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初中材料作文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8 05:08
tags:大学生寒假实践论文

革命电影观后感-流光飞舞歌词

2021年1月8日发(作者:傅植桂)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作者简介:1 、张志刚,男,汉族,1967年8月生,福建南靖人,福建教
育学院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2、肖龙 井,男,汉族,1977年10月生,
福建南靖人,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团委书记,讲师。
< br>联系电话:张志刚,肖龙井;通讯地址:350001,
福建教育学院团委;邮箱:fjjyxy zhang@

内容提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
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
途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把握近30年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不
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近3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
动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 1980年—1982年);二是推广阶
段(1983年—1986年);三是全面展开阶段(1987 年—1991年);四是深化发
展阶段(1992年—2004年);五是规范发展阶段(2004年至 今)。近30年
来,社会实践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了十个转
变:一 是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化转变;二是由吸收式向输出式转变;三
是由零散活动向系统工程转变;四是由 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五是由游击
式活动向建立活动基地转变;六是由单一模式向各具特色转变;七是由 单
纯的对外服务,向通过实践反馈来评价教育并参与教育改革转变;八是由
单一教育活动向项目 化转变;九是实践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十是小
规模向大规模转变。回顾近3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的发展历程,可以
得出五个经验与启示:一是在实践育人理念上,形成共识是先导;二是在
高等教育制度上,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是保证;三是在高等教育目
标上,坚持正确的工作指导方针 是根本;四是在工作层面上,加强领导完
善机制是关键;五是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创新是重点 。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张志刚 肖龙井



(福建教育学院团委,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有效途径。回顾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所走过的近30年萌芽、推广、
全面展开、深化发展、规范发展五个发展阶段的历程,可以从中得 到
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回顾;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14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伟 大历程。改革开放30
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大学生社
会 实践活动开拓创新、成绩斐然的时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总结近30年 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经
验,把握近3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更好地培
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 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
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顺应国家经 济社会建设需要而产生和发
展的,由共青团发动和组织的一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
育实践活动,是共青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的
要求,是实现实践育人职能,团结和 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有效形式,是
共青团组织依靠社会力量,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搭建的实现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目标的实践舞台。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的范围包 括: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
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 助学等。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教育形式,它的开展,
是20世 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突破,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
有组织、由单一到全面、由分散开展到分 散和组织相结合、由小规模
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回顾近3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
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1980年——1982年)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进入80年代,我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以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我国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
点,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大
学生认为他们应该了解这样一个变 化,参与沸腾的生活,于是在北京
和辽宁等一些高等院校就出现了大学生以开展社会调查和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提出“振兴中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的口号,在全国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学校因势利导,从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入手, 引导学生
把思想付诸实践,并逐步将这一活动由校园扩展到社会。1982年2月,
受原国家农 委的委托,北京大学等校 155名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寒
假期间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百
村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157篇。在此前后,上海、山东、辽宁等地
也有一些大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大
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 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广泛影响和
勃勃生机,并对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二是推广阶段(1983年——1986年)

这一时期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相继出台,尤其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 /p>


农村转入城市,大大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的美好前景极大地唤起
了大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和热情,大学生更广泛地走向社会、参与改革
的意识空前强烈。开始了以有组织、大规模开展服 务社会为主要形式
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很快引起了共青团组
织的重视 。团中央认为,这项活动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同生
产劳动相结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纪念“12·19”运动48周年 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得到各地和高校团组织、学生会的
积极响应。1984年5 月,团中央在辽宁省召开了高等学校社会实践现
场观摩会,明确提出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宗旨 ,进一步
倡导和推动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中宣部、国家教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和具体的指导,各地的党政部门也给予了积极
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利用节假 日参加一些以
有偿劳动为特征的勤工助学活动也开始兴起。勤工助学活动被《中共
中央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所肯定。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一
些地方开始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寒暑假出 现了集中开展社会
实践活动的势头,先后以“社会实践周”、“社会实践建设营”等形
式开展有 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参与经济建设,进
行技术协作、技术培训、社会调查和义务劳动 等社会实践,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由自发发展到有组织地进行,由在局部的高
校开 展发展到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三是全面展开阶段(1987年——1991年)
< br>这一阶段的前期,大学生的思想有些混乱,直至爆发学潮。这使
得社会各方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 校对于社会稳定的特殊作用,认识
到教育与社会实际某种程度的脱节所带来的危害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后果。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把社会实践提高到培养社会主义 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高到


