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的反义词是什么-大二自我鉴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8
单元作文指导
+
范文
一、第一单元
:
我的植物朋友
题目
:
我家的植物朋友我喜欢的植物我爱
___ __
花
二、第二单元
:
看图话写作文
题目
:
放风筝我和春天的约会我和同学放风筝
三、第三单元
:
写一写中华传统节日
题目
:
春节端午节赏花灯
四、第四单元
: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p>
题目
:
有趣的小实验一次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实验
< p>
五、第五单元
:
奇妙的想象
题目
:
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数点的“自白”假如时间罢工了
六、第六单元
: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题目
:
题目自拟如
:
家有 虎妈戏迷爷爷
七、第七单元
:
国宝大熊猫
题目
:
我喜欢熊猫可爱的大熊猫我爱大熊猫
八、第八单元
:
编一个童话故事
题目自拟
第一单元习作
一、点拨
: < /p>
观察植物的特点
,
看一看
,
摸一摸
,
闻一闻。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再用优美
的词语
描绘出来
,
还可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突出植
物的特点
,
把自然界的植物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二、范文
1:
我家的植物朋友
我家一共
有二十几盆植物
,
它们把我们的空气变得清新
,
是 我家的环保
小卫士。
绿萝碧绿碧绿的
,
叶子是爱心状的
,
长长的茎像一根根绿腰带
< p>,给人宁静
舒适的感觉。
绿萝的茎会不断生长
,
最长的有两米多
,
最短的只有十厘米左右。
< p>在茎上叶柄的反面
,
长有一、二根短短的弃根。绿萝的根也很长
,
有的二、三
十厘米
,
有的五 、
六厘米。长长的根须像太上老君的胡子
,
不断吸收着水和养
分。绿萝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我从一大盆绿萝中剪了三、四根枝条放在另
一个花瓶里
,
半个月后就已经长成一满瓶了。在这些植物中
,
我最喜欢绿萝
了。
粉掌像一
位害羞的小姑娘
,
静静地躲在我家的书房里。
一盆粉掌有十一、< /p>
二根枝
,
每根枝上都只连着一片叶子。
粉掌 的叶子有大有小
,
形状像我们的手
掌一样。粉掌还有一个
最奇妙的特点
,
就是有些叶子会变色。
开始
,
整片叶子
全部都是绿色的。慢慢地
,
从叶子的 中间渗出了一丝粉色。
渐渐地
,
粉色的面
积越来越大了。最后
,
整张叶子都变成了粉色的。这时叶子就变成粉色的花
掌了。“粉掌”这个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粉掌的花掌之中还有一个花蕊
,
和铅笔一样粗细
,
三、
四厘米长
,
上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齿轮。粉掌大约能保
持十来天
,
然后慢慢变成红色、深红色、黄色
,
最后枯萎凋谢了。
我还喜欢郁郁葱葱的龟背竹
,
那大大的叶子特 别像乌龟的背壳。还有那
像卫兵一样站得笔直的金钱树
,
上面左一片右一片的叶子
,
活像许多绿色的
钱币串在树上
呢
!
范文
2:
我喜欢的植物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
,
有人喜欢纯洁无瑕的玫瑰
,
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
染的莲花
,
有人喜欢万古 长青的松柏
,
而我却喜欢那没没无闻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
春天
,
当万物都没有 醒来时
,
小草却有了一些小小的
变化。
在 一片枯黄的草地中
,
已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
那时 有些小草悄悄地钻
出了头
,
那嫩绿的颜色给人新的希望。
虽然人们还都穿着厚厚的大衣
,
但它们
已
挺直了腰板
,
苏醒了过来
,
像一个个小战士蓄势待 发。
又过了一些日子
,
天气
变暖了
,
小草已是绿油油的了
,
让人看了心里就舒服。
小草的生命力是顽强的
,
泥土里有了小草
,
石板缝里有小草
,
岩石上也有
小草。
小时候我问妈妈
“妈妈
:
,
岩石上有什么养分
,
小草怎么在哪里生长呢
?
”
妈妈说
:
“孩子
,
小草不 像有些植物
,
看着很美丽
,
但很难养殖。小草却不 同了
,
不管风吹还是雨打
,
日晒还是雨淋
,
泥土还是岩石
,
它都能努力生长。
那玫瑰虽
然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美丽
,
但过了一段时间 就会凋谢
,
小草则不同。
诗中说
过‘野火
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不管小草受到怎样的伤害
,
不管是受到大火
,
洪水
,
还是干旱的侵袭
,
来年的春天它又会生长出来。
孩子
,
你长大后一定要做
像小草一样的人才行。
要坚强
,
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
不论遇到什 么困难都要
像小草一样去克服
,
这样你才是一个有用的人 。”
范文
3:
我爱桃花
< br>我爱梅花
,
但它太固执
;
我爱菊花
,
但它太悲观
;
我爱荷花
,
但它过于宁静
;
所以我最爱桃花
,
它的美 恰到好处
.
