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物抒情作文
【篇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借物抒情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
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
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
路前行,
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
多一些绿荫和花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
手法。
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
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
自禁产
生思乡之情。
(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
、课文中的借物抒情
《日》表露出不可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4
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
,
一山 一水
,
一草一木明月丽日
,
白云彩
霞
,
瑞雪苍松等
,
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 情思和理想
,
鉴赏时不能拘泥于
物象本身
,
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
,
由表象到思想
,
由有限到无穷
,
由具体
到空灵
,< /p>
由物态到人情
,
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
.
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5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
一
)
、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
“
物
”
与
“
情
”
之间的对应 点,即二者要
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
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
——
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
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
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
想、志趣或人生哲理
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
(
二
)
、描写要具体
从而使
“
情
”
表现自然恰当。
手法等。
(
三
)
三、例文引路难忘家乡小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周末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忽然想
起家乡的小巷
——
那个曾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巷是美丽无比的。它四通八达,幽深曲折,
宛若
一张脉络分明的网。每一条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低矮而
拥挤的小阁楼,屋檐向前挑
着,显得古朴、典雅,似乎与外面的喧
闹、繁华极不协调。
当你独行在小巷,听着脚踏青石板发出的
“
< p>啪啪”
声和水滴敲击石板
的声音,向前望,小巷尽头
透着时隐时现的灯光,你会忽然感到一
阵舒畅,一阵温馨。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没
有任何修饰。
小巷里的热闹景象是永远让人 怀念的。每到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
人们回到家时,听吧,小巷会奏出一首锅碗瓢盆交响
曲。接着,一
股夹杂着各种味道的气味便弥漫在狭窄的小巷中了。孩子们在天井
里追逐打闹:有的逗着小狗乱窜,有的不亦乐乎地斗蛐蛐,有的蹑
手蹑脚
地偷摘老头们的鸟笼
??
嬉笑打闹人,朴实的生活。
我什么时候再回到家乡的小巷呢?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的佳作。文章由表及里,由
物到人,抒发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染力极强。这篇文章
写
作上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优美,给人以非常形象具体的
感受。文章描写小巷既调
动了各种感觉来展现小巷的特点,又综合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突出小巷的特征,读来我们
也仿佛置身于小巷
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四、作文训练:
题目:
_________
牵动我的情思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
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
:
把文题填充完整
,
如落叶 、小草、台阶、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