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
4
篇
《世说新语》
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思 想的书籍,
大家
在阅读过后都有什么启发呢?以下是橙子收集的读书笔记
,
仅供大家
阅读参考
!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一
阅读《世说新语· 文学篇》
,更多的感
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
围。
其中让我感
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
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
‘胡为乎泥中’?
答曰:
‘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 次,郑玄觉
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
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
中的
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
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
了
《诗经·
邶风·
式微》
中的
“胡 为乎泥中”
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
言往槊,逢彼之怒”
,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
(
< p>郑玄)
说明清楚
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 /p>
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
是让人叹服,
虽是
“ 婢女”
,
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
且诙谐隽永、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1 ~
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
人的事迹时,
又不尽然,
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
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
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
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
生的学习状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中
国人,<
/p>
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民族精神发扬
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
习氛围却
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
竞相
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
然而,
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
提下,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
跃性提升
,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
何晏把客人谈论最
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
“此理仆以为极,可
得复难不?”
(
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
还可以提出质疑吗?
)
面对
前辈,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
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
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何晏并没有因为王弼的出色
而大
怒,
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钦佩和敬仰。
可以说王弼的 行为在现在看来
就是出尽风头惹人嫉妒的情景,
而何晏等老一辈的文人却 并没有因此
排斥王弼,而是忘记年龄,
虚心学习,可以说这种思想将有利 于更好
的促进学术的进步,
也更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者,
< p>这样的胸襟和
气度,这样让人折服的学术气息,让人向往,更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
/p>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2 ~
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见阮宣子时问道:
“老子、庄子与儒 家的教化有什么
异同?”回答说:
“将无同?”太尉很满意,便任命他为 掾官,世人
称他为“三语援”
。而卫玠嘲笑他说:
“一个 字就可以调用了,为何用
三字!
”宣子说:
“只要是众望 所归,也可以不说话而调用,一个字都
是多余的。
”于是两个人成为了朋 友。宣子没有因为卫玠的嘲笑而恼
怒,
而是用巧妙地语言说服了卫玠,< /p>
两人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性探
讨,
并没有个人恩怨的纠纷 ,
也更加体现了文人的学术氛围和宽容的
学术胸怀,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
。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 学术、
思想上的。
博学
多才的人更多的得到人们的结识和
尊敬,
对当时魏晋时期文化等各方
面发展是一种促进,
也 值得后人在这一点上效仿。
特别是对于文人的
学识修养方面,更多方面引
人深思。
殷浩、孙盛、王濛、谢尚这些名士 ,都聚集在王濛家里。殷浩与
孙盛共论《易》
,孙盛自以为他的发言是最 合理的,不可一世。在座
各人都不同意他的说法,又不能说服他。王濛叹着气说:
“假如刘真
长来,
一定会制服他。
”
< p>孙盛也意识到自己不如刘真长。等刘到来时,
孙盛简略的说了刚才所
说的理由,
语气已大不如前。
刘真长讲了大约
二百多句,
言辞及提问,都简明扼要,孙再无法回答。由此可见,学
者们的辩论更多的在于互补,<
/p>
激烈的辩论更多的体现了文人对知识的
渴求,这一方面是我们更应当看到的
,也是我们应当极力推崇的。
孙安国到中军 将军殷浩处一起清谈,
两人来回辩驳,
都无懈可击。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3 ~
侍人把端上的饭菜热了好
几遍也顾不得吃。
双方奋力甩动拂尘的毛全
部落在了饭菜上,
殷浩便对孙安国说:
“你不要做硬嘴
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孙安国接口说:
“你没见挣
破鼻子的牛吗,当心
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
”当辩论激烈到这种程度
时,更加的感叹学者们幽
默诙谐的言辞,同时,双方的学术精神更是
让人由衷的佩服。
当然这当中更多是体现了文人多知识的热爱与包容。
< p>然而其中也
不乏文人利用知识摆脱困扰的例子。
郑玄在马融门下,
住了三年都未见到老师,
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
子传授一些知识而已。有一次马融曾计算天象,不相符合
,门下弟子
都不能解决。有人说,郑玄懂得计算。马融于是召郑玄令他计算,郑
玄把式盘一转就解决了问题,大家无不惊奇。等到学业完成,郑玄告
辞还
乡,马融叹息说:
“礼乐都到东方去了!
”同时又唯恐郑玄的名气
高过自己,心怀妒忌。郑玄也怀疑有人迫害他,就坐在桥下,用木屐
踏在水上。
马融用《周易》转式之法进行占卜,探寻他的行踪。见到
卦象后,对身边的人说:
“郑玄在土下水上,而又靠着木板,这样必
然已经死了。
”于是 不再追寻。郑玄因而免于难。
这个故事是说 郑玄学识遭人嫉妒,
郑玄机智脱困的事情,
但是我
们也不
难体会,学习就应该向郑玄那样,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向前辈
和别人请教,
同时自己更应该加强学术修养,
利用自己的知识做更多
有用且有意义的
事情,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4 ~
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
:
“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
为父亲作?”答曰:
“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
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
文不能显扬了。
”谢朗母亲王夫人
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
儿。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 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这
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
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
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
当然重要,但是,
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
文学篇》
< p>中所谓“文学”
是指文章学术,
辞学修养,
< br>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
以辩论为主要
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
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
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二
《世说新语》
是汉末 人物品评发展到一
定程度的反映,
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 /p>
《语林》
、
《
郭子》
、
《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
笔记的内
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
从而起到
了名士
“教科书”
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
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
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p>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
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
种种人格追
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
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
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 社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5 ~
-
-
-
-
-
-
-
-
-
上一篇: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
下一篇:世说新语读后感5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