对于桃花的钟爱完全源于那道难忘的风景
.
虽然是无意间发现的
,
但它
在我的脑海
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烙印
.
那还是早春
,
山野中的一切沉睡了整整一冬
,
终于开始苏醒
,
于是家乡的
那个小公园同
样也开始焕
发生机
.
周末
,
约上几个好友
,< /p>
以锻炼身体为由
,
抛开一切烦琐
,
< br>去放飞自我倒成了一件美事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
“呵
.
,
说得倒容易
,
一个小园子就想将
春天关住
?
恐怕一整片大地也办 不到
--
瞧这一路春色
!
那条洁净的水泥路旁
,
小草小树们不甘愿一直耷拉着枯黄的脸
,
早 已改头换面
,
用它们那嫩绿的眼
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美丽
动人的世界
.
沿着这条小路漫步而上
,
原本只想再
收获一抹绿意
,
春天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
我们像发现桃花源似的发现了清
澈小溪中漂浮的小花瓣
:
指甲般大小
,
是多么小巧玲珑
;
粉红色的色彩
,
是多么
清丽
;
随溪水漂流
,
又显得多么调皮可爱
!
< br>“走
,
我们找“桃花源“去
!
“于是我们满 心欢喜地沿溪而上
.
眼前
,
没有
< br>像《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样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眼前有的
,
只是一株
桃树
,
她孤单但乐观地婷婷玉立在溪边的杂花杂草中
.
我们并没有为此失望
,
因为我们早已被她的乐观所感
动
.
我们联想到她的来源
,
一致认为她的存在
只是偶然
.
一阵微风拂过
,
淡 淡的清香袭来
,
让人心旷神怡
.
同时也看到
,
一片片
调皮的花瓣就这样跳入水中
,
在溪中的石块间回旋逗留了一会儿后
,
欢快地
奔向
了远方
.
看看那哺育这些可爱精灵的枝干
:
她没柳 树婀娜多姿
,
没榕树粗
壮挺拔
,
也没松树奇形怪状
--
她只是一棵桃树的枝干
.
< p>颜色深沉,
任意舒展
,
平
凡不起眼但又美丽、朴素、大方……
这样一棵桃树
,
不久后就她的花儿就会凋零
.
而且她可能没有机会结果
.
但她已为春天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
我们轻 抚着她的枝干
,
为她祈祷
,
为她
< br>祝福
,
也为她送上真诚的敬意。
一道平凡的风景
,
一种非凡的感受
,
一丝愉快的 回忆
,
从此我爱上了桃花
第二单元习作
点拨
:
先仔细观察画面
,
想一想
:
画面上有什么人
,
有哪些活动
?
可能会说
那些话
?
……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 这件事给你的感受。
范文
1:
放风筝
< /p>
春天到了
,
春姑娘把大地装点得一片翠绿。这正是放风筝的 最好时机
,
我们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
老 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似的选了一个好日子让
我们来放风筝。
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订
,
我们在汤老师的带领下
,
来到了大操场上
,
只见
大操场上放风筝
的人已经很多了
,
天空被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点缀得五颜六色
,
好像一匹五彩缤纷的花布。风筝各种各样的
,
有的是勇猛凶恶 的“老鹰”
,
有的是胖乎乎的“哆来
A
梦 ”……
我拿起我的蝙蝠风筝放了起来。“咦
,
怎么放不高
?
”我在心里想
,
后来
,
有一位男同学看了看我的风筝说
“你的风筝不对呀
< p>:,
对了
,
是这根棒应该从这
边的小洞里穿过去的呀
!
”
说着就指点给我看。
我立马纠正了我的错误
,
又重
新“披甲上陈”
,
我拿起风筝
,
顺着风势
,
< p>又跑了起来,
嘿
,
风筝被风吹和真急
,
我立马放线
,
才保住了那根风筝线断掉
,
我一直朝着南面跑去
,
眼前没了路
,
我
回头一看
,
我的风筝已经飞得比教学楼还高 了
,
周围的人见了
,
都称赞起来
,
我
高兴极了……
我们的风筝
带着美好的愿望越飞越高
,
越尺越高……
范文
2:
我和春天的约会
在这春暖花开
,
万紫千红的季节
,
我们相约去放风筝。
来到大草坪上
,
可真热闹呀
!
