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
—
2009
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 卷
作文写作提示及评分标准
兴化市教研室组稿
作文题目
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 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关于
审题
1.
题意分析
< /p>
本题是一篇没有任何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乍一看题目,学生可能会感到无素材可写,
p>
似乎题目太过于狭窄,思路打不开。
但如果仔细思考、拓展一下,
< p>便会发现其实可写的内容
很多:
“一念之
间”与“一念之差”是通用的。一念之间,原是佛教用语,亦是直指人心、最
为切要的一
句话。
我们在世间生活,
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福是祸?是贵是贱?都在一念< /p>
之间。一念,是用心去思考,思考就是自己给自己提问而没有回答。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
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
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
也许只 因为读到一行字,
也许只因为看到
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
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
人生走出了另一条路。
对于“一念之间”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 /p>
第一、
天下无难易之事,
只问有心无心之人:
世间的事情困难吗?容易吗?很困难的事
情,在有心人的前面都不困难;所谓“天下无
难事、只怕有心人”
。反之,即使很容易的事
情,
在无心 着意之人的前面,
也是无法成功。
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难易,
有心 无心,
只在
“一
念之间”
。
第二、天下无善恶之事,只问好心坏心之人:天下没有什 么绝对的善、绝对的恶。
像父母管教子女,老师教育学生,有时候给予挫折、压力,或打
骂、棒喝,却能成就他的奋
发向上,这能说不好吗?若是父母溺爱,
或酒 肉朋友助其吃喝玩乐,无端滋事,这种看似爱
心的布施,
反而成为造罪的 根源。所以天下无善恶之事,
只在好心坏心。好心行恶事都是功
德,伪君
子假恶为善,并非真善。所以善恶好坏,在于“一念之间”
。
第三、
天下无成败之事,只问得心失心之人:< /p>
综观天下历史,
谁是成功之人?谁是
失败之者?贵为帝王的
纣王、
夏桀,
在人间留下千古的骂名。
曾经在囚牢里度过悠悠岁月 的
文天祥,为人间留下浩然正气;史可法忠君爱国,战败犹荣,赢得清王朝的尊敬,追谥
为忠
正。可见天下没有完全的成败,成败只在得心、失心的“一念之间”
。
第四、天下无苦乐之事,只问烦心平心之 人:在烦恼人之前,快乐也是苦。对平常
心的人来说,无苦亦无乐。譬如千年暗室,点燃
一灯,就大放光明。所以苦与乐,只在“一
念之间”
。
一念之间,
世界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念之间,
也许会决定你的生老病死。说
什么样的话
,
做什么样的事
,
说与不说
,
只在一念之间
!
对与错也在这一念之间
,
伤心与幸
< p>福只在这一念之间
!
爱与恨、好与坏、悲与乐、得到与失去、成功与 失败、天使与魔鬼、天
堂与地域等等都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可以改 变很多事情。
题目虽然简单,但本身具有很强的张力,给学生提供了广
阔的写作空间,文章可实写,
可虚写,
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联想,
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相似情景,
比如一念之间突然
体会了父
母的爱、朋友的情(由亲情、友情方面生发)
,一念之间自己懂得了某个生活的道
理(由思想行为方面生发)
,一念之间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有所感悟(由学习生活中生发) 等
等。
在一念之间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
感悟生活的酸甜 苦辣,
从寻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同寻
常的深刻内涵,关注自然、社会、人
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
.构思举例
这篇作文可以
写成记叙文。写一个人一念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种决定、
一种选择、
一种
态度、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道题也可以写成议论
文。
对生活中、
历史上一念之间发生的事情加以评说,
提出自己< /p>
的看法、不同的见解,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论证。
材料古今中外比比 皆是。
教材中也
不乏类似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包括学生自己也会有类似的
材料。
还可写成其他文体。
比如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一 个人一念之间的心理历程,
用话剧的形式
展示几个人面对同一个事情在一
念之间的不同态度等等。
二、评分标准
1
.基本分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
前提下,达到“三基本”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
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视具体文章在
54
—
55
< p>分之间赋分。在此基础上,只
要发现有
“亮点”
,< /p>
(如叙述描写流畅生动的、
构思巧妙新颖的、
有真情实感富有生活气 息的、
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感悟的、
动人情怀启人深思的)
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5
—
10
分,
最 高可到满
分。
2.
