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完整版)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0 01:57
tags:工笔细描的意思

动画片大全喜羊羊-去寻找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田遇霖)


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
(一)工笔细描法
所谓工笔细描,就是讲究文笔 工整,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 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工笔细描的显著特点,
是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
工笔细描法的具 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
整体的印象。这种描写,多用于比 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并
熟悉所写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
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 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
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 红,这我知道,
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 的
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文字,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就是工笔细描。它既 写了闰土的整体“身材”,又写
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皱,从眼睛,到眼睛周围; 既写了上端头部“破
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 是松树皮了”;
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索着”,而又以静态 为主;
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
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工笔细描法是外貌描写的 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遵从
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 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
的描写。例如,上面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先“身材”, 后“脸”部,再衣着,从上到下;写脸
部是先“脸”后“眼”,由总到分;写衣着是先“帽”后“衣”, 从上到下;写眼部是先“眼睛”后“周
围”,先内后外;写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后手中的“实情”, 由外到内。这样,主人公的形
象就随着作者的笔墨,先后有序逐渐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二是要有重点 ,不能从头到脚,
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点,抓住主要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 写。
例如上面写闰土外貌,身材和衣着是略写,脸部和手部详写;脸部中,眼睛又详写,手部中,
手的实情又详写,至于头部的鼻嘴和脸的下部只字未提。这样,就突出了闰土中年穷苦、麻
木、近于木 偶的个性特征。
(二)粗笔勾勒法
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 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
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正 好与“工笔细描法”
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 ,常用
夸张手法。这种方法,多采用大手笔式的宏观描写,笔下的人物形象,常给人以粗线条、大
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至于人物肖像的细部内容,一般不作展示,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
见好即收。
粗笔勾勒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简单很粗略的
描写 。例如《小桔灯》中对主人公小姑娘的描写:“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
九岁的光景,瘦瘦 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
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登想去摘 墙上的听话器。”全文仅此一处外貌描写,它粗线条地勾勒
出了小姑娘的外在特征,从头到脚,一句一个 肖像内容,一句一个外貌部位,文句简明,给
人以大概的印象。
二是多样性,即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外貌描写,每次写的内容 又不尽相同,具有片断性


和 零散性,单独看来,是人物形象的某一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又可以构成人物的整体面貌。
但就某处描写 而言,仍然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粗笔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试》中对主人
公陈伊玲的粗笔勾勒就达三 次之多。第一次是:“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第二
次是:“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出黯然无神 。”第三次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
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 的鼻子。”这三次描写,第一次写衣着,
第二次写眼睛,第三次写面部,每次所写的肖像内容各不相同, 它们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也有
先后之分,但都是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粗笔勾勒,轮廓式显现,而三次综合起来 看,又可以互
为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这种外貌描写,由于多次出现,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
印象。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外貌,最大的优点就是简省笔墨,给人以总体形象。运用 时,
要注意两点:一是粗笔勾勒不等于描写模糊,不是隔着纱巾看人,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清晰的,
鲜明的,实实在在的;二是粗笔勾勒虽具零散性,但要零而不碎,散而不乱,要有合理的顺
序。

