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圈
-
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2014
年高考作文专家专 题讲解: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
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
+
材料
+
分析
+
小结< /p>
由议论文的三要 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
+
材料
+
评论
+
小结
示例一: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
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
/p>
50
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
为之自豪。
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
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
去冠冕,褪去礼服,
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 鞍。
2006
年
9
月,她成功地赢得了“ 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
(事例)在赛
场这个新
位置上,
扎拉公主宛如露珠,
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 成了鲜红色的勋
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
(评论)在生命的
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
25
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
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
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
317
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 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
/
是怕冷的懦夫
/
燕子说黄鹂
/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
黄鹂说百灵
/
声音悦耳
动机不纯
/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
要算那鹦鹉
/< /p>
鹦鹉说喜鹊
/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
喜 鹊说苍鹰好高
务远
/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
议论,写
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1995
年高考 题)
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第
1
< p>段(1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 却
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2
)寓言诗《鸟的
评说》
,
引起我们的 深思,
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
要取得 成功,
必须虚怀若谷,
博采众长。
(
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材料作文一般采用
“引述材料”
的
开头方法。但切忌照抄和罗索。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
1
)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高考圈
-
< p>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
2
)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 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
大敌,
要取得成 功,
必须虚怀若谷,
博采众长。
立论准确,
观点鲜 明。
这个开头,
小巧明快,
可谓凤头。
)
第
2
段
(
3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 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
(
4
)三国周瑜,年少有为 、才智过人,可堪称一代儒将。
(
5
)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 周瑜不是向他学习,
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 一着的事实,
反而发出
“既生瑜,
何生
亮
”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
< /p>
(
6
)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象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 ,使我们不能清
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这一段,用了(
3
)(
4
)(
5
)(
6
)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
程。(
)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
4
)(
5
)句举例。(
6
)句议论。
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
提论点
摆事实
讲道理。
在这论证过程中,
有些同学往
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这就会使文章肤浅。<
/p>
本文作者不但举 例典型,
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
扣住论题,
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 嫉
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
议”
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
第
3
段
(
7
)一个人如是,一个国 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
足。
(
8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
9
< p>)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
外国
先进经验的政策,
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
虚心学习,
不嫉妒的结果吗?
(
10
)两者比较,道理昭 然若揭。这一段也用了(
7
)
(
8
)
(
9
)
(
10
) 四句话,
(
7
)
既注意了过渡,
又提出了一个论点,
承上启下,
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
这 一点很值得学习。
(8)(9)(10)
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
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
一、
由上段的
“反面例证”
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
。
-
-
-
-
-
-
-
-
-
上一篇:2014浙江语文高考作文立意
下一篇:高考作文之2014高考全国卷1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