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与家长写信互动诉心声
父母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
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但
是,
孩子心里想的什么,
对父母有怎样的要求和渴望你知道吗?
日前,
济南市燕柳小学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开展了一次互动,
让他
们互相写信。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我们教育方面存在的得与失,
以及家
长的反思。
孩子们的心声
案例一
我不再是小孩请给我点自由
妈妈,记得小时候
,您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教我说话、教
我识字、教我走路,我简直就是您的掌上明珠。
而那时,我也是
个乖宝宝,每天依偎在您的怀里,几乎寸步不离,我一直很感谢
您对我的爱。
可我现在都快
12
岁了,不再是那个只会撒娇的小孩了,您
也常抱怨我不再可爱,但我毕竟不再是
小孩了。
而妈妈还是原来的那个妈妈,
对我特别关心。
我一出门,您
就千叮万嘱让我早些回来;
我一考完试,< /p>
您就会拿考好的同学和
我作对比;
我一上网聊天、
追星,
您就说我不务正业、
不思进取;
我戴着耳机
在您面前滑过,您就会说,淑女不该这样走路,应
-
1
-
该……
现在我虽然有您的关爱,但却不自由。
我长大了,或许您该
撒手,给我一点自由。我的隐私,比如日记本,您不该偷看,因
为那是我的私
人物品,里面都是明星、八卦之类,您也不会感兴
趣。我喜欢和同学们去玩,
您不用叮
嘱太多,
我们一 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还是有的。
我的梦想是想当歌
手,而您却想让我当白领
、当作家,虽然我写作有一点优势,但
我并不感兴趣……妈妈,请留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
吧!
记者:
采访中,
记者发现,
越是高年级的孩子,
越渴望自由。
有的孩子写到“不要管我,<
/p>
我不要当风筝,
要当老鹰自由翱翔。
”
这位
家长告诉记者,
他们的教育方式确实有点家长制,
孩子确实
有点压抑。但是孩子太调皮了,
管得不严不起作用,
与孩子交流
上有点“代沟”。
记者发现,
四年级孩子的家 长,
就已经和孩子有了“代沟”。
点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济南故事广播心理热线主持人
杨青)
的孩子,于是在面对孩子的
成长时,不是分享,而是控制;面对
孩子日益成熟的自我,
家长的表现不 是无条件地积极接纳,
而是
拿出自己的模板,考量孩子的所谓“对、错”
,
试图把孩子打造
成自己未竟理想的“孵化器”,这无疑会迫使孩子反感
排斥。
-
2
-
写这封信的孩子家长和孩
子的互动方式是单一的,
是家长一
方认可的、赞同的,而不是家长和孩子
共认的。
通过孩子的表述
可以看到,
家长接受的只是符合 家长评价标准的方式,
而不是符
合孩子成长阶段和成长规律的方式。
p>
“看上去似乎是家长爱孩子,其本质是家长‘自私’
。这位
家长借助自己对孩子的无微不至,满足的是什么?是自己被需
要
、自我可以控制某种走向的心理满足,假如真的爱孩子,
为什
么不思考这
样的问题:我非鱼,
安知鱼乐否?”杨青认为,
在有
这种
“控制”倾向的家庭教育中,
家长最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
想、看一看,
合理放手。
案例二
考试成绩差,妈妈可否鼓励一下?
妈妈,这<
/p>
10
年来您对我的关爱,我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
上。但是
这十几年来我也有一定的生活烦恼。
在考试的前几天,您让我认真复习
,我听您的话认真复习,
我一直希望考完试,
您的脸色可以像考试题一样 变化。
可当考试
分下来,您只有两种脸色:如果我考得好,您的脸色一般
,谈不
上好;如果考得不好,您的脸色极差,好像天要掉下来一样,我
< br>烦这样的考试生活。
我希望您可以像别的家长一样,
变一变脸色,
即使考得差,
也可以鼓励一下我。
您可以完成我的这个愿望吗?< /p>
-
3
-
我相信您可以,因为在我心中,您是一个好妈妈。
记者: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高年级的孩子,甚至
2
年级
< br>的小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或者在考试之前,总是一种焦虑心态。
“妈妈,你别说这个
‘考’字行不行?就是带‘火’字旁的烤,
我也不想听到……”
点评
(
杨青
)
:
现在只要我们到菜市场、
办公室等场所去听听
妈妈们在聊到孩子成绩的时
候,
她们的声调、
语气和表情,
就足
以理
解这些孩子的苦恼了。
太多的家长总是关注成绩,
而不是成
长;
关注名次而不是命运。
她认为这里面一方面有应试教育的成
分,
另一方面也有家长的虚荣心在里面,
家长在孩子成绩面前的
“被羡慕情结”占了上风。
”很少有家长静心思考,
那些总是一< /p>
百分的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也是一百分的人生吗?”
案例三
明明在进步母亲却看不到
妈妈,我唱歌嗓子哑
了,您却以为是踢球弄的,
希望您能多
关心我、关爱我,使我自己不会一
个人迷失了方向。
现在我很冷
落,我也很孤独,因为您不管我还经常骂我
打我……
妈妈,您经常说,你看你学的那么差!天天上课不听讲,可<
/p>
是妈妈!我在学校的进步真的很大啊!
我的数学
语文都考砸了,英语
(
论坛
)
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
-
4
-
-
-
-
-
-
-
-
-
-
上一篇:成长的秘密观后感_作文专题
下一篇:读《追赶太阳的孩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