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是说待人处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
结果,甚至于把事情弄糟了,这个时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
该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而不应该去 责问对方或所办理事情的客观条
件。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难道别人就没有错吗?是的,别人或相对于自己的己方,你所面对的客观环境,都可能
是造成不尽如人意结果的原因, 但是对于这些外部的原因,你能够改
变得了多少呢?而你自己身上的原因是否可以改变只是取决你自己。
就是说你想要改变对方或客观事物,那个主动权不在你手里,而你想
不想改变你自己其实就在你 的一念之间,这样比下来岂不是从自身上
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变,最终为人处事达成满意结果的机会会比较 大
呢?
因为“行有不得”,而去反思造成“不得”的原因,相对于自己,
可能你所面 对的客观条件无法改变,而要去改变别人为人处事的方法
其实要比改变自己来的难的多的多!这并不是说 想要去改变别人就完
全不可能,曾经在卡内基的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
这里稍 作介绍,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个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第二步: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
第三步: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
前两步其实都是 在为第三步打基础,第一步是说:一开始不要去
否定、批评和抱怨对方。因为多数人在遇到对方否定的答 复时,心中
都会生起不满,会去思索如何去驳斥你的言论,那么接下来你的讲的
话多数他都听不 进去了。所以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包
容的心,因为某一个人在对某一事物作出的反应是由 他之前的经历所
决定的。他之前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等所有的一切外
在的因素对 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的身心状况,造成了他现在对这个
事物所作出的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从小到 大的经历都不一样,
所以对于相同的事物甚至是同一句言语,反应都会不同。我们可以设
身处地 地想一想,换做是我们自己,若是处在他那样的家庭环境下,
接受他一样的教育,遭受他一样如今的处境 ,说不定我们也一样会做
出一些另现在的我们所不耻的行为。所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这
是 想要去改变对方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再来看第二步: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对< br>方的赞赏与肯定。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
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这样 做的同时你也会立即获得对方的肯定,
这样下去双方就会很快达成共识。如果谈话双发获得了一致共识, 接
下来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有了前两步所为基础,接下来就是第三步,真正去影响别人的时
候了: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卡内基说:“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
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 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举个
例子:一天,爱默生和儿子想把一头小牛弄进谷仓里,他们一开 始犯
了“只想到自己的需要”的错误——爱默生用力推,儿子用力拉,但
是小牛坚持不肯自开牧 草地。正好有个妇女经过,虽然她不会写什么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20: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9611.html
-
上一篇:结合本职工作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下一篇:关于行动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