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版面-气势磅礴的诗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共50人,从整体上来看,基础还是比比较好,但有部分学生对语文不<
br>是很感兴趣,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
基础知识,将成为
该学期的学习关键。加上本单元又是文言文,学生学起来可能
会感觉枯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文兴趣也
成为关键。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
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世外桃源”,谁能解释一下?(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
地
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谁知道这个成语从哪里来的?(出自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九江市西南)
人。生于
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年轻时有壮志,博学能文。但当时政
治黑暗
,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能施展。也曾任彭泽县令等小官,由于不满官
场的丑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41岁时愤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靠亲自种田养活自己)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
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
六十三岁就去世了。
陶渊明写了不少诗文,内容大都是描写农村生
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
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
包括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他写过一篇五言古诗“桃花源诗”,诗前有个
“序”,
就是本文——《桃花源记》
三、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1、检查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豁然(huò)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诣(yì) 骥(jì)
2、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
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
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翻译、推敲字句。
①、“缘溪行”——谁在行?(船)
②、“忽逢桃花林”——去掉“忽”字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忽”表明是偶
然的。)
③、“渔人甚异之”——“异之”怎么讲?(以之为异,异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
④、“欲穷其林”——“穷”字怎么讲?(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4、指导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翻译、推敲字句。
①、“乃大惊”——“乃”字怎么讲?(竟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
”是一个词吗?(不是一个词而是
两个词,指妻子、子女。)
③、“不复出焉”——“焉”字怎么讲?(相当“于之”,即“从这里”)
④、“此中人语云”——“语yù”字怎么讲?(告诉)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字怎么讲?(值得)
5、指导朗读第三部分,推敲字句。
①、“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两个“志”字意思相同吗?(不同。前者作动
词,当“做标
记”讲;后者作名词,当“作的标记”讲。)
②、“诣太守,说如此”——“诣”字怎么讲?“此”指
代什么:(诣,到……去。
此,指代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情形。)
6、
个人放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与
世隔绝、没有战乱,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
人们对此地一直充满着向往和憧憬。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
访桃花源细致的美。
二、合作探究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曲折、隐蔽
、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
br>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提问: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
小结:
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
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三、
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
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
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
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
语言加以描绘。
结语: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
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
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
br>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
田。”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
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
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四题
2.背诵全文
我心中的梦-贱者长存
描写雪的作文-紫藤萝瀑布作者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腊梅花的图片
心里美滋滋的作文-五五普法规划
感恩类作文-交错的近义词
我的愿望200字-新浪微博活动
咀嚼作文-一朵玫瑰花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经典语录网
-
上一篇:壮丽的青春教学设计_2
下一篇:《理想的风筝》教学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