各种各样的风筝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上面的
“老鹰”盘旋在空中
,
可旁边的“小鸟 ”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
活泼的“小鱼”
游过来
告诉“美人鱼”生活的快乐
;
勤奋的“小蜜蜂”采着花蜜… …真是千
姿百态、五彩缤纷
,
美丽极了
!
忽然
,
不知谁叫了一声
:
“不好
,
我的风筝挂到树上了
!
”这惹得旁边的人
哈哈大笑。
看到这么多好玩的趣事
,
我们也闲不住了。我们放出了“蝴蝶”
,
只见它
在空中飞舞着
,
好不快乐
!
一开始
,
我们还很顺利
,
不一会儿
,
就和别人的风筝
-----
一只“蟑鱼”“打架”了
,
结果双方都败下阵来
,
可是线却绕在一起了
,
妈妈在一旁干着急
,
我左顾右盼
,< /p>
就是不见爸爸弄好
,
终于一刻钟后
,
爸爸总算
把线解开了。时光如箭
,
转眼间到六点了
,
我只好依依不舍得离开。
这个小假期真有趣呀
!
范文
3:
我和同学放风筝
< p>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
,
天气晴朗
,
春风高荡。
洁白的云像一团团雪白的
棉花糖
,
< p>在空中慢慢的漂移,
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
< p>
此时此刻
,
我正在浑河北岸带状公园的广场上看放风筝。
< p>此时此景,
我恨
不得跳起来摘几把棉花糖塞在嘴里品
味它们的香甜。
小丽、小林、小刚
,
他们也来到河边广场上放风筝。抬眼向空中望去
,
白云下早已布满了各种
形状、各种颜色的风筝。空中有金黄色的“龙”
,
在
蜿蜒
游走
;
有黑色的“蛇”在向前爬行
;
还有紫色翻飞 的“蝴蝶”。更有趣的
是银白色的“燕鱼”
,
在蓝蓝的空 中游来游去
,
给人一种鱼归大海的感觉。
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
,
小丽的红色
“金鱼”
,
小林的蓝色“燕鱼”
,
小刚的
绿色“方形
”也随即升上了天空
,
整个空中顿时热闹起来
!
看放风筝真开心。
第三单元习作
点拨
:
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
写一 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
发生印象深刻的事儿
,
有趣的部 分写具体
,
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范文
1:
春节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
区、不同的名族
,
都有
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
不一样的穿着
,
不一样的食物
,
不一样的
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
无不展示着民
< br>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
,
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
过节风俗
!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
,
饱满粒大。 我们还要吃饺
子、
汤圆
,
用意是团团圆圆
;
饺子里会放少许糖
,
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 美
;
还有一种
“长寿果”
,
大多是给老人吃的
,
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
,
用意 是健康长
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
,
饺子包的像元 宝
,
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
们还要贴对联、
贴年画、
拜祖先、
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还
是我们这些晚辈了
,
春节拜年时
,
< p>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
说压岁钱
可以压住邪祟
,
因为“岁”与“祟”谐音
,
晚辈得 到压岁钱就可以平
平安安度过一岁
,
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 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
拜年
,
不过
,
我们要送礼物
,
都不能是奇数
,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
,
应该看不同对
象说不同的祝
语。临走时
,
主人便会取出自家大桔
,
意在互赠吉 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
压岁
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明显地展示了中国
文化风俗的魅力
!
范文
2:
端午节
< br>“五月五
,
是端阳。
插艾叶
,
戴香囊。
吃粽子
,
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p>
”
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
,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 /p>
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
人们为了纪念他
,
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
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每年端午节
,
奶奶都会买来粽叶和糯 米
,
还有一些豆子、
红枣、瘦肉之类
的。
一切准备好之后
,
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拿着粽叶
,
把它卷成像漏
斗一样的形状
,
它的样子像极了我 最喜欢的冰淇淋
,
又像一个喇叭
,
更像一个
望远镜。
接着
,
奶奶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些糯米< /p>
,
又抓几颗火红火红的枣子扔进
去
,
然后用手压一压
,
再把另一片粽叶按在上面
,
< p>最后用线把粽叶捆起来,
一个
粽子“宝宝”就诞生了
!
奶奶把粽子包好后
,
往锅里一扔
,
就开始煮了起来
,
煮
的过程中
,
厨房到处都是香味
,
我的口水早就
“飞流 直下三千尺”
了。
煮好后
,
我轻轻地吃了
一口
,
哇
,
又软又糯
,
< p>甜甜的,
真好吃
!
