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人教版教材介绍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2 01:21
tags:莲文化的魅力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句型-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2021年1月12日发(作者:汤时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语文
(七至九年级)》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 顾振彪
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
“三个面向”的指示, 根据教育部制定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br>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
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 性相统一的
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
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
实践活动,使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
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
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 自然、人与社
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
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两部分。
1.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
索。
遵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 和语文课程
标准的精神,语文教材应强调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 利用学生
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基本知识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教材中心
主义”的倾向。
实际上,语文要贴近生活,早在20
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流行的口号。
人们认识到,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
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
部分。联 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
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
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 致用和学文育
人。早在1990年起我社编写出版的义务
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开始了以语
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的尝试,但
当时主要体现在第一册。


现在 ,从课程生态学的视角,进一
步提出语文回归生活,要求教材尽可能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今 后的发展出
发,关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教
材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让学
生在与生活、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中学
习语文,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
得个性的健康发 展。
2. 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语 文与生活的联系”中的“生活”,
包括社会、自然以及自我。每一个学生
都是社会的人,处在自 然界中的人,又
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按照这三
大板块组织单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 /p>


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
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
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
肯定自我价值 ,发展兴趣与专长。总之,
使学生从三大关系中学习语文,发展个
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得到提 高。
在1990年起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
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是“社会”和“自
然” 这两大板块,“自我”这一板块非
常薄弱,这显然是一大缺陷。人们常说,
世界上最困难的事, 莫过于认识自己。
现在中学生中时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
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 br>己而引起的。应该让学生在学校中感悟


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
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而语文
教材在这方面 应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因此,在这套教材中,“人与自我”与
其他两个板块平起平坐,“三分 天下有
其一”,这是顺理成章的。
3. 每个单元由阅读与综合性学
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组成。
这套教材的阅读部分,以阅读能 力
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
(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
把握意 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
为显性标志,同时以各种常用的阅读技
能与上述能力发展线索相 配合,进行专


题设计。例如,对朗读提出“美读”的
要求,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 作品的情感
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通
过略读、快读等技能实践,大体感知课
文内容,理清思路,学习迅速提取信息;
通过精读、默读等技能实践,体味和推
敲重要词句的 意义和作用,学习从各种
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入鉴赏性、评
价性阅读。
这就是说 ,这套教材阅读部分的编
排,外在线索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内
在线索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每个 单元的
阅读专题的设计,两条线索是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的。全套书的阅读部分,从外
在线索说,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


从容易到繁难。从内在线索说,大致上
分为三个阶段,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
阶段,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
把握文意、理清思 路、体验情境、揣摩
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发表见解、
作出评价等。八年级上、下册为第 二阶
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记叙文、
说明文、抒情文的文体、语体的特点,
培 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
力。九年级上、下册为第三阶段,在前
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结合文学作品和议
论文的文体、语体的特点,培养欣赏文
学作品和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至于培养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则贯穿全套书
始终。可以看出,在内在线索上,也是

< br>由易到难、从浅入深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与本单元中的阅读部分密切 照应,在内
容上是互相勾连的,它是本单元的有机
组成部分。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部分以“人与自我”为主题,选编
了五篇与认识自我、热爱生活有关的课
文。“综合性 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就与阅读部分相照应,以“这就是我”
为主题,设计了活动内容。 < br>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阶
段目标中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的一个项目。这 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
所未曾有过的。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主
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 写听


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
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 合。
全套书的综合性学习,按照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编排。
4. 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
习之中。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一般分为
阅读、写 作、口语交际三个系统。这套
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一方面与阅
读结合在一起,例如七年级 上册,在课
文后的练习中安排了十几次作文和近二
十次口语交际;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这样编排,既
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简
化头绪,突出 重点,又便于在实践活动