反“和平演变”的高度来认识,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 生了解国情民
情,培养劳动观念、实践观点、工农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的 重要途径。1987年以后,加强教育的实践环节受到各级
领导和高教界的进一步重视。1987年5月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
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强调:“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社会
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的人才。”党中央的这些指示精神,指出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社会实 践活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
位。1987年6月,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广泛组织高 等
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对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提出明确要求,社会实践 活动作为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被纳入教育计
划,开始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
年8月,团中央下发《共青团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团的思想政治
工作的若干意见》 ,正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定为改进和加强高校团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为高校开展大学 生社会实践活
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在共青团组织的
组织下,规模 空前地开展社会调查、考察访问、挂职锻炼、科技咨询、
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思想
教育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不仅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逐步形成了
一些制 度和规范。据统计,仅1990年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至
少在100万以上,有 20多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由领导牵头、
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着手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地方
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使之开始成为一项由学校和地方共同组织实
施的社会教育工程。也就是 在这一时期,高校对社会实践确立了“受
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其中部分高校开始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 计


划,以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流。

四是深化发展阶段(1992年——2004年)

这一阶段的前期,1992年初邓 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1993年10
月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全 国
各地掀起了改革浪潮,拉开了自1978年以来的第二次改革高潮的序
幕。在这种新体制初建 和经济大发展推动下,怎么深化高校社会实践
需要积极思考对策,寻找新的突破口。为此,团中央提出了 社会实践
的“三个一致性”的指导思想,即“社会实践教育与教育的改革和发
展相一致”、“与 地方经济发展相一致”、“与学生自身成长的渴求
相一致”。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纷纷转换实践机 制,深化实践
内容,与时俱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科技文化
服务活动。与 此同时,大学生在校内的社会实践也集中转向培养综合
素质、打造校园文化、强练内功的自我提高阶段。 1996年12月中宣部、
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的几点意见》强调: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发展,加强这项活动的
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 新的形势下对青年学生成长的重
要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998年 江泽
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提出“四个统一”希望,教育部下发了深入
开展素质教育的文件, 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2002年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 003年抗击“非
典”,这些大事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发展。这个阶段的前
期(19 92年-1996年),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强调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受教育、长 才干、作贡献”,后期(1997年
-2004年),三下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博士服务团,强调 大学
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突出“作贡献”。有
代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有:(1)万支大中专学生志愿队暑期科技
文化行动,(2)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 务活动,(3)


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4)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5)“珍爱生
命,防治‘非典’”活动, (6)中国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万里行活
动,(7)保护“母亲河”行动,其中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 乡”
活动开展至今,成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这些活动表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 由初期的单纯使学生“受教育”转变为“受
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把社会服务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 结合起
来,同时逐渐向制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五是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共中央提出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大战略 思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指导。按照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在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怎么建立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需要积极探
索实践。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
制。2005年2月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强调:坚持课 内与课外
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 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这个阶段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指导方针,紧 扣时代发展脉
搏,先后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
政治素质”、 “科学发展促和谐,服务农村作贡献”、“勇担强国使
命,共建和谐家园”、“共建家园迎奥运,改革开 放伴成长”等主题
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援抗震救灾、投身奥运志愿服务实践中,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阶段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 学校
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探索
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 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
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重视社
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
质量和效果,极大 地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分期表

