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
5
作文辅导
0714
07:31
::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
5
第七章
文学短论
第
17
练
看好处,说门道
[
训练目的
]
掌握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
复习指导
]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 p>
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
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
的感悟、 发现过
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
p>
意以下几点:
1
.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
思
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
自己的见解,
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
.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 br>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
的中
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
就没有统帅,没
有灵魂。
3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
/p>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
和评
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
价.则是通过分
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
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
“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
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
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
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
,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
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
文学评论中,
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
,
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
,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
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
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
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
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
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
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 br>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
法、语
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
门见山,收笔画龙
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
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
,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
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
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
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
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
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
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
题,抓住
1
~
2
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
析,切不可
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
艺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
为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
方向;写
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
时,内容应全部出自
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
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
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
,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
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
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
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
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
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叙述原文的内容则
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
,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
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
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
致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
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
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
——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
原文的具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
< br>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
在于
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
典题探究
]
2005·高考湖南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
,”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
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
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 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
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 放的大钢
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
/p>
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
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
房
,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
完全聋了,又
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
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
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
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
< br>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
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
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
< br>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
解释
,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
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
坐下来,拿起一管笔,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 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
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
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
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
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
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
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
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倒楣,今
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
?
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 一会,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
p>
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
< br>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 大众,使
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
好灵魂
!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 /p>
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
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
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 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
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
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 的“耳
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
p>
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
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
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
乐队的生活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
一 个乐队只
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
文。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
试题解读
]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向。又是三
选一,既符
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
题都是文学鉴赏和文学
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
赏需要智慧,又与短文写作相结合
,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
作文考试改革的新的尝试,可谓一箭三雕。<
/p>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
了评
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
写是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
< br>可忽视。侧面的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
“他者
的视角”,实际是提醒考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
人”。考生可以从
女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反应中,看出贝多分的
“孤独和安静”“真实的好灵
魂”??
[
范文引路
]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
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本文语言简洁,巨
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
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
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
问,就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
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
象凸现了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
的。”“一个
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
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
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
格。
< p>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
毛。”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
现了贝多芬内心的
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人生。
-
-
-
-
-
-
-
-
-
上一篇:超强!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模板-议论文写作模板
下一篇:高中作文修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