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2 20:16
tags:人教版, 七年级, 古诗词

爆竹声声-小学班长竞选演讲稿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段熙仲)


七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


1.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赏析】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


壮丽景 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诗中“临”

“观”二字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日月之 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 ,将眼前


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心胸开阔,意境宏大。表达了诗人统 一中原、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写作特点】①动静结合。②虚实结合。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词赏 析】诗中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和对友人 的牵挂、思念之情。


前两句借景抒情。第一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 杨花”

“子规”

,既点明暮春时令,


又渲染了凄凉哀愁的 气氛,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第二句直接叙事,点明愁的由来。

“五


1



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寄托了诗人的重重忧虑。 后两句寄情于景,点出诗歌


主旨。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 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


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切之情。


【写作特点】①丰富的想象。②寓情于景。③拟人修辞。



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词赏析】本诗 是诗人去吴中途经北固山时所作。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


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p>

,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


字里行间。与尾联的“ 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颔联运用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


诗句妙 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


来。颈 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这两句揭示出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尾联运用设问修辞。


诗人自 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


的思乡 愁绪。


【写作特点】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诗词赏析】

这首曲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


之情。


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枯”

“老”

“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作


者所处的悲凉氛围。

“小桥流水 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


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


与劳累已是不言 而喻了,

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寄情于物

,


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融入一幅图景中,表达在


外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

“断肠”


是曲眼,抒发 了一个飘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点】①寄情于景。②白描手法。



5.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赏 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的画面

,

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

,


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

,

脍炙人口。虽与 朋友远隔千里

,

但情谊依然不改。


第一 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点出了秋高气爽,


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自然入妙。月只“半轮”

,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


的优美意境。第二句“影”指月影,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 谓语,寓言月影


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 的妙景。所以此


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江 行见月,如见


3



故人。然而明月毕 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第四句表现了


依依惜别的无限情 思,语短情长。


【写作特点】①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②所 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


由的境地。③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渝州,精巧地点出行程。



6.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词赏 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以及与李龟年的再次相遇,

流露出诗人< /p>


对唐王朝盛衰的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 p>
一二句,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


情怀念。

“岐王宅里”

“崔九堂前”这两个文艺名流经 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 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


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文艺名流,是“寻常” 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


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 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


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 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


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三四句,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 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


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 和幡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


时节”

,如同是即景书事 ,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


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 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


4



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写作特点】①语言平易,而含意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


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②虽以短小的体裁,却具有很大的容量,能达到举重若轻、


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词赏析】这首 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 的深深关切。


第一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一个“强”字,


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 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

,还


见出逢场 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


目“思长 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


“登高”

,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此句巧用典故,不过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

< br>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

< br>度佳节。

所以此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

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

暗寓着题中

“行


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 故园长


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 缩到了


“故园菊”上。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 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


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 ,这种想象扣住诗题中


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 自然,真实形象,使读


5


姐姐我要-海的记忆


民族运动会-快乐夏天


我作文-敬老爱老的作文


写读书笔记-我的同学阿仪


与你为邻-再见2018


感受幸福-的浪花


歌颂祖国的古诗-坚守与变通


体操比赛作文-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本文更新与2020-12-22 20: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60091.html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的相关文章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