大学



组织方主题或


重点

时代生

背景

主要活
备注

思想动

状态



文革的
文革刚

高校自




(1980年
组织

-1982年)







启动
推广

团中受


教改革取



践地
域不
社会实少集
主践活动
中在


开放初
晓”讨
会实
了解国


“潘村调查

段,社
过,改
信任,工厂、农
各阶
迷茫,不年前
1、
1992
育,长得初步


(1983年
-1986年)

才干,成果,化,自由周,企业大城
作贡献

西方思化忧国调研,老市的
想侵袭

忧民,关区慰问、近郊,


心国家智力支而
事,不关农

心身边






中宣思想混
由迷茫
部、国乱
受教 育
委、团、1989
为主

中央、年学
社会和
全国学
联联合



潮),整
自身



制度
改革
志愿服十四大
宣务与

民族自 “改
与市

场化
建设营

教育
新认识
会实 践
2、

到冷静
家教(1986
思考,重

支农; 社
全国。
1992
年以
后各
阶段
的社
会实
乡镇挂践则
职,智力
遍及
全面
展开

(1987年
-1991年)

深化
发展





中确立市豪感,自革
(19(19部、国
92年92年家
-2004
社会场经济信心,投点”暑
改革
航向,身经济期社 会
基本
实践营,
同步
教实践

-199委、团(受教教育改建设


年)

6年)

中央、育,长革

全国学才干,
联联合






献)


百县千(1 99
乡科技2年)
文化服并产
务工程,生重
万支大大影
中专学响。< br>
生志愿3、
服务队强调
暑期科以人
技文化为本,
行动



中宣
三下乡现
央文明
后期
办、教
(1 9
育部、
97年

-200
央、全
4年)

国学联
主)

联合





实践服实践
务团、
的长
献为高校扩


代表”
社会

(作贡世纪



“三个
建立


迎接新勇于创
博士团、
要求
社会实际化,实,

进社区、
会,


化,国沉静务
下乡、四谐社

卫生三
建和

贯彻
科学
发展
部、中
技文化
观,


“防治效机
‘非制。

典’”
实践服
务团等





科技
文化卫
生三下



规范发
央文明实践



办、教(受教
(2005年至
育部、育,长
今)

团中央才干,
设新农
联合




献)

发展促
和谐”
实践服
务团等




“科学
会,建


践、
谐社
参与

业实
构建和
积极
习、就
三下
贯彻
宣乡与,

科学发
部、中社会
展观,
自主,

位实
务实
区、岗
进社
乡、四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大转变

近30年来,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了十个转变:

一是由 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化转变。由初期的社会调查,发展为
既有社会调查,也有咨询服务、志愿服务、科技 发明、勤工助学、挂
职锻炼以及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

二是由吸收式向输出式转变。 由初期的吸收式的向社会学习、向
群众学习,发展为积极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在智力输出的同< br>时,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三是由零散活动向系统工程转变。由初期的自发地零打碎敲开 展
实践,发展为现在学校注重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制度化、规范化,把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 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由分散组织逐渐
发展为分散与组织相结合的形式,由一方面组织发展为多方面 组织的
形式。

四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初期的社会调查、简单劳动,发
展为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经济改革的需要结合起来,系统地传授科学文
化知识,开展社会急需的智力服务 活动,解决难度较大的科技问题。

五是由游击式活动向建立活动基地转变。由初期今天到这个 企业
明日到那个单位,发展为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基地。

六是由单一模式向各具特色 转变。由初期到企业搞调查、咨询等
单一模式,发展为注意结合自己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
文、理、经、法、师、工、农、医、管等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七是由单纯的对 外服务向通过实践反馈来评价教育并参与教育
改革的转变。由初期以受教育为主,发展为学生通过智力输 出的实践,
主动地反馈评价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育


改革。

八是由单一教育活动向项目化转变。由初期的由单一实践教育活
动,发展为建 设一批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
容丰富的特色活动项目,以项目化带动社会实践活 动深入开展。