(三)特征显示法
所谓特征显示法,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抓住所写的 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特点的征
象、标志,进行具体刻画,让其显示出来,以突出这个人物的这个特征,以 至一提到某个特
征,就会使人想到某个人物,是人物外貌描写最有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技巧。 < br>运用特征显示法,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征。选择特征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个人物最显眼而又
与众不 同的闪光点。特征的部位要因人而易,就初中课文而言,人物特征多体现在脸部,这
是因为,人们写肖像 一般都把主要笔墨用在脸上。例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先生的描
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 八九岁。右嘴边有揄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
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 ,先说老师的年龄,后说对她的总体印象,
中间这句话就是特征描写,特征的集中显示就是与众不同的“ 黑痣”。“黑痣”的特点,一是位
置,在“右嘴角边”;二是大小,与“榆钱”一般。通过前后两句的配 合映衬,蔡芸芝先生的“黑
痣”就显得十分突出,她的形象特征也因此而生动丰富,以致人们一提到脸上 右嘴边榆钱大
小的“黑痣”,就自然会想到:“你说的那就是蔡芸芝。”可见,这颗“黑痣”,不但没有 损伤她
的外貌,而且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学意韵,突出了她“温柔和美丽”的特点,给人以永久难忘的印象。
特征显示法的运用虽然很简单,一般只需一句话完成,但因为这句话是外貌描写 的关键
和精华所在,所以这句话的出现位置常常在中间。前有引渡,后有总结,前有铺垫,后有延
伸,使之在众多语言,众多外貌内容中熠熠生辉。这就要讲究整个外貌描写的和谐性,既不
能一写人物 ,首句就是特征,这会显得突兀,也不能外貌描写结束了,还不见人物特征,不
能抓住特征,人物形象也 就毫无特色。打个比方,整个人物外貌描写是“画龙”,而特征显示
则是“点睛”。没有“点睛”之笔, 没有人物特征显示,外貌描写等于失败。
人物特征的显示部位,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是像 上文提到的“黑痣”,也有大小
之差,有位置之异;即使是与蔡芸芝先生的“黑痣”位置大小色泽完全相 同,还有个年龄之别、
性别之差、性格之异。这种种差异表现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特征就鲜明突出了。因 此,我们
在写人物外貌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比较,捕捉特征。这方面的例子,初中课本里还有很多。< br>如《一面》中鲁迅的隶体“一”字胡须,《藤野先生》中藤野的“八”字胡须,《第二次考试》
中 陈伊玲笑起来的“鼻皱”,《普通的劳动者》中小李子从软胎帽舌底下掉出的“一绺头发”,
等等。这些 都是各自人物的显著特征,也都是特征显示法巧妙运用 的成功范例。

(四)逐步显现法


所谓逐步显现,就是通过作者或文中人物(多为“我”)的观察,来表现所写人物的 外貌
特征。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写者由远而近地向观察者走来,二是观察者由远而近地
向被写者走去,而又以后者为多,因为观察者是主体,被写者是客体。通过距离远近的不同,
来描写同一 个时间里同一个人物略有差异的外貌,能充分表现出这个人物丰富的形象特征。
逐步显现法的鲜明特点,一是运用的文字频率至少在两次以上,二是描写的外貌要呈现
一定的梯度, 这 个梯度要与观察者由远而近的距离移动同步发展,犹如推摄镜头,最后是
特写形象。例如,《一面》对鲁 迅的外貌描写:
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 里咬
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这是在“我”进门时对鲁迅的第
一次外貌描写。因为是“阴天”,“暗得很”,“我”又是从店里往“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望”去,
距离较远,所以只能“模糊辨出”鲁迅先生的大概身形和基本特征,给人以总体印象。
第二次:“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
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 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
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 是在鲁迅先生“走了出来”之后对他的第二次外貌展示,
距离缩短拉近了,描写也清晰具体了。先写面孔 ,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显眼的外
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 鲁迅的战斗精神。
第三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 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是在“我”意 外
地听到鲁迅赠书的亲切话语,“惊异”地抬起头来看他时对他的第三次外貌描写。这是将近镜
头化为特写镜头,“我”更仔细地端详着这位“不平常”的人,进一步赞颂了鲁迅先生坚毅、镇
定、安详 、乐观的战斗风格。
这三次肖像描写,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一唱三叹,反复强调, 尽情展示,
纵情抒怀,使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由远而近,越来越鲜明清晰,越来越完整高大 地矗立
在我们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防止简单 重复,先写的要概括些,粗线条勾勒,宏观
展示,用墨应简略;后写的要具体些,细致些,微观描摹,用 语应详尽。二是几次所写的外
貌要有所区别,先少后多,逐渐增加,重点特征每次都要写到,以加深人们 的印象,如《一
面》写鲁迅的三次外貌,都写了“瘦”。

(五)虚实结合法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写实,就是
描写 人物的现实外在特点,客观性比较强;写虚,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并不存
在或联想中的外貌 ,主观性明显。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
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同目 的就是通过虚实并呈,密切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
物性格。
虚实结合法的运用,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觉人物的形象特点,或夸 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
损,外貌之中饱含着感情,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例如《一件小事》对“车 夫”的描写:“我
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 须仰
视才见。”这里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它有五个小句子,第一句引渡,交代下文外貌描
写产生的原因;第二句写实,写车夫的”后影“,写后影的特点“满身灰尘”;后三个小句则是
虚写, 写车夫“高大”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人越走越远形象应该越小,而他却“愈走愈大”,
大到“仰视才见 ”,宛如一座灯塔,一个巨人,超乎寻常,不同凡响,使人深受感染,把“我”
放在陪衬的位置,突出了 车夫形象的高大和品格的高 尚。


