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及对策
有关数据显示,
2012
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 人数达到
680
万,加上历年囤积的未就业毕业生,保守估计将至千万。
高校毕
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 /p>
大的社会群体,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很可 能会
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对称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该校服务社会的方向 。
一些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称,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
/p>
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
就业也相对困难。
很多高校对本 科生
的培养只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
不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 p>毕业学
生理论知识很强,专业技能不够,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
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
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不够
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都一再强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 业。
但
由于缺乏合理的操作性,对申请单位和人员有较高的限制标准,<
/p>
各地出台的相应扶持政策也不够完善,
大部分都还停留在政策层
< p>面,而很多大学生是初次创业,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使得许多优
惠政策难以
落实到他们身上。
3.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
1
)毕业生综合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 学业不精。
有的学生在大学里抱着混文凭的心态,
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专
业知识和技能。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能力、沟通合作能
力、交际公关能力较差。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
重视社会实践,
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抱着敷衍了事的态
度,更谈不上获得具体的实践经
验和能力了。
(
2
)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
起薪,约有
15%
的人定位于
4000
元以上,仅有不足
< p>3%的人选择
1500
元以下。而大部分企业选择给 的薪金是
1500
~
2500
元。部
分大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就
业良机。还有一
部分学生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
,
不选择先就业后
择业,也
不愿意从薪金较低、工作较辛苦的基层做起,总想一步
到位地就业
,
直接导致了个人职业规划设计过于“理想化”,从
而导致了失业人员的增加。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高校应研究大学生就业
为了切实解决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高
校应转变办学观念,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
系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应尽快建
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
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将就业指导列为
大学教育的必修课,
根据毕业生各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