九是实践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由初期的本科生为主,发展
到现在 形成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以硕士生、博士生为骨干,本
科生、专科生、高职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 多层次的完整的实践育人
体系。

十是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由初期只有少数团队参与 ,发展为要
求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
团队、参与的人 数日益增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的覆盖面也
越来越大。



三、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经验

回顾近3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得出
以下启示:

一是在实践育人理念上,形成共识是先导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根 本途径,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的教育形式,需要社会、学
校和学 生能形成共同的、自觉的认识,坚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高度,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 战略地位,以育人成才为
着力点,牢固确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实
践 活动之所以能有比较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大学生是全社
会的共同责任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地 方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教师参
与指导,学生自觉实践。近30年,社会实践的每一次突破,发展的每一次提速,都是实践育人理念上形成共识的结果。

二是在高等教育制度上,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是保证


大学生社 会实践既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纳入学
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就应该得到制度的 保证。实践证明,
凡是纳入了教育计划的,在时间上、经费上、师资上才有比较可靠的
保证,也 容易形成一定的考核手段,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
极性。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规范
化、 制度化,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
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 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三是在高等教育目标上,坚持正确的工作指导方针是根本
< br>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社会实
践的目的是培养人,应该把受教育 作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拓展学生素
质这一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尊重大学生接< br>受教育、主动学习、自觉践行的主体地位,注意让学生在为社会作贡
献中受教育、长才干,增长实 际工作的本领,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 要
求,这样更利于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塑造自己,也
符合教育同生产劳动相互 作用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30年的实践证明,1984年提出的 受教育、长才干、 作贡献的指
导方针是正确,它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适应教育体制改
革的要求,必须 长期地坚持,以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四是在工作层面上,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是关键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长期坚持,其 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确立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
制 ,增强社会实践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实践团队准入机制和项目管
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建立培训动员机制,提高
实践队员素质。四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实践的
可持续发展。五是建立健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推动社会实践的常态


化。六是建立健全 实践活动指导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提升层次。七是
建立实践活动安全机制,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安全 。八是建立动
态管理机制,实时掌握团队的实践进程,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的突发
问题。九是建 立评价考核机制,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十是建立成
果深化机制,扩大实践成效。通过机制建设,推进 社会实践工作上台
阶,确保社会实践取得持续长效的育人效果。

五是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创新是重点

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每 年的实践主题都与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相结合,以鲜明的活动主题引导大学生了解国
情 、认识社会,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实践证明这是顺潮
流、得人心,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 在需要,符合地方党政和人民
群众需要,因此大学生衷心拥护,踊跃参与,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真
诚欢迎,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有力支持,上下齐心,形成合
力,确保活动取得了成功。今后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继续结合
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广泛组织大学生参加社< br>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
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建立 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
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内容体系,进一步拓宽大 学
生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
活动模式,提升实效性和 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谢飞.十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建议[J].衡阳师专
学报, 1992,(2).

[2]闫立红,唐国战.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及
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3).


[3]李桂树.体会 启示 构想——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哲社版), 1999,(2).

[4]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编著.跃动的青春——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十年的工作思考[M].人民出版社,2003.

[5]李克强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座谈会上
的讲话.
http:.
[6]赵勇同志在2002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 报会上的讲
话.http:ers_
.

[7]郭玉松,江虹,边和平.大学 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及启
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

[8] 刘赛男.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动的发展阶段及发展
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 2004,(3).

小学四年级作文中秋节-百日安全活动总结


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小白兔的故事


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洋人哈哈笑


格列佛游记在线阅读-美好的早晨


雷声轰隆隆-春节假期安排


香港首富李嘉诚-少先队的来历


梦回古朝-刘德华开讲啦


想看见你的笑-张中丞传后续



本文更新与2021-01-08 05: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4166.html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的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