我爱吃粽子
,
更爱粽叶飘香的端午节。
范文
3: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
(
公元
58--75),
因明帝提倡佛法
,
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
佛
法归来
,
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
,
僧众云集 瞻仰佛舍利
,
是参佛的吉
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p>
,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
燃灯表佛
< p>。
此后
,
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 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
十五
,
无论士族 还是庶民都要挂灯
,
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
,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
当时的京城长安已
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
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
,
元宵灯节
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
,
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
< p>(公元
685--762)
时的开元盛世
< p>,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
燃灯五万盏
,
花灯花样繁多
,
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
,
广达
20
间
,
高
150< /p>
尺
,
金光璀璨
,
极为壮观。
宋代
,
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 都胜过唐代
,
而且活动更
为民间化
,
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
,
灯节的 时间也越来
越长。唐代的灯会是
上元前后各一日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
,
明代则
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
,
满族入主中原
,
宫廷不再办灯会
,
民间的 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
缩短为五天
,
一直 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
,
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
,
且台
语灯与丁
谐音代表生男孩
,
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
,
希望
“钻灯脚生卵葩”
(
就是钻到灯下游走< /p>
,
好生男孩
)
。
第四单元习作
< /p>
点拨
:
回忆做实验的情景
,
拔试验的经过过程写清楚
,
写写做实验的心情和
发现。
把印象深刻的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还可以写写小实验给你的感受以
及收获。
范文
1:
有趣的小实验
< p>
星期二放学回到家
,
我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
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
《百
科全书》
,
翻了几页
,
看见了一个实验的介绍
:
将一个 杯子盛满水
,
用一张纸盖
住杯口
,
然后
,
用手将杯子倒过来
,
水不会流出来 。我觉得这绝对不可能
,
一张
薄薄的纸怎么可能托起一杯
沉重的水呢
?
我带着怀疑的心情开始做了起来。首先
,
我拿来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纸
,
我先在杯子注满水
,
然后把纸盖了上去
,
再把杯子倒了过来。嗨
< p>,真的
,
纸真的
把水托住了
,
薄薄的一张纸真的
将沉重的水托起来了
,
可是一张小小的纸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呢
?
我将
《百科全书》
介绍这个小实验的文章又读了几次
,
< p>想从中找出它的奥妙,
可是
就是找不出。
我又冥思苦想了一番
,
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就是去找博学多才
的老爸问问。
这时老爸正在客厅看报
,
我走过去问
:
“
爸
,
< p>你知道一张纸为什么
能托起一杯水呢
?
”老爸说
:
“这个问题问得好
,
但这个问题是上到初中才学
的
,
跟你说你也听不懂
,
要不 你自己上网查查吧
!
”我来到了电脑前
,
打开电脑
,
终于在网上查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
,
电脑上是这说的
:
只要杯中水是满
的
,
让纸和水之间没有空隙
,
那不管什么方向都不会倒出来。
这个时候纸片外
部是受到大气压作用
,
而内部由于 水是满的所以气压为零。
(
事实上如果杯内
水不满
,
有一定的气体
,
但总是小于外界大气压的。
< p>)杯中水的重力与大气压
相比非常小
,
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
,
水与容器壁和纸片之间形成的界面处也会
有表面张力保证纸片不会掉落
,
那么水当然也不会流下来 了。
通过这次实验
,
我终于明白了一 张纸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的道理
,
同时
我也明白了做什么
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
,
要有根据
,
要善于观察事物
,
善于研
究
,
从中发现问 题。
范文
2:
一次科学小实验
听说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撒上盐
,
再放进去一颗鸡蛋
,
就可以浮起来。
我便
想
:
鸡蛋那么重
,
而且也不是空心的
,
能浮起来吗< /p>
?
我便想做一次实验。
今天下午
,
我一写完作业
,
就迫不及待拿来一个玻璃杯
< p>,倒上水
,
再洒上盐
,
把他搅拌均匀后
,
把鸡蛋放进去。
可没想到的是
,
鸡蛋在水中越来越沉
,
但我并
没有放弃
,
又拿起鸡蛋
,
重放了一次
,
可还是浮不起来
,
我想
;
难道是我放盐 太少
的缘故吗
?
便又加了满满一勺盐。啊
,
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
当我
再次往盐水里放鸡蛋时
,
忽然感觉盐水有一股很大的浮力
,
但为什么会这样
呢
?
我很纳闷。这时
< p>,妈妈走了过来
,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的告诉了她
,
妈
妈听了
,
一边用手抚摸着我 的头
,
一边笑眯眯的说
:
“鸡蛋的密度比水大
,
所以
会沉下去。
当你放盐时
,
盐水的密度会增大
,
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
< p>,
鸡蛋就会浮起来。
”
听了妈妈的话
,
这时
,
我恍然大悟
,
而且还学到 了一个知识
,
真是“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