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应从知
识和 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过去的教
学大纲虽然也提出语文 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但在实践中往
往只强调知识和能力。现在课程标准把< br>课程目标定位于三个维度,就把语文教
育的主要任务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转
变为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这
个精神,这套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的取舍
和确定,都尽可能兼顾知识和 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1. 每个单元的主题,都 具有丰富的
人文内涵,便于在教学中达到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整套教科书共36个单
元,有36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
大母题中,选 取的一些基本的生命命题
或精神命题。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主
题: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 景物、
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它们
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
对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美好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思想方法都有 不可低估的作用。同
时,由于它们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
题,因此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 有


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
习语文的效率。
2. 选文 以经典为主,使学生打破时
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
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 生在生命
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
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这套教科书选取了许多我国古代、现当
代和外国的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例如
古代的孔子、孟子 、庄子、墨子、司马
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
陆游、辛弃疾、施耐庵、罗贯中、曹雪
芹,现当代的鲁迅、郭沫若、巴金、老
舍、曹 禺、艾青,外国的莎士比亚、契


诃夫、杰克·伦敦、莫泊桑、茨威格、
普希金、 高尔基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
是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是不同
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的,有文学
的、历史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
它们不只是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
家对话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
突破原先狭小 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
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
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 风采,
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
略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
升 精神境界。
3. 单元、课文前的提示和课文后的


“研讨与练习”,也尽可能 兼顾知识和
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单元提示一般先从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方面,然后从过程和方法、知
识和能力两方面,激发阅读兴趣,指点
阅读门径,提出 阅读要求。例如,七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提示说:“学习这个
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 领会
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
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
能力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
步读出语气。”应该说三个方面都兼顾
到了。课文后的“研讨 与练习”,同样
十分注意兼顾三个维度。课程标准中课
程总目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注重情感< /p>


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属于情感态度
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具有独立阅
读的能力”“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
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 言文”,
属于能力方面要求。“研讨与练习”就
处处按照这些要求设计题目。例如,七
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的“研
讨与练习”,一共三道题: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
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的意思。(一共6句,略)
二、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
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这一问
题。
三、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
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不难看出,这三道题 兼顾了课程目标的
三个方面。像这样的“研讨与练习”在
整套语文教科书中一以贯之,形成系列 ,
它既体现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既强
调结果,又重视过程,把人文修养的培
养寓于 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语文能力
的提高过程也是精神文明的培养过程。
4. 这套教科书“综 合性学习·写
作·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目标就是从


三个维度设计的。全套书一 共36次“综
合性学习”,所设计的活动主题,都是
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学
生“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及社会生 产、生活问题。例如七年级
上册的“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感
受自然”“漫游语文世界”, 八年级上
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
满爱”“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这些主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全
方位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
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三大关系中发展个性。具体说来,
这36次活动,几乎每一次都要 求学生通


过调查访问,以及从报刊、书籍或其他
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整理分析 资料,
研究分析问题,有的还要求写出简单的
研究报告,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
等 展示学习成果,意在培养运用语文的
能力。在这中间,重过程,重参与,都
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 、善于合作;重方
法,重体验,各个环节都主张学生要善
于把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在这
个过程中,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
外大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热心公益
活动,体 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升精
神境界。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
球奥秘”,就要求学生搜集 、研究关于
月球的资料,参观访问天文台、天文馆,


开展关于月球知识的擂台赛 ,写出以月
球为话题的作文。这些活动,对培养学
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些活动一般都要分小组或者全
班合作进行的,需要组织、协调、互动,
对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用的。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学 生丧失了主体性,
处于被动地位。在全世界都高呼“让学
生学会学习”的口号声中,这种状态再
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次语文课程教材


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 br>次学习方式的革命。为此,这套教科书
在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作了较
大的改革和 创新。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的重要途径是综合性学习。这套教科书
把综 合性学习放在显要位置,与写作、
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全力突出语文学
习的自主性、合作性、 探究性。
自主性。这套教科书36次“综合性
学习”,都是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和需要
出发,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在确
定与不确定之间。教科书只是大体上有
所建议,具体的则 没有定死。例如,八
年级上册的“让世界充满爱”,只是设


