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典礼演讲稿-公交车坠江事件

2017
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
挠头吗?原来,素材最
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
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
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
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
谈谈如何 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
用。
课内素材
1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
狐的力荐可谓慧
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
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
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
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
;
在强秦面前,
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
处为
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
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p>
当时美国
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
“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
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无论他在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 /p>
”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
?
我们学
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 br>◆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
往今来,有多少志
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
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
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
可以
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
/p>
烛之武也是如此,
尽管怀才不
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
。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
始终没有放弃过
“一飞冲天”
的渴望,
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
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
生一逞抱负的路径。
你想,
一个小小的
“弼马温”
,
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
< br>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
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
(林则徐)
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
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
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
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
一种情形。
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
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
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
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
锐。
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 /p>
几十年积蓄的能量
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
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 着亡国的危险。但如
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
,湮灭于历史
的风雨之中了。
< /p>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 然存
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
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
!
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
太阳 和北风比赛,
看谁能让一个过路
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
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
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
太阳用柔和的阳光 温暖人,
天气渐渐暖和
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
用温和的态度、暖
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
/p>
话说:
“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讲究点说话 的艺术,让
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烛 之武退
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
邹忌、
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
郑国之
“老”
百姓也,其挑
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
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
”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
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
老妇人因唠
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
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
课内素材
2
、
《鸿门宴 》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
克
;
起兵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 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号为霸王”
。
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 涂地,
终酿千古遗恨,
何也
?
这是
“有
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
重来,然项羽却
道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 p>最终“身死东城,
尚不觉悟,
而不自责”
。< /p>
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
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
自
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
”
指出项
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
沽名学霸王”
。
而项羽呢
?
他在惨败的局 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
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
两次把 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
如此糊涂岂非
败情之悲吗
?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
一味沽名钓
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
“今人有大功 而击之,不义也”
,他就
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
欲诛有功之臣,此亡
秦之续也”
,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
。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
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
,既准备违背
怀王之约,
又害怕世人指责。
他不用范增之 计,
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
迷信武力,
而根本原因则在于 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
裔
,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
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
过一定的贡献,
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
如
不畏强暴,
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
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
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
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
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
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
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
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
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
东山
再起,
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
王诗在客观分
< br>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
做出大胆地设想,
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
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
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
“鬼雄”
,崇敬之情溢
< p>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
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
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
利走向胜利,
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
誉的做法。
◆垓下歌
/
项羽
——力 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
提示:拔山,形容力
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
高昂,
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
,
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
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
他认为这种局面是
“时不 利兮
骓不逝”造成的,
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
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
过去
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
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
“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
刘邦
——大 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
这首歌是刘 邦打败项羽,
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
(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
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
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
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
交战双方,为何
胜败迥异呢
?
《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 斑而知全貌。
◆《史记》中记载,
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
面。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之 也。
”刘邦却说: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
也!
露。项、刘性格之差
异,由此可见一斑。
◆经典历史镜头
< br>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优柔寡断、
自大轻敌的项羽;
善于用人、狡诈多端的刘邦;多谋善断、临变不惊
的张良;
老谋深算的范 增;
智勇双全的樊哙……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后
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和思考
:历史造就了项羽,时势却成就了刘邦;
对项羽,人们只是欣赏而不愿意效仿;而刘邦,
这样一个市井无赖,
却成就了帝王之业。究竟谁是英雄,这是一个难题,也恰恰给我们的
写作提拱了发挥的空间。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
“英雄”
“听取别人的意
见”
“认识自我”
“强和弱”
“战胜对手 和提高自己”
“历史与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