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sci论文要求【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新教材】部编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11 22:14
tags:小学教育, 语文, 六年级语文

-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王宽诚)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020年最新


3

古诗三首


?

教学目标


1.

会写“宫、侯”等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 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


思。

< br>4.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

教学重点


1.

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 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

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 用的表达方法。


?

教学策略


1.

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

xi

ā

n

”;“脉”读“

m

ò”。在字词教学中 ,引导


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 说说词语的大概意


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 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即可。


2.

阅读 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 以引导学生借


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 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


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 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字 词卡片。


?

教学课时


3

课时


1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0 20年最新


1

课时


《寒食》< /p>


?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 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p>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同 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

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


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

——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


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p>


板块二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

交 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

)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 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

)指 名学生说。


3

)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 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

105

天,清明节前


天。 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


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 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


来命名的节日。


2.

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 翃(

719

788

),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 (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


年(公元

754

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2


2


1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020年最新


诗笔法轻巧, 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

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

]

韩翃


春城

/

无处

/

不飞花,寒食

/< /p>

东风

/

御柳斜。


日暮

/

汉宫

/

传蜡烛,轻烟

/

散入

< p>/

五侯家。


【设计意图】

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 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


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 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

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

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

:

指 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 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


(< /p>

1

)指名学生说。


2

)春 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 树在春风中摇曳。


3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

这首 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 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


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 美好的景观。


3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 p>
2020年最新


2.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 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 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


“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 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 。“飞


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 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 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


的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 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


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 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

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 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 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 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


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 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 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

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 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


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 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


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 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


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 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


层深入。


?

板 书设计


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 br>2020年最新


2

课时


《迢迢牵牛星》


?

课时目标


1.

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p>

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

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 句子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

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

< br>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

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 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


的氛围中。

1.

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

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3.

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

xi

ā

< p>n

”;“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

m

ò”。


4.

读出节奏。


5


(根据新使用的 部编版教材编写)


2020年最新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 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

/

牵牛星,皎皎

/

河汉女。


纤纤< /p>

/

擢素手,札札

/

弄机杼。


终日

/

不成章,泣涕

/

零如雨。

< br>河汉

/

清且浅,相去

/

复几许。

< p>
盈盈

/

一水间,脉脉

/

不得语。


5.

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 味和自己的理解。


6.

教师范读。


7.

自由练读。


8.

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 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


声开 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

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 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


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

导入: 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


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

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

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 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

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 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 p>
5.

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 相思)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22: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55071.html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新教材】部编版)的相关文章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新教材】部编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