置了三个活动的情境 ,提出了大致要求,
至于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步骤,都
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学 生
可以在三个活动中任选一个,口头发言
可以各说各的,作文可以围绕话题自拟
题目, 自定写法。又如,八年级下册的
“献给母亲的歌”,尽管活动的层次比
“让世界充满爱”复杂得 多,但对活动
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也没有规定死,
也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 br>学生可以在教科书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活
动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若干活动,对
这些活动的 内容可以作适当增删,活动
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提高或
降低。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 ,还可以


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随时作调整,
以追求最好的学习效果。 < br>这套教科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
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
亲身体验,包括自 然、生活、社会等各
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例
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就 是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感受自然”,就
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
自然。 又如七年级下册的“马的世界”,
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感受马文
化的熏陶,积累、梳理 马文化,力求对
“马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新的
发现。总之,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写
作·口语交际”部分,倡导自主学习,


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 br>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合作性。这套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在突出学
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
合作性。在3 6次活动中,都给学生群体
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
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 学生在活
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
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
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
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例如,八年级上册 “莲文化的魅力”,
这是给学生群体的任务。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活动,去搜集关 于莲的资料,参观
莲塘荷池,还在组内讨论,甚至争辩有
关莲的各种问题,分析莲的信息,还在
班上召开莲文化交流会,进行关于莲的
诗文朗读比赛。这些活动,都需要同学
们互相配 合、支持,在协商、合作中才
可能顺利展开。这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合
作精神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探究性。这套教科书的“综合性学
习·写作·口语交际”,鼓励和帮助学
生自己探究问 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
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 合于自己
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自
己探究获得的答案可能错了,这可以通


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
方法,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
敢 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
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的尝试。
例如八年级上册“世 界何时铸剑为犁”,
鼓励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搜
集关于战争的资料,在书店、图书馆 、
网上查找,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
争遗址,访问健在的革命老人,阅读战
争题材 的文艺作品。鼓励学生分析、研
究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日战
争、对科索沃战争发表自 己的看法,提
倡不同意见的争论。鼓励学生关注当前
的战争,也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番,以养成自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良好习


惯。
在这套教科书中,除了“综合性 学
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特别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外,阅读部
分尽管 没有标上综合性学习的字样,实
际上也贯穿着综合性学习的精神,也注
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主张自主阅读,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
抛弃过去把课文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硬< br>灌给学生的做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
教师、同学的互动中自行探究课文,不
仅注意探究 的结论,也注重探究的过程。
所有单元、所有课文的学习目标,
都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在单元、
课文提示中,只是对学习目标大体上指


个方向,提出建议,具体的目 标则是由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确定。例如,八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示中说:“让我
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
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
些课文,从中了解 叙述语言的特点。”
只是大体上指出:感悟“爱”,了解叙
述、描写,揣摩记叙文语言,至于具 体
的怎样感悟,怎样了解,怎样揣摩,感
悟、了解、揣摩到什么程度等,学生可
以在与 教师的互动中自行确定。
所有课文的“研讨与练习”,在保
证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 基础
上,增加了开放性练习,突出了“探究”
“体验”“讨论”等练习方式,部分练

< p>
习还有拓展性内容。所有开放性练习,
不搞一个问题一个答案,而是倡导多向
思维 ,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激发学生
的灵性和悟性,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信客》一文后的 练习:“试写一
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藤
野先生》一文后的练习:“展开合理想< br>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
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都是富于
探究性的。 又如,《背影》一文后的练
习:“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
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 亲这么照
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
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可以与
大家讨论一下。”像这类练习大多数课


文都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培
养 他们的创新精神。
此外,教科书还适当引进当代社会
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提倡有条件的学生< br>在网上阅读、检索、写作和交流,以促
进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
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语文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语文
教科书的编写,一般是把语文课内容分
解成几十个以致一 百几十个知识点、能
力点,把这些点分配到各个学期,按照
这些点去寻找课文,然后再编写课文 练
习、提示之类。这套教科书的编写,简


