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儿童活动方案
【篇一:关爱五类儿童实施方案】
城头小学关爱
“
五类儿童
”
实施方 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赣榆区教育局《关于进 一步加强留守儿童、残疾
儿童、孤
儿、流浪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的通知》,结合城头镇
中心小
学的相
关要求及工作指导意见,切实关爱< /p>
“
五类儿童
”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 br>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帮助
“
五类儿童
”
健康成长,给这些儿童营造一个健康
成长的良好
环境,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 /p>
1446
名学生,
“
留守儿童
” p>
就有
88
人,外来务工子女有
6
人,
孤儿有
17
人,无残疾儿童,无流浪儿童。他们有些享受不到父母的
温暖叮咛,
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有些得不到 更多亲人
的关怀;有些
体艰难的求学。<
/p>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
、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组
长:李东
副组长:王维勤
韦有强
程宝良
刘墩卫
组
员: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 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少先大队部,由刘墩卫兼任办公
室主任,
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负责好档案的建立与存档工作。
2
、确立工作目标和原则,确保关爱工作有章可循。
目标是工作的指路灯,原则是工作的方向盘,有了目标和原则,才 p>
能保证工
作少走弯路或 不走弯路。为切实做好
“
五类儿童
”
关爱工作,我 校把
“
五类儿童
”
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教 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五类儿
童
”< /p>
教育工作面向全体
特殊儿童, 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
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
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
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建立必要
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在此定 p>
位的基础上,切实保障五类儿童接受教育,促进五类儿童身心健康
发
展,维护五类儿童的合法
权益。
3
、建立五类儿童档案,搭建亲情桥梁。
学校
组织开展了
“
五类儿童
”
的普查活动,摸清了五类 儿童的底数,
为每个
五类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
加强了学校
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 为中心的关爱网
络。
学校开通了
“
亲情电话
”
,鼓励孩子们每月与父 母通话一次,架起了
农村留
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
学校公开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
长随时与老
师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经验的老 p>
师及时帮助
“
五
类儿童
”
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
、真情关爱,
“
三个优先
< p>”。
“
五类儿童
”
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
“
五类儿童
”
实
行
“
三个优先
”
。
(
1
)
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 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
分组,
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 p>
定学习帮扶计
划,明确 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
确立一名学习
< br>
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
2
)
生活上优先照顾。对五类 儿童做到
“
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
帮一把
”
,
使学生开心、家长放 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
照料。
(
3
)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 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
活动,
建成了
“
五类儿童活动室
”
。活动 室的建成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课余的
活动场所,
改善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家长的 p>
放心港湾。
5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五类儿童制度。
<
/p>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
守学生互
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 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定期走
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向领导组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
儿童的
思想工
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 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
行情感补偿,
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
、建立健全教师与五类儿童的谈心制度。
(
1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 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
会。各
班班主任经常与
“
五类儿童
”
谈心 ,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
不健全、道
德发展失范的
“
五类儿童
”
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
帮助,真正
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2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 题班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留守儿童元旦联欢会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
,让他们
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
生活的信
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
、建立关爱五类儿童的应急机制。
为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建立了
“
五类儿童
”
工作应急
机制,加强各方面统筹,建立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的教
育网络。即
“
五类儿童
”→
班主任
→
学校
→
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 /p>
完备的联系方式,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明确责任,确保为留守
儿童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8
、注重对五类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p>
学校向每一个五类儿童发放了
“
五类儿童问卷调查表
”
,及时准确的
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
理咨询、
心理矫正活动,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
使五类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了
不良情感体
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另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文艺
、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五类
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表彰机制。
p>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并将之作
为奖优罚劣
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
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适当
的处罚。同时及时表彰做出突出
贡献的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同为促进五
类儿童健
康成长做贡献。
10
、家校合作,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因父母外 出务
工,长期与父母分离等各种原因,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
< br>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
校五类儿童学生
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
行为习惯较差,少数五类学生出现心
理障碍。鉴于此,学校对五类
学生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
(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 的机制。
学校制定五类儿童学生教育的具体措施,明确学校各
部门及班主任、
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
2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 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五类学生进行重点救助。
(
3
)加倍关注
“ p>
问题
”
学生。
<
/p>
对于有过错的学生,学校联合班主任,本着教育的目的,细心分析
孩子的情
况,耐心教育,家校结合共同纠正学生过错。
(
4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