食物遍地,
小鸟为什 么会饿死呢?”
亮亮终于沉思起来……


(提示:这则材料可从两方面 来立意:一是从亮亮的角度,养鸟如育人,事事娇惯,造
成子女“四体不勤”,无生存本领;二是从小鸟 的角度,比喻现代有些孩子事事依靠父母,
无自立自强的精神,导致无立足之地。)


(四)读下面的故事,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短评。


材料: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
“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
我 了呢?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岩石磷峋,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
到处乱滚,成个 什么样子?”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 立意:
一是大山的角度,
比喻老一辈革命者或劳动者,他们坚
韧刚强,在他们身上洋溢 着民族的精神,
其对立面是卵石,代表当时一部分缺少信仰,
随波
逐流的青年人;二是卵石的角度,
比喻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
他们敢于打破传统,
锐意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对立面是大山,
代表了老一辈中具有保守思想,
看不 惯新生事
物的一部分人;三是大山和卵石并重,以此谈谈“代沟”问题,意在让老一辈和青年一代能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五)下列作文题可以确立哪些论点?哪一个深一些、新一些?

1
.《谈“压力”》


(提示:可以确立这样一些论点:①化压力为 动力;②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压力;
③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压力;
④压力太大会使人精神崩 溃;
⑤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
力;⑥压力要适度;⑦要给自己加压。在这些论点中,⑦富 有新意,因为一般都是从人怎样
对待外在压力的角度思考,而这个论点则立足于人怎样才能不断地自我超 越,实现新的突
破。)

2
.《我看“减负”》


(提示:可以确立这样一些论点:①要减少作业量;
②要减少考试次数;③要减轻学生
过重的负担;
④减负就是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⑤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br>⑥增效才能减负;
⑦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这些论点中,
①②较浅,
就事论事;
⑥⑦较深。
⑥揭示了增效与减负的相互依存、制约、转化的辩证关系,具有启发性; ⑦着眼于全局、整
用心


爱心


专心

21
体,视野开阔。)

3
.《知识与财富》


(提示;可以确立以下论点:①知识可以制造财富;
②知识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③知识
是不会丢失的财富;④财富有限,知识无限;⑤知识是精神财富;⑥知识可以带来财富,财富未必能带来知识;⑦财富诚可贵,知识价更高。)

4
.《绿树的启示》


(提示:可以确立以下论点:①根深才能叶茂 ;②历经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③不问
生前身后名,只留荫凉在人间;
④只有不断吸收才能绿 树常青;⑤给予的前提是吸收。
在这
些论点中,
⑤有新意,
一般注意的是绿树 的奉献精神,
这项立意强调了奉献的前提条件——
吸收,没有吸收就无从奉献。)

5
.退潮后的海滩。海滩上有许多小水洼,里面有许多游动的小鱼。一个孩子,用双手
将小鱼一条一条地捧起送到大海里。
他来回不停地跑着。
一个大人看见了,
问 道:
就凭你一
个人能救活这么多鱼吗?”小孩回答:
“我救一条是一条。”他仍不断地 捧着,跑着。远处
的孩子看见了,也纷纷加入到这救鱼的行列中。


(提示:
从这则材料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论点:
①能力有限不要紧,
重要的是要有服务他
人与社会的精神;
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应该放弃;
③行动起来就有希望;
④ 消极悲观则一
事无成;⑤世界因爱变得美好;⑥爱,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⑦爱心是希望的火种。)
6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头饥饿的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找到两堆草。可是,毛 驴不知
道先吃哪一堆好,竟在长时间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


(提示 :从这则材料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论点:①在紧要关头,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③要学会选择;④要学会放弃;⑤要摒弃患得患失的心态,
培养拿得
起放得下的心态;⑥有所不 为才能有所为;⑦只有放弃才能获取。在这些立论中,①较浅,
就事论事;⑥⑦较深,运用辩证思维,分 析“不为”与“有所为”、“放弃”与“获取”相
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7
.从前,印度有位富裕的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
出外探索 ,吃了不少苦,但一无所获,终于贫困而死。后来,人们在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
世界上最珍贵的“祖母 绿”宝石。


(提示:从这则材料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论点:①最宝贵的东西也许 就在你身边;②要珍
惜自己的拥有;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力;④了解世界的捷径就是了解自己。)

(六)下面这段文字犯了走题的毛病,应该怎样修改。


读书求精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
亚的名言告诉我们:书是多么有用。读书要读好书,好书不厌千回读,对好书应该精读。有< br>些同学读书粗细不辨,好坏不分,拾到篮子里便是菜,书一到手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好的
书固然使他受益,坏的书也必然给他不良的影响。


第四章





【能力定位]

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 感情,就需要材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是文章的“血肉”。未
经加工的原始材料为素材,经过提炼加工 写进文章的材料为题材。素材和题材仅一字之差,
却有质的区别。