化头绪,突出实践,从识字写字、阅读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
面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知
识能力 三个维度的目标,把教科书分成
“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交际”两个部分,着重在 实践中培养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套教科书建立的是一个综合实践
活动 体系。就阅读来说,强调学生要
“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
读、浏览,总之要多读, 反复读,要读
得熟,以至背出来。在读的过程中,主
张学生去体验、感悟、理解、评判,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以往由教师把
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以大量的空洞的


理性分析排斥个人感悟的做法,一概抛
弃。这套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课文提示、
课文后的“研 讨与练习”,都力图引导
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达到三个维度的
学习目标。一句话,让学生从阅 读实践
中学会阅读。
就写作、口语交际来说,与综合性
学习整合在一起,可以在实践 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
往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往往是先讲
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说一段话或写一
篇作文,有人称这样的教材是知识体系
教材。事实证明, 这种体系对提高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效果不是
很好。因为这两种能力的提高,更要 借


助实践。这套教科书把写作、口语交际
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避免了知
识体系教材的弊病,而且遵循了语文教
育的规律。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
习整合起 来,就不囿于教科书,就突破
了课堂,不限于老师讲解,完全与生活
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学生生 活的一部分,
变成了学生的精神活动、生命活动。这
样,学生不再把写作、口语交际视为一种负担,是苦差事,而是感到写作、口
语交际有用、有意义,就会兴味盎然地
有责任心地去 写作,去说话。过去老是
苦于写作无材料、口语交际无话题,只
好搜肠刮肚,没话找话,甚至搞 文字游
戏,现在却是有写不完的材料、说不尽


的话题。例如,“成长的烦恼”“ 让世
界充满爱”“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等
等,这些话题写得完、说得尽吗?近两
年的 实验已经证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写作和口语交际,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 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科书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
开放性,指这套教科书的内容和形
式都注意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和
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
习、书本学习和 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语
文教科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
是使学生以语文教科书为切入点, 从教
科书引发开去,全方位地学习语文。从
这套教科书学习语文,也从其他课程,


从家庭、社会、自然以至时时处处学习
语文。从教科书课文的练习、从各次综
合性学 习,都不难看出这套教科书的这
个特点。
教科书内容本身也具有开放性。例
如对文学 作品课文的解读,始终引导学
生保持开放的心态,提倡多样化的理解
与体验。连名家名作也不例 外,对鲁迅
《风筝》、朱自清《背影》、郭沫若《雷
电颂》等,都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在与课文的对话
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碰撞而不断
修正、深化自 己的认识。
弹性,指这套教科书为学生个性化
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教科书中学习


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课文分
精读、略读,分课内读、课外读,练习
分 必做题、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自主选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
语交际”部分,内容 一般都安排较多,
供师生选用。作文和口语交际,大都不
限定题目,少数命题,也尽可能设计若
干个,让学生挑选。至于课外古诗词背
诵和名著导读,更可以由师生灵活处理。
此外, 除教科书外,还有配套的自读课
本、音像、多媒体、网络等系列教材,
以供选用。不仅如此,教 科书中的所有
内容和活动设计,师生可以作增删、调
整、变动,就是说,可以以这套教科书为平台,重新编写和设计更为适合自己


用的教科书。这种教科书,可以充分利
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资源,体现本地区
的特点。
这套教科书的这种弹性,保证了它
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
条件的师生的需要。教学条件好的、可
以多学一些、学深 一些,使学生吃得饱;
教学条件差的不妨少学一些、学浅一些,
使学生吃得了,但也可以达到课 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所谓“保底不封顶”。
它给各地区的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
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
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

英语文章网站-司法局工作总结


未来的能源-公交安全


我身边的好老师作文-花草树木的成语


说不出爱你-兔子回家


讲不完的故事-全等三角形ppt


zhanzheng-2017年教师节


小学生竞选班干部演讲稿-菩萨兵


优美语句摘抄-清明节祝福语



本文更新与2021-01-12 01: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6558.html

人教版教材介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