二是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再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实际上是写实的外貌在另一种情境下的
重新出现。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联想来实现,其目的,是表达思 念之情,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就运用了这种技巧。文章先实写,在车 站上亲眼看见
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写得很具体。然后在结 尾虚
实:“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只
有一句话,通过读信,激发情感,热泪盈眶,联想外貌,再现形象,将远距离的人物拉至近
前,既表达 了作者急切盼望再见父亲一面的思念之情,又强调了父亲外貌的个性特征,突出
了人物形象。
虚实结合,既可以虚和实紧密联在一起,同出于一处,像上面《一件小事》的例子,也
可以虚和实各自成 段,甚至相距很远,如上面《背影》的例子。但不管哪种情况,一般是先
实后虚,因为实是基础,有了实 ,才可以有虚,失去了基础之实,虚也就无立足之地。写作
时,要注意一点,就是要确定以谁为主,要么 以实为主,以虚补充;要么以虚为主,以实映
衬铺垫。

(六)着色点染法
所谓着色点染,就是将不同的色彩涂抹于所写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写色词
语来 表现人物的鲜明特征。着色的主要依据,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孔
乙已”,都是下 层人物,但着色就有区别,闰土终日劳动,因而脸色“灰黄”,孔乙已好逸恶
劳,所以脸色“青白”,这 就是他们的性格不同决定的。
人物着色的方法很多,既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轻描淡写;既可以多 色搭配,也可以单
色点染。总之要恰到好处,用色适度,自然成趣。着色点染法具体实施对象,不外乎三 种情
况:
一是施色于衣着,即对人物的衣冠鞋袜用色,突出人物的穿衣变化和生活习惯, 进而表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例如《傻二哥》中傻二哥的外貌,就侧重写了他的衣着及色
彩:“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用极为精短的文字,写出了傻二哥的简单穿着,不仅交代
了上衣的 款式和裤子的质料,而且对全身衣着的两种颜色,作了鲜明的点染,静写为主,上
“白”下“黑”,上淡 下浓,黑白分明,浓淡相宜,突出了傻二哥卖糖时朴实干净的特点。
二是着色于人体,即对人体的 外露部位用色,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征或变化,进而表现人
物的内在特点,外露部分一般是指常露部分,最 多用于着色的是头部,还有手、脚、腿、颈
等,在特定的情况下,胸、背也可以外露,也可以着色点染。 例如《榆钱饭》对丫姑的描写:
“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 光了脚丫子。”这里,
对丫姑的外部用了两种色彩:一是大辫子,“黑油油的”;二是牙齿,“雪白的” ,用色与上一
个例子相同,都是“黑”、“白”两色。但前者是写衣着,后者是写身体部位,前者静写, 后者
动写;而且这里用色还有强调,“黑”的情状“油油”,“白”的程度如“雪”,有形容有摹状,从
而突出了丫姑粗野而又美丽的特点。
三是既着色于衣着,又着色于人体,二者同时具备, 互相映衬,彼此关照,多方面地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潘虎》中对潘虎的外貌描写:“那大汉粗眉 毛,大眼睛,满腮胡
子,黑里透红的脸色,穿一身青布的普通对襟短装。”这里有两处颜色点染:一是脸 色“黑里
透红”,表明他健康、强悍、久经战阵,饱经风霜;二是短装“青”布,说明他穿着普通、简< br>单、平常,而又有特色。通过这副外貌,不难看出,主人公分明是一个充满豪气、干练勇猛、
粗犷 豁达的农民英雄。
着色点染法的运用,要注意两点:一是讲究“点染”,与画龙点睛一般,几笔见 神采,不
可随意涂抹,搞得人物是”万紫千红“;二是讲究色调与人物整体外貌的和谐性,如潘虎,眉< br>毛“粗”,眼睛“大”,再配色“黑里透红”,就很吻合。



