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
.
对“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社会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认识正确
的有(
)
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③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④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形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
B
.奴隶主努力维护和奴隶的和谐关系
C
.奴隶自觉接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
D
.监狱、法庭、军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
.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 有限,只能够维持人们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
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
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就不可能繁衍生存下
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
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C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这句话表明(
)
①人工取火代表了原始人最高的生产力
②火的运用提高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③是否能够改造自然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④火的运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5
.
小明要在网上查阅原始社会的资料,结果在输入“原始社会”字条后,发现有很多穿越< /p>
到“原始社会”题材的小说,如
:
《原始社会新纪元》《原 始社会生存记录》等,以下在作
品描述的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人们使用陶锅做大米饭
②使用“尖状器”剥割兽皮
③穿着麻布衣服采集食物
④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
.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 /p>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
/p>
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籍,<
/p>
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
/p>
可以被买卖。这说明(
)
①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②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唯一方式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B
.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4
.
恩格斯指出
:
“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
,
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
分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
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
2900
年,生活在 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
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
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
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
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
这说明(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
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下列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p>)
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③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④阶级出现,奴隶社会最终形成
⑤土地变为私人财产,私有制确立
⑥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A
.①
-
②
-
③
-
⑤
-
⑥
-
④ p>
C
.①
-
②
-
③
-
⑥
-
⑤< /p>
-
④
B
.①
-
③
-
⑤
-
⑥
-
②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⑤
-
⑥
-
④< /p>
9
.
在典型的奴隶社会中,法律 确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可随意奴役、买卖和
杀害奴隶。奴隶没有独立的人
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
①表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
②表明奴隶主和奴隶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③导致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的黄金时代结束
④使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
唐代诗人聂夷中在一首诗中写道:“父耕原上田,子剧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 /p>
修仓。”这首诗反映了封建制国家
A
.实行君主专制
B
.剥削农民
C
.散布封建迷信
D
.强迫农民从事各种儒役
11
.
《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这表明处在
原始社会形态下的人们
①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解决食物问题
②只能通过定居生活来适应生存的环境
③简单劳动就可以有丰富的肉食来果腹
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
对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
②私有制的产生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
③私有制产生了剥削,是万恶之源
④私有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 /p>
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对原始社会<
/p>
末期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②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
③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
④私有制巩固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
,
它存在了二三 百万年
,
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
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按照血缘关系
结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B
< br>.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
.人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D
.是没有剥削
?
没有压迫的理 想社会
15
.
相传尧是黄帝以 后我国黄河流域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
,
把部落联盟首领
< p>的位置让于舜
,
推舜为帝。这种让位
,
历史上称为“禅让”。禅让制体现了
( )
A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
.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人们在生产中形成分工协作、互助关系
D
.人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16
.
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对外发动战争,繁重的兵役 ,徭役使民不聊生,各地人
民举兵起义,形成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这说明(
)
A
.劳役地租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方式
B
.地主阶级迫使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徭役来剥削农民
p>
C
.地主的剥削常常引发农民抗争甚至起义
D
.封建制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的特点
17
.
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的集团。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A
.氏族成员
氏族长
C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B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D
.农民阶级
商人阶级
18
.
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因为(
)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相容的
②《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
④资本主义
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经济物质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p>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 /p>
逆,则民有逆命。”这段话(
)
A
.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
B
.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C
.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
D
.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
<
/p>
20
.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 调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
)
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
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p>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阶段特征的是(
)
①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飞跃发展
②人类思想解放,教育、文化迅速发展
③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
④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 /p>
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资本市场
B
.增加社会财富
C
.缓和社会矛盾
D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23
.
“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 父亲失业了,没钱买
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告诉我
们
A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导致
购买力降低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资
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24
.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思想,鼓吹封建伦理道德,宣扬封建宗族观念,安图削弱农民
阶级反抗封建剥削和统治的斗争意志。这是(
)
A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C
.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的思想统治
B
.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
D
.地主阶级利用政权、实行政治统治
25
.
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原 始社会结束,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
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
奉行“平均分配”制度,人们集体
劳动所得到的果实,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其
根本原因
A
.物质产品不够丰富
C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D
.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 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
D
解析:
D
【详解】
①②③:人类社会由原始社
会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
义社会,由资本主义社会到
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社会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①②③正确。
④:“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
D
。
【点睛】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将来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
会。这一发展过程都是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支配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2
.
D
解析:
D
【详解】
A
:奴隶制 国家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A
错误。
p>
B
: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阶级,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B
错误。
C
:面对奴隶主残酷 的剥削和压迫,奴隶阶级会反抗,
C
错误。
D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监 狱、法庭、军队等暴力机关,
D
正确。
故本题选
D
。
3
.
C
解析:
C
【详解】
A
:生产力 发展水平低,这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
A
不合题意。 p>
B
: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这不是实行平均 分配的直接原因,排除
B
。
C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生产资料共同占有是
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
C
符合题意。
D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这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本题 考查生产关系,
D
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