【要点阐释】


筛选和安排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
要紧扣主题。
选取的材料必须跟主题密切相关,必须能有力地表现主题。如果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22
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要次要,拣到篮子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轻者使内容
杂乱 ,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者则成为“跑题”之作,劳而无功。如写《我和
我的老师》这篇文 章.可写这位老师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如果写
老师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事 ,
就切题不紧,
如果又写老师在回家路上所做的事,
或是在
家里所做的事,< br>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
但这些事却跟
“我”
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所以,选材时必须“有的放矢”,紧扣
主题。< br>
(二)要真实典型。所谓“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事情,只有这样的事,写出来才可能具体、准确、生动、感人,才有可能打动读者。反之,
如果材料是道 听途说,
甚至是凭空编造的,
这样的文章,
内容上很容易逆情背理,
露出假象 ,
令人反感;
即使编得
“圆满”

露不出破绽,
也不可能表 达出真情,
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所谓“典型”,就是说所选的材料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要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代
表性。
不要误以为只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才是典型材料,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事情也同
样典型,
只要这些小事有深刻的意义,
能反映深刻 的主题,
所谓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便是如此。< br>如我们熟知的
《一件珍贵的衬衫}

这篇文章,
在选材上就很值得我们 学习借鉴。
第一,它的材料真实,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事,所以写出来就有真情,就感动人;第二.材料< br>典型,
小中见大。在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这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
这件小事上,
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一个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本色。读了此文后,更增加了我们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与怀念,
这便是“小中见大”的功力。我们中学生,经历的大事确实不多,所以要写好记叙文,选材
时一定要在 “真事”“小事”上下功夫。

(三)
要生动新颖。
所谓
“新”
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
但不平庸,
不落俗套。
“文
章切忌 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同样一个主题,如果选取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来表现,就
会使文章显出新意;
或变换一下角度,
变换一下思维方式,
选用那些别人用过但还能挖掘出
新意的 材料,写出的文章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大家简直写 腻了。动笔无非是“深更半夜,两鬓斑白
的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或者
“大雨 滂沱的天气,
老师踏着泥泞小道作家访,
给学生补课”

或者“我在学校病了 ,老师立即把我送到医院,像妈妈一样照顾我”,等等,这些题材,虽
然能表现老师的崇高伟大,
可爱可敬,
但张三李四反来复去都这么写,
读起来就让人感到平
淡乏味,甚至还会沾 上点“虚假”之嫌,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获得佳绩的。


但有个同学却巧妙地变 换角度,
把这个旧题写出了新意。
他通过老师的眼睛,
来表现主
题——一老师 总是瞧着我,
我有什么不妥吗?反复检查,
都不是。
心里想:
要么老师冤枉人 ,
要么他眼睛出了毛病.
要么老师神经不正常……下课了,
老师又喊我到办公室去,< br>这更使我
想:真是.无端地“盯”我一节课不说,还要找我的麻烦吗?一进门,老师就说:
“我上课
看你脸色不好,准是病了,你要抓紧去看医生………”
“哎呀,是呀!我昨天感冒发 烧,今
天浑身没劲,自己没在意,想不到老师连这点也看出来了……”

在这篇文章中 ,
作者选材时变换角度,
抓住眼睛—一心灵的窗户,
来表现老师无微不至
地关 心学生,
既教书又育人的可贵品质。
文章表现的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
但由于选
材的与众不同,其内容并不使人感到陈腐平庸。

一般说来,
新鲜的事物总易 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感,
所以,
我们在为文章立意选材时
要努力求新。但是,求新决 不能盲目,必须以“紧扣主题”“真实典型”为前提。

(四)
要避免雷同。
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
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
面表现中心,这样,中心会更 突出,人物形象会更丰满。因此,选材时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毫不吝惜地删去那些雷同的材料。如魏巍写 《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从自己搜集到的二十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23
个素材中筛选出三件事写进 作品中,
这三件事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现了
“志愿军战士是最可
爱的人”这一中心。< br>第一件事——松骨峰战斗,刻画一个英雄群体,表现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第二件事——马玉祥在浓烟大火中拼死救出朝鲜儿童,
写一个英雄形
象,
表现志愿 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最真挚的爱;
第三件事——防空洞里苦乐谈,
展示战士们的
美好心灵 ,
这是他们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读完这三个事例,
我们会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可爱——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br>他
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 世界
上第一流的战士,
第一流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是我们值得骄傲的
祖国之花!”如果三个材料属同一类型,即使扣题、典型,也难以把人物的形象塑造的 那样
丰满完美,难以收到上述效果。