(七)夸张渲染法
所谓夸张渲染,就是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对人物外貌进行夸大的描写 ,以达到渲染的
目的,增强艺术效果。
夸张渲染法的显著特点,是感情色彩鲜明,褒贬态度清楚,要么从正面涉笔,激情赞美,
要 么从反面入 手,无情嘲讽。正面涉笔的人物形象,总是高大的,鲜明突出的,给人以强
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七 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最后一次的外貌描写,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 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的擎着,像一支路标,
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既是外貌描写 ,又是细节描写,集中体现在他那一
只手上,对“手”的描写就有明显的夸张成分,它的高度,它的远度 ,“像一支路标”,近于舞
台上的特写造型,显得高大鲜明,从而突出了无名战士的忘我献身、渴望胜利 的坚强意志,
读到这里,人们无不深受感染,倍受鼓舞。
夸张渲染法有时则通过联想或假 设的方式,对某个实有人物或虚幻人物进行描写,达到
尽情渲染,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盘古开 天辟地》中对盘古的外貌捞写:“他口里
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 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
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 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 他的筋脉变成
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这
段文字,抓住盘古外貌“变”的特点,想象丰富奇特,渲染色彩很浓,突出了盘古的伟大力量
和 他“开天辟地”的巨大神力,进而歌颂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给读者以不尽的联
想和深刻的印 象,夸张渲染取得了最佳效果。
运用夸张渲染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初中语文课本里还有不少例子, 如《皇帝的新装》中
对皇帝穿着似有实无的“新装”游行时的外貌描写,夸张奇特,形象滑稽,荒唐可笑 ,巧妙绝
伦。
运用夸张方法描写人物外貌,要根据不同的刻画对象,采取不同的手法,运 用感情色彩
不同的词语。对正面人物夸张,要显示出歌颂的特点;对反面人物夸张,要能加强讽刺的力< br>量。写作中要 注意一点,就是夸张要适度,渲染要恰当,不能夸得过分,染得离谱,要符
合人物 的内在本质特点,符合人物的整体形象基调。

(八)设喻展示法
所谓设喻 展示,就是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展现,
使人物的此特点转换成彼 形象,以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联想,并加深印象和理
解。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是使人物的 外貌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设喻展示法的运用位置,一般在人物外貌描写的起笔或落笔。起笔出现 ,总喻而领起
定调,落笔出现,总喻而归纳形象,而又以后者为多。
设喻展示法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一性的,即只在人物外貌描写上用一次比喻,位置在起始、 收结或中间都可以,
本体是人物的衣着、特点或某个部位,但必须用在关键地方,以形象地显示所写人物 外貌的
特征。例如《花市》中对卖花姑娘的外貌描写,就运用了这种设喻展示法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这句话用在文章的最后,所用的两
个“像” ,前者概括,后者具体,本体都是“卖花姑娘”,再以她“笑微微”这一表情陪衬,以她
“站在百花从中 “这一情境烘托,字里行间,充满着敬佩之意,洋溢着赞美之情,突出了卖花
姑娘心灵美好、外表美丽的 形象特点,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是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多次运用比喻。既可以用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的外貌上,也
可以用在某一个人物的外貌上。如果是前者,就显示出彼此外貌各异的 比较,从而突出某个


人物的形象;如果是后者,则一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设喻展示, 以突出这个人物外貌的
多方面的特点。例如《看戏》这篇文章,就采用了后一种的设喻方法。文章集中写 了艺术家
梅兰芳同志的高超演技,通过对他的外貌设喻,突出了他光彩照人的艺术家形象。文章先设喻,写他演唱的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
身段中 ,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这里,表面看是对歌词设喻,实际上则表现了他演技的
娴熟及表情和身段的 优美。再设喻,写“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这是直接对人物外貌进行总体性设 喻,使这个人物外貌的美丽程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突出
了他的光辉形象,使人受到深深的感染,有助于 人物外在特征的显示。
设喻展示法是外貌描写手法与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结合,运用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种
修辞必须用在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上,而且要用在关键地方。二是多用明喻,暗喻少见,借喻< br>不用,一般有比喻词标明,以显示出比喻的运用。

