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微”字被
《新周刊》
评为 p>
2012
中国年度汉字。
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
微博的 “见微知著”、
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
152
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
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
”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
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
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
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
真幸福。”
作文评析:
作文材
料分两个部分,一是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等几个方面
描述
“微时代”,也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性。一是通过白岩松的话,进一步告知微时代
的
主体——你我,并指出你我这些小人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这些都是从时代角度表
述的。最后,材料从个人角度表述,提出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材料
出现的微时代是指个人的时代,是个人的价值得到确认、尊重甚至推崇的时代。个人是
中
心,人是根本,这是微时代的基本含义。这是审题最重要的一环,是基本立场。从此出发,
我们再去研究材料出现的角度。
从材料本身看,可以抽出几个写作角度:
1<
/p>
、微表达,反映社情民意,声音虽小,却汇成时代的强音;中国国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借助现代媒体之便,以个体形式自由表达,发出自我的声音,发出底层真实的声音,历来封
闭的喉咙,缄默的嘴唇开始发声、说话,而且说自己的话,表达的是自我,那个个体永远淹
p>
没在“人民”之中,个体永远被人代表说话的时代被彻底打破;微表达一旦开始,个人的欲<
/p>
望、情趣、意志、梦想也像地底的岩浆,冲决地壳奔突而出,形成众声喧哗的大合唱,色彩
斑斓的巨幅画,正如王安石激情颂唱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中国声音从
来
没有这样驳杂,从来没有这样丰富,从来没有这样陌生;中国人从微表达中开始苏醒,
这是
1
/
14
三千年的第一次,正因为是第一次,正因为是开始,它不免私
人化、世俗化、娱乐化,它的
声音充满感性,充满情绪色彩,它本能地抵御大时代的宏大
叙事,本能地裸露自我,浮出水
面,敞开呼吸,我们既要珍惜这样开始,也要清醒地看到
,真实不等于真相,本能不等于本
质,个人不等于主人,中国人的声音还需要塑造,还需
要灌注清明的理性,只有那样,我们
才能发出中国的好声音。
2
、微力量,可以分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来就是的,微力量就是大众的力量,大 众的力量从
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与以往比较,它不再是被组织被领导的力
量,不再是统
一的力量,不再是缺乏个体意志的力量,它现在是自发的力量,是来于自由
意志的力量,是
绝对真实的力量,是最靠近善意的力量;它从微尘开始,慢慢凝聚为星云
,它从涓滴开始,
慢慢汇聚为江河,这种力量从人性深处发微,因此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这是文明创造的本
色;一是它是一种崭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开始调正中国社会两种成分
的地位,中国人开始以
公民的身份建设公民社会,开始把高高在上的官吏置于自己的监督
之下,虽然现在还在被阻
止,但是这种力量源于觉醒,源于权利意识,它是不可阻遏的;
只有微力量,才能实现“把
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愿望,才能真正铲除腐败的淤泥,清洁中
国社会。
3
、微幸福,在“大时代”,个人淹没在集体 之中,淹没在时代之中,个人的意志、梦想被绑
在国家战车之上,个人的欲望、趣味被剥
夺殆尽,人不成其为人,只是社会机器之上的一颗
螺丝钉,有时候甚至成为所谓政治家操
纵的木偶,在大时代里,个人没有幸福,所谓的社会
的理想、所谓社会道德激情,都是幻
象,没有人的时代,哪里有人的幸福?在这个微时代,
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可以追求感情
、可以营造私密空间,可以展示偏僻情趣,可以想我所想,
做我所做,这种幸福虽然微小
,却是真实的,可以可以兑现的、可以触摸的,可以拥抱入怀
的,可以依偎的,这种幸福
把人的七情六欲还给了人,把人的梦想还给了人,把人的滋味还
给了人,这就是真幸福,
而不是海市蜃楼。
考场优秀作文
2
/
14
微中有大爱,微中显大智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
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微小的沙粒、微弱的花瓣中,可以
透视世界,可以彻悟人
情。
