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山居秋暝》
课
程
语文
学时安排
1
课时
年
级
2010
级
所选教材
语文出版社
赵大鹏主编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设计依据
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 /p>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
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
社会性课堂环境,
引导学
生从感
受秋天入手,
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
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
< p>将学
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融
的写作手法。
(
2
)过程与手 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
化成音、色、意巨美的
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
,
实现助
学助教功能。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
和心灵的塑造。
2
.学习内容
1
2011
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
1
)教材分析:本 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
共有
2 p>
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
是大
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
(<
/p>
2
)
学习形式:
开展小组竞赛,
合作 协同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
展开
“最美意境”
< /p>
、
“最美男声(女声)
”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 方式。
(
3
)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 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心
灵的塑造。
3
.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
1.
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2.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 神追求。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4
.问题设计
(
1
)
“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
?
引导学生思索画—语—境
--
情的关系,请学生拍
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
(
2
)
“诗之声”环节:
?
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
(
3
) p>
“诗之意”环节:
?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
人何种心境
?
用哪句话来概括?
(
4
)
“诗之魂
”
环节:
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
(
5
)
“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
?
p>
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
为主题设计居室,
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
?
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菜
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2010
< p>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喜
欢竞争、有好胜
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
2
2011
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
1.
不陌生:
学生对古诗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
80
首,中学
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
34
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2.
不 喜欢: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
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
浮现“
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3.
不了解:
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
解过它。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选择(打√)
(
1
)
WEB
教室√
(
4
)校园网
√
(
2
)局域网
(
5
)因特网
(
3
)城域网
(
6
)报告厅
2
.学习资源类型(打√)
(
1
)课
件
√
(
2
)工
具
(
3
)专题学习网站
(
6
)题
库
其
他
(
4
)多媒体资源库√
(
5
)案例库
(
7
)网络课程
(
8
)仿真软件
3
2011
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3
.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 称、网址、主要内容)
课前,教师将《山居秋暝》相关资源发布到校园
网上“山居秋暝资源库”
(网
址:
http//10.1 0.200.15
)
。资源库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
“课文解 读与作者介
绍”
、
“古诗常见意象”
“古 典音乐库”
“王维山水田园画作欣赏”
“名家点评”
。既包
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
四、学习情境创设
1
.学习情境类型
(
1
)真实情境
(
3
)虚拟情境√
2
.学习情境设计
虚拟情境:
(
1
)采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音响设备、投影仪及幕布等教学用具,创设诗中
意境。<
/p>
问题性情境:
(
2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
考、提升。
互动性情境:
< br>(
3
)晚自习时间,教师在家与学生利用
群讨论组,进行诗歌单元诵读互动、
指导。
五、教法学法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
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诵读法:
示范、配乐诵读、美读。
< br>*小组讨论法: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
课堂气氛。
*自主探究法:
学习的最好 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
4
(
2
)问题性情境√
(
4
)互动性情境√
< br>2011
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成作品。
六、学习活动组织
1
.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
组织评价
(
1
)抛锚式√
研读意境
校园网“山居
拍摄照片
秋暝资源库”
或录像
(
2
)支架式
(
3
)
随机进入
式
(
4
)其他
2
.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
1
)竞争√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布
置任务及考核
标准,
过程指导,
多元评价。
p>
√
< br>①
最
佳
男
声
“山居秋暝资< /p>
朗诵
(女声)朗诵
源库”
比赛
(
2
)伙伴
(
3
)协同√
①
“最美意境”
大屏幕投影、
组员合作创 意
启发、点拨,多
评比
课件
元评价。
(
4
)辩论
5
(
5
)
角色扮演
(
6
)其他
2011
年“神州 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3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环节
内容
(
1
)
“我的秋天我做主”
——导入新课
拍摄秋之景,走入诗中。
(
2
)
“诗之声”
——诵读感悟
诵读,体会诗歌音韵节奏之美。
(
3
)
“诗之意”
——解读诗意
解读诗意,理解作者理想追求。
(
4
)
“诗之魂”
——鉴赏品味
把握诗歌意境。
(
5
)
“我的生活我创作”
——拓展迁移
走出诗歌,思考生活。
教学
环节
导
入
新
课
教学内容
课件展示
一、
“我的秋天我做主”
师生互动
教法学法
生:
(自主探究法)
完成上周布置的任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根据< /p>
学生专业特点和兴
务,
提交到教师校园邮箱。 p>
趣,让利用“山居
师:
(启发教学法)
以电子相册展示学生
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将
6
秋暝资源
库”查找
资料,
拍摄秋之景,
描绘画面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