(九)对比突现法
所谓对比突现法,就是通过某个人物今昔外貌的不同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人物彼此
外貌差异的对比, 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命运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 是进行横向外貌对比,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人物外貌的
不同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人物之 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形成一定的形象跨度,以突
现某个重要人物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如《 花市》中所写的三个人物外貌,就
运用了这种对比。先看那“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 子,紫花裤子,敞开怀,
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他有时“眨眨眼睛”,“捻着胡子”,若有所思,有 时“咧着大嘴笑”,
“呵呵的笑”。再看那“年轻人”:他“眉清目秀的干部打扮”,“手里摇着黑色纸 扇”,“似笑非笑”,
有时又 “哈哈大笑”,最后“睁大眼睛”,“气得脸色发白。”这两个人物的外 貌,既有年龄上
的对比,又有身份上的对比,还有情态上的对比,与此同时,作者还着力刻画了主角卖花 姑
娘的形象,与他们同样存在着对比,她的外貌是:“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
爱 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她“手里拿着一块小花手娟,在怀里扇着风,冷冷地注视着
年轻干部的行 动。”这里,不难看出,老头纯朴憨厚,而性格刚直,年轻人见缝插针以钱势
压人,小姑娘善做生意而讲 究信用。在老头和年轻人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衬托下,小姑娘心灵
美与外表美和谐统一的可爱的形象得到了 充分的展示。
二是进行纵向外貌对比,即通过某一个人物过去与现在外貌的不同描写,来突出人物 的
性格变化和命运的发展。例如《故乡》这篇小说,就写了闰土两个阶段的外貌特点,形成了
鲜 明的对比。第一次:“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他“紫色
的圆脸,头戴 一顶小毡帽”。第二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
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
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 树皮了。”这两次外貌描写,都写到脸部,
头部和手部,对比的内容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通过闰土 今昔脸色的不同,所戴帽子的
差别以及手部特点和手中物件的各异,展示了闰土命运的巨大变化,突出了 中年闰土的悲惨
情景。
运用对比描写人物外貌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有重点。两次或两次以 上的描写不能平分秋
色、同等重要,要有所侧重。要把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特点、最能反映主题的那个方面 作为重
点详写,其他略写。
(十)服饰烘衬法
所谓服饰烘衬法,就是通过描写人物 的衣着以及装饰,来烘托和陪衬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刻
画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一个人的服饰是其外表的 东西,它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人物的身


世、处境、心态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什么样 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佩什么样的服饰,是
有规可循,很有讲究的。客观生活如此,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 外貌也应如此。
用服饰烘衬法描写人物外貌,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一定的顺序。 人们的服饰虽千变万化,但位置却大体相同。先写哪个后写哪个,
要考虑周全,或从上到下,或由服到饰 ,要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服饰,来确定合理的顺序。
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所写的人物有一个层次清晰的印 象。例如《老杨同志》对老杨的服饰描
写:“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 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
重。”这里,写人物的服饰就很有层次。它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先写 “头上”,再
写“身上”,最后写“脚上”;写身上是先写上身“衫”后写下身“裤”,从而突出了老杨 同志艰苦
朴素,关心群众这一可亲可敬的形象。
二是要进行服饰比较。人是活动的变化的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服饰也
会不同,服饰的不同又反映了人们的外貌不同和性格变化。 写好这些服饰的变化,也就能表
现出人物的变化。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显得健康、淳朴、充满朝气;中年时,“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 件极薄
的棉衣,浑身瑟索着。”原先的少年闰土全然不见了,一个饱经风霜、受尽剥削,在困厄中
苦苦挣扎而又显得麻木的中年闰土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一效果。就是通过人物服饰今昔的差
异比较显示 出来的。
三是要有重点。服饰描写,不能从头至脚无一遗漏,那样,既易落入俗套,又显得繁杂,
这就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重点的确定要因人而易,最能表现人物 性格和本质特点的服
饰一 定要写,详写,反之,略写即可,甚至不写。例如散文《背影》中“我”的父亲,他的特
点是慈爱善良而 生活俭朴,为了表现他的这一特点,作者就着重写了他的衣着,而且是从背
后来写的:“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且,先后展示了两次。至于
他的鞋裤等,就没有用墨。这就抓住了特 征,抓住了重点,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生
活的质朴。
用服 饰烘衬法描写外貌,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运用时要有所选
择,不能张冠李戴, 李 服张穿。如老杨同志那二斤半重的“硬鞋”,绝不能穿到闰土的脚上,
朱自清父亲的那件“黑布大马褂” ,也不能穿到中年闰土身上,要讲究服饰与人物身份和性格
的一致性。

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岳飞满江红全文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音乐教学计划


xiwang-有朋自远方来的自


羊年春联-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


生活准则-德尔维奇奥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哈7下


赢在专注-早开的红梅


竞选劳动委员演讲稿-三字经mp4下载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01: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9887.html

(完整版)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