“微”即微细、微弱、卑微,正因为其“微”,所以常常被误认为
“不足道”,从而被人忽
视,遭人冷落。但人们忘了,“微”还是微妙、深微、精微,从
微博中可以“见微知著”,
在微信中可以“造微入妙”,借微公益可以“积微成著”。古
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
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
其德。仁爱的人懂得福生于微,
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智慧的人懂得,祸患常积于忽
微,只有防微才能杜渐,只有见微
才能虑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中有大爱,微爱小善常常能拯救生命,甚至
能拯救灵魂。“微”是黄包车夫放下生意救助倒地老女人的微小善举,它让鲁迅从这一件小
事中,榨出了皮袍下人性中深藏着的“小”来;“微”是钱囊空空的屠格涅夫在面对老乞丐
< br>红肿而又肮脏的手时惶恐不安地说出的“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一句
普通的话让世人读到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大爱;“微”还是杜甫在床头屋漏无干处时的大声疾
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首简短的诗让人看到了饥寒交迫中的诗人
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大音稀声,大爱无言。雨果《悲惨
世界》里从十九年的牢狱中刚走出来却备受歧视的冉阿让
发誓要找不公正的社会算账,<
/p>
是红衣主教赠送的小小银烛台,
拯救了冉阿让濒临堕落的灵魂,
唤醒了冉阿让心灵深处向善的愿望,从此化名马德兰的冉阿让以一个市长的身份爱着他的市
< br>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爱着他的养女,以一个曾经被社会遗弃的人的身份爱着那个悲惨的世
界。
3
/
14
传递善举,积微成著,
从红衣主教,到冉阿让,到珂赛特。从最美老师、最美司机、最美妈
妈,到大灾中默默奔
忙的志愿者,到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到北京暴雨中
152
位喊着“我
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农民工……
“微”中有更能显
大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智慧的古人正是从微小的自然现象中悟出了
生活智慧。“千
里之堤毁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更是在警醒后人微小的力量不可轻
忽。一叶可以
知秋,一叶也可以障目,微小的细节常常可以决定成败。
经典的作品中
更是不乏见微知著、微中显大智的哲学。北岛著名的诗歌《生活》,全诗仅一
个字“网”
,精练而又透辟,每一个个体都只是一个微小的网眼,一个一个的网眼构成了社
会这张无
形的大网。大智反若愚,大巧反若拙,大理反见微。半部《论语》能定天下,因为
其中蕴
含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智大理,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吕氏春秋》被后人誉为微言大义
的典
范,因为其中深藏着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大智慧。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就能带动整片森林;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就能遍及整个天空。你或
者我,都可能只是
一棵微不足道的树,一朵微乎其微的云,但平凡卑微的我,普通微小的你,
都可以成为社
会洪流中的一滴,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走向大爱大智的正能量!
微小捧出巨变
高三(
5
)班叶芷呈
< br>微信、微博、微公益,“微”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微”的量变不断积累,促成我们社
会的巨大质变。大时代变成了无数多元的小时代,微小同样捧出巨变。
“微”是“巨”之源。如果没有个体不顾微弱的表达、冲击,甚至反抗,这个时代只怕要在
无边沉寂的水塘中沉默。正是个体不断高声或低声、嘶吼或沉吟、高歌或浅唱,才使时代中
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嘹亮的声音。在微博中,有平民的玩笑和自嘲;在中国好声音中,有平
4
/
14
民的歌声和心声;在中国梦想,有平民的辛酸和伟愿。媒体更
多关注平凡的人们,在收集水
滴的过程中,我们无意却最终汇成了一片汪洋。
“微”是“巨”的内容和动力。农民工诚挚扬言:“我们不是要钱,是来救人的!
”;微博
屡屡揭开贪官污吏的腐肉;微公益抵达更多阴冷的角落。最普通的话语,最常见
的形式,最
细小的力量,我们却能看见一个鲜活的时代。无数的人渺小如沙,但无数微小
的思想却能够
推动社会思维的转变。我们活在一个微时代,我们确实都是微弱的个体,但
我们也能成为坚
硬的铁锤,捶击社会死角。有微小但坚定的小信念,我们也促成惊人的巨
力。
这片大地上曾有过一个环做“集体”的时代。那是一个看似雄伟的
时代。然而在那个遥远而
陌生的时代里,集体却无缘地成为空壳,没有内容,没有动力,
没有灵魂。时代只是一个破
裂的没有蛋黄的蛋壳,处处阻碍着创新与发展,时时泯灭着那
些志气尚存的个体。
