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素材
【篇一:关于心态】
在许多国人眼里
,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
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
,在他接
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的。海尔集团首
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战战兢兢,如
< br>81
。
6%
、年销售收入
履薄冰。”一个
16
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
已突破
400
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
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
很值得我们深思。
按照张瑞敏的说法,
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
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
毋庸讳言,
我们的许多企业,
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
500
强
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
,
考试技巧,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和懈怠。
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
< br>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处努力,这样较为有益,而较
少有害。
【篇二:关于孝道】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
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
继母想吃活
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
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
,果然病愈。王祥
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知识要点:
1
、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
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
想,也叫立意。
2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
、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4
、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
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
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
?
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
。所
材料就是
个意思
的。
繁多
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
活水,中学生只有
跟
代步伐,同
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
出
生活的新
感受,写出
代感
的
活文章。从
2001
年中考作文来看,
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
,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
、着眼当代
点
山
省
2001
年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
上,小鹿同学突
然
倒了??”
一材料,
就
件事可能
生的种种情况
行
想和想象。有位考
生把构思和
材的目光投向揭露
***
的罪
政治斗争,
***
,患心
以《走出生命的
区》
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
肌炎却迷信“有大
保
,快要成仙”的歪理邪
,拒
医
治最
倒
令人痛心的
程,
烈声
***
摧残下一代的
罪
行径。
种
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
密
系,具有
明的
代色彩。
2
、着眼当代新
2001
年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
,大多数生活
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
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
“记得
5
月初的《兰州晚
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
O
型血告急的消息,
第二天,就有
2000
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 /p>
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
爱之歌吗
?
”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
,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
< p>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
有大家有”的
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
、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
革题材,
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
2001
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 p>
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
以《新 的课
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
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
“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
能搬掉书岳题山,
‘指通豫南
,
达于汉阴’”呢
?
这位考生
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
(
命题要求是以
“发现”为话题作文
),
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
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
与时俱进的意识,
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
、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
征。中考作文如能写
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
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
为《“我”为我服务》
(
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
)
的科幻
故事就是范例。
题中带引号的
“我” 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
“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
书、作文、考试
,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
”
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
高中后便离去,
此时原来的
“我” 大脑竟像
“生了锈的轮子”
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
“可怕
的服务
!
可怕的克隆人
!
”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 p>
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
、着眼当代名人
p>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
眼光应多向当
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
淮安市
2001
年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
。有
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
?
盖茨
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
这一论点,
材料鲜活典型。
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