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放手也是爱摄影作文及讲评(实例范本)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8 06:26
tags:总结/汇报, 实用文档, 其它

-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糜镛)



摄影作文


请从下面三幅照片中任选一幅完成写作作业


我选择



1

)请用

1 00-300

字的篇幅描写这幅画面的内容。



2

)请用一句话概述你阅读这幅图片以后的认识

,

这些画面引发你对哪一重大


问题的思考?想到了哪些

?


3

)看完这幅画面,你想到了那些社会生活情景与事件 ?请分条列举。


4

)请整理你的思路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摄影散文。



题目:



摄影作文讲评



一、题目的命名艺术


当历史照进现代


受伤的世界


古今文明的冲突纷争


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


最后一具残骸


逝去的风景


人与自然


生命的呼唤


大地的悲哀



二、存在问题


1

、内容与画面不符


流浪,寻找精神家园


他在看什么?远处的建筑还是书 ?他是怎样的?孤独的还是充实的?这两


个问题我们无从解答。

一千个人 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我看来他既看了建


筑又看了书,心灵是既孤 独又充实的。


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流浪者,

让人流浪的原 因是纷繁复杂的。

有人只是享受流


浪的漂泊感,

这种无依 无靠的感觉能让人们放开自己,

真正的体会无拘无束,


是这样的自由仿佛又缺失了什么,

所以最终人们总会回到自己的一个地方安定下

< br>来,就像一颗蒲公英,乘着风的羽翼在空中飘飘荡荡,它会一直飘着,也许是累


了 ,

也许它厌倦了自由过头的生活,

它就会如我们一样安定下来安安静静的生根


发芽。

也有的人是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选择了离开,< /p>

可是看着看着大多人


都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被外面花花绿绿 的大千世界所吸引,

再也回不去原来的自


己,

它们大都是 没有目的的。

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流浪有很强的目的性,

他们大都

< br>是不会失去方向的,他们都走在一条通向精神家园的路上,所以他们从不迷路。


图 上这个人也是这样吧。

这样的流浪可能会使人身体困苦贫瘠,

但是他的心灵永


1




远是满溢出来的。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世道 ,

人们已经对于精神的渴求越来越小了。

但我并


不是说信 息发展不是好事,

但在人类进步的同时,

有一些东西是不能丢弃的——

< p>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在杂乱的大马路上,

亦或是拥挤的地铁车厢里,

人们总有一


样东西不离手,手机。这些人一定有一处自己的住处,也就是 他们口中的家,可


是这样的家是真正的家吗?你的身体可以在那里休息放松,

< p>但你的心灵真的有歇


脚之处吗?那么那位靠在树旁仿佛无依无靠的人呢,

< p>他没有容身之所,

但是他的


精神一定在某条寻找精神家园的路上,< /p>

而在我看来他才是真正有家的人。

我承认,


手机是快捷且用 处无穷的。

可是有一些东西永远只有书本才能够给予的。

坐在藤

< br>椅上,

沏一壶茶,

陶醉在无限的墨香之中,

难道真的就比不 上刷着微博在外面玩


乐吗?我们大可不必像他们一样流浪,

但我们一定要 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或走在


去精神家园的路上,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有 家的人,才是真正不孤独的人。


携一缕书香,我们在路上。


1438:

说说读书的重要


1301

< p>1312

1343

1349


2

、形象与抽象


蒯思涵:古今文明的冲突纷争、

1450



三、新颖之处


1

、视角独特


潘睿、唐嘉如、

1325

1314


2

、引用


罗馨竹


听到的不是王维所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而是令人心烦的车鸣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情景,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见到了吧。


自古以来,人类都企图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这个曾经真真实实存在的富庶之地,如今留下的只是埋 葬在黄沙下的古城遗迹,


它的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的破坏,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 筑建了

10

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了许多胡杨树和芦

< br>苇供其取材建设,使当地的环境急剧恶化。


“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这句耳熟能详的诗歌充盈着对团圆和回乡的渴


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却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在他的《世家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描写的独角兽 的头骨,


它像一个纽带,

将高科技的现代大都会与没有纷争、

< p>安静舒适的世界尽头联系起


来。


我希望找 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希望找到“竹外桃花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知”,我希望找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烟翠”,我希望找到“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我找到的只有


大片的玻璃幕墙,

闪烁迷 离的红绿灯,

望不穿的柏油马路和各式各样的商场小店。


而这些诗中的景 色,我只在梦中寻到过。


《圣经

·

创世纪》上有着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灭世的洪水到来之际,上


帝以诺亚为新世界的种子,

让其制造方舟躲避灾祸。

当方 舟建成之时,

全世界的


动物与诺亚一家依次进入了方舟,躲避了灾祸。在 这里,便有着人与自然,与动


2




物和谐相处的例子。而现在呢?