初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能力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 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
而一般地说,
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
舍旧取新 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
舍去陈旧的材料,
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 br>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
历等。要特 别指出的是,
“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
平常的小事中, 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
“熟中选新”,就要
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 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
主旨,< br>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
也难
以运 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
的小素材。行文从 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 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
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 活哲理的一棵小草、
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 事件、
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
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
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 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
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 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
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 《谁是最可爱的
人》
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
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
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
议论文的选材。
记叙文,
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
断来反映事物本质,
舍去 一般性片断;
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
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
想性格,而舍去一般 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
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 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
XXX
老师二三事


题解:
“润物细 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
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 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
用心


爱心


专心

24
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1
组:

1
)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
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
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
大扫除时,X 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
大家在老师带动下抢干脏
活、累活。


(3)
一次.
X老师病得很厉害,
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
照常给我们上课。
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
(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
X
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 盆凉水泼
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 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
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 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
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
“ 千人一面”

一次讲评课上,
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
“模
特儿”,让大 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 br>1
)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
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 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
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
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
“旧材料、
老面孔”
的窠臼,
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 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
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 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
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br>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
人们常说,
天底下最无私的爱,
是母亲对子女的爱。
唐朝诗人 孟郊曾在
《游子吟》
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 狭义来看,是指
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
“慈母心 ”就是对下
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
一腔挚爱之情。
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 br>也可从不同侧面写
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 后”,各人
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



1
)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
)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
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
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 由,
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
一趟趟的家庭访问,
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 ……老师对学生的
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 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
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 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
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 慈母啊!


(6)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
她十几年如 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满腔
用心


爱心


专心

25
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 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
至还带病工作。
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 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
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 :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
平淡,这样的爱孩子, 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
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 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
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 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
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 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
殊性,
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
材料
(4)
能写出老师有颗
“慈母心”

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
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 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
增强。材料(6)重点表 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实例三

题目:他(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题解:
“朋友”,应为 友谊深厚、关系非同一般的人。
“朋友”之前以“真正的”限制,
说明这友谊建立在真诚、健康的基础之上,绝不是吃喝不分的
“酒肉”
朋友或讲江湖义气的
“哥们”,更不 指臭味相投的“一丘之貉”。
“才是”放在“真正的朋友”之前进一步限制,
点明这种友谊是经 过曲折或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认识到的。


选材:



1
)他是我生活上的挚友,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

< br>(
2
)我俩是异姓兄弟,从未翻过脸、吵过架,我们的行动始终协调一致。有一次,我< br>被人欺侮,他知道后.立即聚集了几位好友,去找那人,为我报仇、出气。

< br>(3)
我犯了错误,
为此我忧虑、
害怕,
是他伸出友谊之手,
使我摆脱困境,
免遭处分。


(4)她在学习上无私地帮助我,为我释疑解难,帮我复习功课。


(5)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且一向待我很好,在学习上给我很多的帮助。中招前一天,
我求他在考场上给 我“帮忙”,却遭到他的拒绝,结果,我以二分之差未升入重点中学。通
知书下发后,他亲自到我家,安 慰我,鼓励我,帮我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开学后,他还经
常给我写信,给我传授学习方法,使我在思想 上、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她从不随便马虎,对我的坏习惯(如 抄作业、吃零食、说脏话、贪小便宜、小偷
小摸、不守纪律等)盯得牢、不放松,我恨过她。但她不计较 这些。在她的严格要求、耐心
帮助下,我进步了。

辨析:对照题目,选材(1)中的 人物,因为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才成为自己的朋
友;如果不是这样呢?就难说了,因此,他不能算是 真正的朋友,要知道,
“君子之交淡如
水”。选材(2)中“我俩”是讲江湖义气的“哥们”, 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不分是非,不
讲原则,
甚至为了不受欺侮,
可以拳脚相助。
这种友谊是不健康的,
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
选材(3)中的他为犯错误者摆脱困境,免遭 处分,很可能采取包庇、隐瞒的办法,这不能
使犯错误的朋友提高认识、
改正错误;
相 反,
因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而有可能使犯错误者重
蹈覆辙,犯更大的错误。这样写不合题意。如 果他能勇敢地指出其错误,使之提高认识,痛
改前非,这是可取的,但难以写出新意;如果从帮助者的真 正善意未被理解,曾遭到嫉恨、
非难,但他一如既往、不计个人得失这个角度写,是很能感染人的。选材 (4)符合题目要
求,但材料显得简单平淡,也缺少新意,
不容易写好。如果能在材料中突出其 建立友谊的曲
折、不平常,那也能感染读者。比较而言,选材(5)(6)最好,两个材料都十分切题、
典型,有深度,也有新意,能较好地说明朋友的正直、真诚、无私,也有曲折,能给读者留
下深 刻的印象。


实例四

用心


爱心


专心

26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总有一次惊喜-做饭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20: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4935.html

中考语文 作文辅导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