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的手抄报-蒙氏数学
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
打开作文思路所
致。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
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
,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
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
的六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
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
如果所 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
去置换喻体。如山东高
考作文题:
请以
“
春来草自青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①
自拟题目。
②
自 定立意。
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
文体特征 p>
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
可知道
“
春
”
的本体可以是信
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
合作,
是诚信,等等。
“
草自青
”
< p>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
赢的结果,等等。<
/p>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
解决了。
2.
如果所给的作文 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
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
词语。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
“< /p>
自然
”
的释义有:
①
自然界。
②
自由发展
;
不经人力干
预。<
/p>
③
不勉强
;
不局促
;
不呆板。
……
请以
“
在 自然中生活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
/
9
要求:
①
立意自定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 于
800
字
;④
不要套
作
,不得抄袭。
以
“
在自然中生活
”
为题目,
“
自然
”
怎么 理解
?
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
们之所想,给了我们
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
“
自
然
”
,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
“
自然
”
是指自然界,那么
“
在自然
中生活
”
,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 p>
“
自然
”
是指自
由发展,不经
人力干预,那么
“
在自然中生活
”
,也就是在自由 发展中生活,这
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
“
自然
”
是指不勉强,不局促,
不呆板,那么该如
何理解呢
?
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
; p>
他
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
“
在自然中生活
”
,也就是大大方方,
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
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
了。
3.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
题中的
代词。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
“
我们
”
,如果把视线转向
“
他 们
”
,你会看到什
么,又会想到什么
?< /p>
请以
“
他们
”
为题,写一篇文章。< /p>
要求:
(1)
不少于
80 0
字。
(2)
不要写成诗歌。
(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
“
我们
”
与
“
他们
”
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
“
我们
”
,自然世界是不 完
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
中心,哪里还有他人
?
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我们把视线转
向
“
他们
”
,会看到什么
?
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
< p>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
?
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 想到感恩,
会想到正义等。
“
他们
” p>
是谁
?
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
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
然
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
法。例如安
徽高考作文题:
请以
“
带着感动出发< /p>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p>
2
/
9
要求:
①
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
不得透露
个
人相关信息。
⑤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
“
带着感动出发
”
,需要 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
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
(
你们
)
,可以是我
(
我们
)
,可以是他
(
他
们
。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
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
;
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 感动
;
群
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
,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
挥,我们感动
;
民警蒋小娟 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
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
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
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
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
再如
xx
高考作文题:
请以
“
不要轻易说
‘
不
’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②
不少于
800
字 。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
不
”
,不是不能
说
“
不
”
,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 要接受、认
可,轻易说
“
不
”
< p>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
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
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
“
不
”
,往往伤害了他们 的自
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
“
不
”
,是智
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
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
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
件容易的事。
再如
xx
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
,是我们栖居的空间
;
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
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
以
“
触摸都市
”
或
“
感受乡村
”
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
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3
/
9
【注意】
①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
800
字。
④
不得抄袭。
无论是
“
触摸都市
”< /p>
中的
“
触摸
”
,还是
“
感受乡村
”
中的
“
感受
”
,都是用心去触
摸,用心去感受。即给
“
触摸
”
、
“
感受
”
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
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
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
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
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
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
老师喜欢
!
三、扩展法。
例如
xx
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
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 p>
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
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
的
,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
际存在的东西
;
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
;
人对 事物的看法与对美
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
其实,生 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
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
p>
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 p>
【注意】
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
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
所写文章
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
?
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 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
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
此之外,还可以谈
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
;
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
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
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
xx
高考作文题:
4
/
9
冬天的古诗-梦想起航
宴请-糖醋排骨的做法家常做法
溜肉段的做法-蜻蜓图片
乒乓球发球规则-印花税税率表
市政府秘书长-怎么把图片变小
肯德基广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笛子曲谱-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
回望-数学三年级下册
-
上一篇:随课微写 作文的金钥匙
下一篇:高考作文审题的万能钥匙--五w一h(整理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