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读后感 > 励志名言 >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6 07:09
tags: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神风曲)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 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
“ 和”有“中和”

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 ”饮食方式,扩大了食
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 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
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
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 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
重要的 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 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
国南方多水田, 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

、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 家畜、水产品及野
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 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
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 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
国本土化饮食要 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 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
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
,< br>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
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 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
元素,进而推 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 人用的
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 br>“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
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 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
接受与文化认 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 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
化的一种存在样态,
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
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 美好事
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
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
而 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 br>B.
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 范围。

C.
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 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
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 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 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
在自然环境的 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
“胡床”
“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 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 性。

B.
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 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
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
文化将 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公讳尧臣, 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
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 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
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 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
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 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 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
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 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
讨副 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 夷狄,不宜
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
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 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 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

,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 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 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
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 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
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
多格不行

格:搁置。

D.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尧臣军 事
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
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
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
对兵力 部署、要塞防卫
等提出了
独到的见解。

B.
王尧臣在陕
西 体量安抚使任上,当
现今的韩
丞相因好水之
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
人战死而被 贬官时,敢
于仗义执
言。

C.
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 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
王尧 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2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
9
题。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
篆烟:盘香的烟缕。

8.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
分)

9.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氓》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 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
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 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
常叹 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
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 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
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 ,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
?
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 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
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 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 引
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 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
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 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
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
楼下传来的声音
越 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 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
爷 。”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谁还能不动心呢
?< br>他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
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 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 ;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
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 直哆嗦,几乎哭着说:“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
?
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 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
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
1000
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 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 ,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 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
看 ,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
1000
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 高兴,这比
1000
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 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 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 不是
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 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 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
“温馨的夜晚 ”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
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 的心理。

D.
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 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 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2
)结合 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6
分)


3
)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6
分)


4
)小说结尾写道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 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吴良镛:筑梦人生


1922
年的春深时 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
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
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
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 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1950
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 数十载,以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 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 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
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 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
仅要满足现代 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 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
博。“衣服破了一 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 论
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 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
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 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
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 ,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
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 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 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
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 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
但不管怎样改变,
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
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 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
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 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 ,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
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 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
局面。


2008
年,
86
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 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
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 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
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 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 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
2011
年度国家最
高科技奖 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 遗憾的
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
国际声望、
事业追求及成就 ,
详略得当,
人物形象形神兼备,
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B.
青 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 成为中
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
1999
年,吴良镛起草的《 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
地位。

D.
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 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
微。

E.
本位写作态度严谨, 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
形 象。


2
)本文第六自然段有和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3
)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6
分)


4
)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 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爸爸工 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r>
B.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 ”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 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
我攀过 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 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
12
天里吸引了
20
多万名观众,来自
40多个国家的近
2500
名电影人、
300
多部电影
前来参与。< br>
B.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 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 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1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
③②⑥④①⑤





















B.
④①⑤⑥②③

C.
④⑤②③①⑥





















D.
③②④⑤⑥①

16.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50
个字(含标点符号)。(
5
分)< br>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 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
50 00
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劳动最光荣作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07: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7753.html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