农村,在我记 忆中应该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田间童趣,


“空山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淡雅,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


稀。”的秋收喜庆。可是在这里,既没有油油的花草,盈盈的湖水,一切都被这


个可怕的 场景所代替,这里到发生了什么?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写过一个这 样的村庄会是怎样的可悲。都梁的《血


色浪漫》

中也把这种现象给描绘了 出来:

知青们下放到偏僻落后的乡村,

这里的


人一年中只 有六个月能吃饱,

其余的时候只能向别的村乞讨才能得以生存,

下放


的知青看得出村里人的眼睛中只有木然和迷惘,

他们只能安于这样的生活,

< p>却不


懂得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正是因为这里物质是贫瘠的,

精神上也随之变成贫瘠的。


我们绝不能让这种情形再次出现。




3

、灵活运用教材


1309


4

、想象丰富


1318

1344



四、同一画面,不同理解


C

< p>郁伶与王苏豫、罗馨竹、

1448

1303

1319


B

胡贝佳、

1444


A

唐嘉如、王伟业(欲望)、

1441

1445




五、范文


当历史照进现代


黛瓦 白墙的古建筑,

镂空的窗户镶嵌在平整光洁的墙面上,

虚实结合,

相映


成趣。飞檐向上翘起,雕刻着古朴的花纹,显得庄重而灵动。

这样一 座古色古香


的建筑,

立在你的面前,

让人的神情一下变得 宁静,

心中不由得染上几分肃穆与


沉重。

感觉好像置身于 庞大浩瀚的历史世界,

一切都是那样的飘渺又真实,

让人


留恋,却分不清真假,看不透玄机。


镜头的切换,

照进了古建筑背后的现代建筑。

高耸入云的楼房鳞次栉比,< /p>


拔而坚韧。

它们排列得如此有序,

连建筑 外形都是一模一样。

灰色的墙面和星罗


棋布的窗户堆砌成了这一栋栋现代 建筑。

这样紧锣密鼓的安排,

无一不在宣示着


现代生活的 匆忙与急切。


这是怎样的一幅 图片,

历史与现代交融,

两种不同时间,

不同风格的建筑就


这样存在于一幅画里,

将曾经与未来糅合到一起,

却没有预期的 突兀与怪异,


至有着独特的一份魅力。


低矮的古建筑,

长廊回环往复,

四方的结构,

颜色大气稳重,

线条棱角分明,


虚与实,密 与疏,庄重与灵动,一切契合的那样完美,就像一件艺术品。


它代表着历史。


历史 上的血雨腥风,

盛世繁华,

离合悲欢,

都是这座建筑蕴含着的深层 意义


它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走过,所以低矮,内敛沉着;它在荣辱兴衰的 时代走过,所


以简朴,爱恨分明;它在锦绣繁华的时代走过,所以精致,巧夺天工。

它拥有历


3




史最美好、最珍贵的沉淀,交错了思想与文化,彰显了心性与品德,

品味着独到< /p>


的辉煌与暗淡,甘甜与苦涩。


俏丽的现代建筑,

直耸而上的体型,

圆润的结构,

颜色朦胧 一片,

黑白相交,


线条简洁而紧凑。密密匝匝的窗户分布在建筑的每一面 ,独特而新潮。


它清楚地显示着现代人的生活 风格和性格。

人们的匆匆忙忙,拥挤的生活,


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代人独特的圆滑和消灭不止的欲望,

人与人之间的


算计 以及对金钱、权利、地位的渴望,毫不避讳地刻在建筑上。它记录了人们对


未来的憧憬, 也记载了人们对过去的不屑。它只是在向上,毫无节制,不能也不


愿低头,看看自己基于 的大地,一味的追求前方,想要碰到天。


当历史照进现代,风格迥异的建筑结合的完美,人们的心境呢?


我想,也是一样的。


并不是现代人拒绝回首,也不是古代人不敢向前,人都有安于现状的心理,


尤其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拥有一份自己珍惜的拥有并不容易,

每天都生活


在风口浪尖,谁不希望有一份安逸稳定的生活。


只是,相同的是目标,不同的是行动。


所以,古代人选择稳定自己,现代人选择圆滑社会。


这其中没有对错,没有优劣。若是将两者相结合,就会像这幅照片一样,结


合得恰好,拥有一份独特的魅力,令人忍不住驻足赞叹。


用古代人强调的修身掩映着现代人独有的圆滑,

你才会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


时,与他人相处融洽,在社会上拥有一份立足之地,甚至创造 辉煌。


当历史照进现代,我看见无与伦比的风采,你看见了什么?