关于亮点
记叙类文章:有
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
的个性特点,有深
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机智。
议论类文章:有较高的立意,能选
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
证有层次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
化底蕴。
只要发现有“亮点”
,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 /p>
63
—
70
分。
3
.特殊赋分
①明显偏题、走
题的,或没有时时点击牵连,
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的作文,
应判为四类
< p>或五类卷,最高分不得超过
40
分。
②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
20
分,内 容基本相同的不
超过
10
分。
③仿佛有几个层次,
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
相当于一 大段,
原则上不超过
52
分。
④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伧的语言应该在基本分以下。
⑤完篇而字数不足,
正常赋分之后,
每少
50
< p>字扣1
分,扣满
3
分为止;
明 显未完篇的,
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
46 p>
分。
⑥错别字,每错一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卷面明显较差的,酌情扣分。
< p>
7
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为
5
分。
(江苏省兴化中学
顾维萍老师撰稿)
作
文
题
一个偶然的
意念,
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
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
也许 只因为读
到一行字,
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
也许只因为 听到一首歌,
也许只因为偶然抬头望见窗外
的一朵云,……一念之间,人
生走出了另一道道路。
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范文】
一
念
之
间
历史的星空中,那众多的闪念如流星般绚烂。
当那一念之间,人类经纬了宇宙;当一念之间,天下震惊于腾飞的卧龙;当一念之间,
曾经辉煌的帝国日暮途穷;我们常被惊得手足无措,待那惊魂甫定,面对历史的落崖惊风,
我们的赞叹中有着思索……
历史,真的在偶然的闪念中决定吗?
当
p>
17
世纪,那颗著名的苹果从一个智慧的头脑中砸出了天地间不变的法则,历史仿佛< /p>
在借牛顿说“是的”
。
当残汉
,那林泉中的隐者,不求闻达的孔明突然出山,以其旷古才学震撼了天地,
历史
< br>仿佛在说“是的”
。
当滑铁卢,
那不败的军神竟在一念之间忽视了断送法兰西勇士们的实安凹路,
从而从王
座走向了圣赫勒拿岛时,历史仿佛又在说“是的”
。
于是我们赞叹历史的跌宕,回环之美,我们浮想联翩。是不是,人类的福祉要感谢那只
苹果呢?是不是,
那美丽多变,
教人惊叹的三国历史,
曾可能在一 念之间从历史中消逝呢?
是不是,
若不是那一念之差,
法 兰西便会在西欧屹立千百年呢?历史啊历史,
你的偶然的闪
念,成就了多
少英雄的史诗,书写了几多绚丽的神话!
……
……
可是历史并没有赞同。
历史告诉 我们的只是另外的一些奇景。
它告诉我们,
全英国的梨,
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都准备为那只苹果代劳;
它告诉我们,显著的仁德,迟早 要惊起伏
龙;它更告诉我们,
那个斗志昂扬的科西嘉人,凭着天赋英才和 一腔热情,
是绝对不能维持
力量极不平衡的欧洲的,民族解放与自由的浪
潮,迟早会让我们为英雄的末路哀伤。
历史是美丽的。历史决定于一
念,或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这种美的外化。历史发
展的内因以浑厚不可阻挡的理想
维持着必然性的无上威严,仿若不止东去的滚滚长江之水;
那纷繁复杂的外因则以其缤纷
多彩处处制造波澜,
昭示着偶然性的存在,
便似那长江中卷起
的朵朵浪花。必然性以雄浑之美而存在,
偶然性,
那些流星般改写历史的闪念 ,则以跌宕之
美而存在。
历史没有必然之美便流于涣散,
没有偶然之美便沉于单调,
但历史的曲折发展绝
不意味着历史必然的消弭
,恰恰相反,这一偶然性的作用成就了必然。
当我们再次在那一念之
间决定历史的惊人图景面前惊魂甫定时,
赞叹那历史的跌宕之美
吧!但不
要忘记,在这纷繁的偶然之美,在那“一念之间”的背后,是历史巨轮不可阻挡的
永恒回
响……
◆评语:
p>
本文视阈开阔,立意深远,语言大气滂沱。开篇“历史的星空中,那众多的闪念如流星
般绚烂”
即是不俗之语,
意境开阔。
紧随而出的 是三个经典事例:
牛顿、
诸葛孔明、
拿破仑。
将三人置于“历史,真的在偶然的闪念中决定吗”的疑问中,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理性的
< br>思辨,最终推出“一念之间”的偶然是永远藏匿于必然性之中的。
本文在处理事例论证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凝练地使用这些事例的同时,
还用 三个事例
来谋篇布局,使得文章结构极为清晰。可谓“一箭双雕”
。 p>
本文的论述中使用大量长句来表达,
可见,
作者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考场作文
中较难让读者短时间理解,
而遭成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