所幸的是,那个时代毕竟过去了。流出的蛋黄,哺
育了大地。个体从内打破,势必为自己打
造一个小时代。而今我们终于活在一个有血有肉
,泪与笑同样璀璨的时代中。
然而,在欢庆歌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
意到,我们似乎依然存在着对宏伟的依恋。微博中
仍然时时出现的偌大的“民族主义”,
是一种空泛。与其大呼国民素质低,传统文化阴影笼
罩,不如将“微”进行到底。寻找身
边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做更自由更自主的公民,
发展新时代下真正的微幸福。
p>
诗人唱到:“如果世界上有人哭泣,无缘无故地哭泣,在哭我。”“微”必
须成为诗人所说
的那种自我,才能化作一种信念,在油盐生活中坚定。
“微”是一种力量,微小捧出坚定。但在跬步未致千里之前,我们务必坚定“微”的信念
。
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
诚哉斯言,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能看待一个更开阔的世界,则必须献出微小,捧出巨变
。
关注每一个人
高三(
6
)班陈慧敏
5
/
14
p>
艾路特在
《空心人》
中写道:
“世界终结的方式, p>
并非一声巨响,
而是一阵呜咽。
”
在这哽咽的
声音前,世界不堪一击。因为个体的普遍毁灭即意味着整体的崩溃。因此,在面
对一个大
局面时,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一个人。
在宏观的世界上,
每个人都是弱小的。
唯有聚集起微力量,
才可能达到大时代。
有古 训:
“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面对这条汹涌的人民大河,又有多少古代
帝王将相想到它脆弱的水滴
呢?他们称人为人民。人民是人的坟墓。模糊了面目的人群似
乎易于指挥,可实际上,又有
多少朝代是被人民起义推翻的呢?成也微,败也微。因而,
首先要求我们开始关注微。
将一片树叶隐藏起来的最好方法,是放到一
片森林里。想要观察这片叶子,唯有将其拎出来。
台湾被热死的胖子士兵就是这样一片叶
子。他含冤而死的事件被广泛报道,在聚光灯下发出
刺眼的光。全岛人民都看见了,他们
为这不公呼喊。因为他们同样是“微不足道”的个体,
他们在为自己负责。村上春树说:
“面对体制的高墙,我们每个人都是蛋。我选择站在蛋这
边。”因为接连不断的蛋总能将
高墙击破,因为数量众多的微能化身为洪水猛兽。
美国对于任何在对外
战争中失踪的士兵,都会尽全力搜寻他们的下落。若还,活着,就想方
设法带回来;若死
去了,则带遗骨回国;最不济也会设置墓园。相比中国,虽说有“青山处
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的说法,但不觉得在巨大的荣誉面前,生命,人最宝贵的东
西,也被淡化
了吗
?
是我们习惯于不把命当做最重要的东西了。因为生命是个人的,胜利是集< /p>
体的。因为没有真切的人文关怀。因为漠视了“微”。因为早已习惯,未曾拥有,谈何失去
。
像我们坚信微公益起效,坚信微表达起效,坚信微力量起效一样,我
们得重新审视“微”,
相信他的存在必有意义,最终关注每一个人。个人就是微。
“微”很重要
高三(
6
)班陈嘉敏
< br>我们像是空气中那一粒粒缥缈的尘埃,微小至极。而若空气失去了这些微小之物,也就无以
言只为空气了。因此,不要看轻“微”小之物,它们很重要!
6
/
14
微博、
微信、
微公益、
微言等大多含“微”之词 ,
无不突出其“微小”的意思,
但即使“微”,
它们也很
重要。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踏进了“微时代”,一切“微”事物
与我们而言,总是十分重要
的。从人与人的交流、联系来说,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
微入妙,使人们在许多方面得
到了联系,如此微笑的软件,及时准确地向世人“汇报”一
些事情,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色。
不仅如此,人与人还能通过这些为软件,即时发表自己
任意时刻的想法,利于增加人与人交
流的机会,增进人与人间思想的交流。因此,“微”
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同时,微时代也引领着我们用微力量去
换取更多的力量。歌后王菲的小女儿李嫣是一个天生
兔唇患儿,王菲与其丈夫李亚鹏决定
成立“嫣然基金会”,为兔唇患儿筹集善款。作为这一
基金会的先行者,他们通过两人的
微力量,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人们的同情、怜悯之心,社会
各界纷纷向这一基金会的成立表
示支持。微力量顿时壮大了不少,不少人慷慨解囊,为兔唇
患儿出一份力。或许你会说,
这是明星效应,但是,你曾留意过麦当劳、肯德基和许多小餐
馆里面放置的一些红色的“
爱心募款”箱吗?许多人往哪儿投下了一些零钱。当无数的零钱
聚集在一起时,那便是一
大笔钱,那便是一大笔希望!没有微力量,何来这一切呢?因此,
“微”与慈善事业也很
重要!
白岩松说:“微是你我!”鲁迅先生曾言:“无尽的远方,无数
的人,都与我有关。”正因
如此,著名作家毕淑敏才说:“我很重要!”是的,我很重要
!“微”很重要!我们于世界
或许不足为道,但却无法缺席!我们每一个人,构成了一群
人,来为这个世界装点。而世界
也正因为我们,才活了起来。于世界,我们或许微小,却
无可替代,因为,我很重要,微很
重要。世间每一个轰天动地的时刻,都由我们创造,都
为我们掌控!你我虽微,掌控世界,
足矣!
世间万物,至微,也有其重要之处!不能看轻它们,“微”很重要!
7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