——郁伶


同一片天空下


这牛头的残骸为何会在这里?为何远处是高楼大厦,

这里却是一大片荒地?

< p>
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同一片天空下,这两样东西,牛头的残骸和高楼

大厦,的确同时存在着。无论我们怎样忽视这一点,它都真实的存在着,而且与


我们 息息相关。


在这灰暗的天空下,

远处是一个由鳞次栉比 的高楼大厦组成的建筑群,

近处


却是一片面积更大的荒地。

荒地似乎正在接近干涸的状态,

让此情此景更加显得


荒诞不经而又满目 苍凉。

视野的最近处却是一个牛头的骨骸,

旁边还散落着一些

碎片,让人不觉生疑。


这样一幅图,莫名让我想到一句话:只许州 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许可


以改一下:

只许人类享受生活,

不许其他生命试图生存。

这幅图似乎就在向我们


传达这样一个观点 。这样的观点,我恐怕不敢苟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


人类的生活水平自然得到了 极大幅度的提高,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获益颇多。


虽然我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目 标并不否认,但还是不得不说,其实我们在


大多时间里并没有过多考虑过其他物种的生存 。

我们自认为是高等生物、

智慧生


命体,

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地球甚至宇宙的面貌;

的确,

我们在智力和行动上远远


超出其它地球上的已知物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理由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利。

< br>在屠格涅夫的《大自然》里,他描述了这样一个梦:他偶遇了正在沉思的自然女


神 ,

不禁问她是否在思量如何让人类尽可能完美幸福,

不料这万物之母却在思考


如何让跳蚤的腿更有力量。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

我们做的一切 究竟是否正确?我


们是否考虑过其他物种的生存条件?


当然,

人类也可以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意境。

例如在非洲大草原、


4



< p>
大利亚的荒原、

青藏高原的马路上,

仍会看到三五成群或是成千上万 的野生动物


在迁徙、

闲游、

繁衍生息。

从 未离开过它们的当地人到与他们只有一面之缘的游


客,都好似约定俗成一般,自觉地给他 们让道,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它们。不论是


惊异还是欣喜,

这样的那样的情 绪都会被没入万籁静寂的和谐里。

那是一种安宁


和幸福,是一种共鸣和感 动,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才是


至美的境界。

< /p>


但回到现实,也许人与自然和谐的大问题并不是几代人操心想象就能解决

< br>的,

离图片更近一点,

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有很 多尚未城市化的地区,


这些思考兴许有用。

不难想象,

如 果图中场景出现在真实的都市,

那么这块空地


一定是被几米高的广告布遮 住,

正要盖新楼,

很快会成为远处那些高楼的复制品。


因 此可以说,

城市规划几乎不会留余地给动物与自然的。

从这个层面说,

< p>城市规


划者有必要考虑一下,

是否真的只把城市中心留给高楼大厦,

不留一点喘气的缝


隙,不留一点自然的足迹。这个问题老舍在《想北平》 中也有提及:巴黎罗马布


置总是拥挤冷清,

没法让人轻易融入进去;

而从前的北平布局的匀调,

总会留一


点空隙给自然山川,

同时也让人的生活舒适放松。

因此,

我们更应该重视这幅图

< p>
让我们产生的反思。


这片荒地和这堆骨骸的等待,

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而人类的肆意妄为,


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丁可心)



题目:

关爱城市流浪一族




他是谁?他为何无家可归?他又在迷茫什么?


图中的他头戴一顶旅行帽,

身穿一件蓝色夹衣,

面前摊着 一张报


纸,

左手边是一个挎布包,

面前是黑色塑料袋包裹 着的一堆行李。


无力地靠在一棵树上,似乎饱经沧桑的脸,向右侧投去 希望、无奈、


羡慕的目光。

近旁,

车辆川流不息,

人们都沉缅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之


中,没有人停下来关心这个被忽视的角落。远处 ,绿树掩映间,高楼


林立,直插云霄,繁华异常,与他困窘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城


市就在他的右手,虽然近在咫尺,似乎又远在天边,格格不入,且又

无法跨越。


从着装判断,他应该是一个流浪者或是刚刚进城的农村 务工人


员,

他们来到这座城市,

只是为了一份养家糊口的 工作,

或许是为了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28 06: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98021.html

摄影作文及讲评(实例范本)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