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现阅读与写作共赢的策略
<
/p>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当代教师已经对语文教学模
式、方法和理念进行积极的创新。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发现,学生的
阅读理
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针对
这一现象,教师
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以求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达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读与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1001-2982
(
20 20
)
06-165-
01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两者不仅相互联系且相互
促进,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对小学高年级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
用。并且读写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理解
能力及解题速度,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充
足的基础,写作为阅读提供了动力。阅读是语言的
输入,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而语文教学
本身就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
有机结合,积极创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
一、推动阅读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
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以老师为教学的出发点,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时,老师面对一
篇新的课文,自己编写教学目标、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后罗列出几个教学中的问题在
上课时让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显得很被动,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在语<
/p>
文阅读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就可以积极的推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比如:在对新
课文进行阅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安排阅读时间,在宽松的时间中可以让学生进行
思
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内容想交织,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境
进而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丰富与延伸,促进学生形成自我阅读的能力和进行个性化阅读
的习惯。
教师在安排学生阅读时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自己对问
题进行解答,之后老师通过补充和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结合生活开展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想要写好的作文,就要记住一点,尽可能的去贴近生活 实际,因为写作的灵感源于生活。
比如,在写描写家里人的作文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与
他们之间发生的微小的事情,有趣的
或者对自己而言有深刻影响和意义的,在生活中发生
的细节和家里人的习惯特点都可一一描
绘出来,流露出想要表达的真实的感情;在社会上
遇见的好人好事也可写进作文中,捕捉生
活中的小细节,将生动形象的社会现象慢慢积累
起来,然后写到作文中;描写动物或者植物
时,可事先去了解它们,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
长环境、习性及特点;也可在校园生活中发现
一些素材,了解校园中的点点滴滴,一草一
木,仔细的观察,然后带入到作文的写作中去。
语文写作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不断的累积。学生应多
参加课外举办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了解到课外的东西,提高自
己的实践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有意义的地方,或
者带同学们体验乡下,更加的贴近生活,让他们从中积累更多的例子,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
这样不仅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经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 是一个注重积累的学科,只有大
量阅读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突破,这种通过阅读提高
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好过机械的
写作训练。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不仅要阅读课
内素材,更要增加阅读量,拓展课外
阅读积累。以《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
在充分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提
供足够的时间进行品读,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学
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他们的
主体能动性,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整个
环节中,教师应当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
充分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散他们的思
维能力,在掌握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
文章的中心主旨,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因此,
-
-
-
-
-
-
-
-
-
上一篇:作文评语也应符合时代要求
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 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