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初中作文 >

最优美的文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9 18:01
tags: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马宾)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 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
厚,
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
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实际测量

































1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21
厘米、宽大约是
14
厘米、厚有
1
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1
: 因为
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
21
个指甲长那么 长,数学
书的宽有
14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
1
个指甲长那 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
、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

1
、认识尺度上的
1
毫米有几长。

2
、闭上眼睛 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米,你发现了什么?

3
、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
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 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
10

1
毫米。

板出:
1
厘米
=10
毫米

七、巩固发展

1
、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
、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教材第
4
—第
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
、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3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
、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
、全班交流。

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 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
不方便)

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

1
、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 厘米

1
分米。

板出:
1
分米
=10
厘米

2
、让学生找 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

4
、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

5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
、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
、练习一的第三题

2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
)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
)一张床长
5
分米






3
)小明高
14
分米






4
)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3
、填空:

5
分米
=


)厘米
=


)毫米
30
毫米
=


)分米

40
毫米
=


)厘米
=


)分米
2

=


)厘米

4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4
题教和第五题。

5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
、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
、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

出示老师制作 的第一块路标,
让学生理解、
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
6
千米的含义,< br>
3
、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
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

4
、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
6
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
1
千米,
1
千米
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
1
千米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200
米,
5
圈就有
1
千米。

1
、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
5
圈约有多长。

2
、让学生动手测量
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
千米
=1000


3
、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
1
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
)练习二第二题


2
)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
页例四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2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
1
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让学生说说
1
千米有多长,
1
米、
1分米、
1
厘米、
1
毫米呢?

2
、填空:

1
千米
=


)米
1

=


)厘米

1

=


)分米
1
分米
=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进行测量)

1
、到操 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00
米有多 远。

3
、汇报:



1
)请学生说一 说你走了
100
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
1000
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
)提问;一个小组量出
100
米,
10
个 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
100
米?是多少千米?


3
)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
、体验
1000
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
1< br>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
千米有多远。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出示情景图:

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 图,小精灵
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
、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
(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
厘米,
5
分米)下面这里有很
多把钥匙

4
分米、
4
毫米、
5
毫米、
4
米、
50
毫米)

你会选钥匙 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 标上:
3
千米、
5000
米)
,下面这里

4把钥匙(
3000
米、
300
米、
5
千米、
5 0
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
5
千米-2000
米、
1000

+4
千米

6
把钥匙分别是:
3
千米、
5
千米、
3
米、
5000
米、
5
米、
3000
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
、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

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
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
请同 学找一找,
谁跟谁是同一
胞。

3

摘苹果
(出示 苹果树,
树上挂有很多苹果,
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
算式)
4
、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
200< br>千米。他们早上
8
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
50
千米,中午12
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
页至第
13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重量概念。

2
、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
)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 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

、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

、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 少千克?

2
、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 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
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

3
、认识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师:< br>(
1

牛妈妈、
马爸爸、
猪姐姐、
熊哥哥能一起过桥 吗?请同学们打开书,
翻到第十一页,
看第十一页的例
6



2
)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
)汇报;

4
、小结:

1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

1

=1000
千克

5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
7
2
、汇报

3
、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
、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
、复习长度单位:


1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
1
千米的长度。

2
、复习质量单位


1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
1
克、
1
千克、
1
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
、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
、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
8
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 br>生
1
: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
40
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 大约是
2
千米。

……

三、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
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 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
位的加法题
.
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而且在前 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

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
加上进上来的
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 ,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
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 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
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
98+25
的结果
(
允许有各种方法。
)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
8
根和
5
根怎样加?给
8
根 小棒凑几根就是
10
根?
(8

2

3

13)
满了
10
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
10

1
根捆成< br>1
捆,也就

1
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 捆小棒,
9
捆加
2
捆再加这
1
捆,一共有
12捆小棒

3
根。

指着图问:
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
满了
10
根就捆成一捆,

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
1
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
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
(个位和个位对齐,
十位和
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
同桌口述并检查,
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
做进位加法时,
是否漏写
1
或忘加
1


做一做

1
、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
、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
、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

地球仪
85< br>元,
书包
48
元,
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3
位数加
3
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3
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十,要向前一位进
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

1< br>。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
、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
、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
、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 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
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 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 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
进位1。

巩固发展

师:通过两节 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
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 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
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
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 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
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 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
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 最少呢?你是怎
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
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
楼高209米,
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 ,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万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

80

7




35

8




63

4




26

7



42

5




43

6




32

9




65

9


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

54

21



79

37



65

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
、教学例题
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 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 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 地图上
表有吗?

问:
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
应 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
22
页的图与
2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
成了 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
、教学例题
2
师:现在我们把
517
改成
50 7
,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 确的结果,
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
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
的方 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 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
成功。
(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 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
、独立完成
25
页第
1

4


4
、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473




- 2538






847








238




145




4786





675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24
页例题
3
(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
、填空:

78=80
-(


87=


)-(


99=


)-(



198=


)-(


297=


)-(



提问:
78
接近哪个整十数?

87
等于几十减几?
99
接近多少?
99
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

挑选两组学生比赛:
男女生分别选出
6
名同学参加接力赛,
谁先算好,
即可得到“优胜小
红旗”
(课前已准备
)男生组



574+200



453

300




456+198
725+79
748

97 356

299
女生组:
574+200 453

300 456

200

2 725+80

1
748

100+3 356

300

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 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
特点。
(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 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
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 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
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三、新课教学;

四、
(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五、
1
、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六、出示例
1

113

59

1
)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 br>)
想可把
59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
60
后结果怎样?为 什么会多
1
?多加
1
后应怎样?
师板书:多加
1
要 减
1

3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 113+60

1 =172
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4
)如果加
7 9
应看作多少?加
89
呢?加
99
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 近整百数的
简便算法。

2
、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
2

276

98

1
)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276

98
= 276
+(

)-(



=






2
)为什么加上
100
又减
2



(启发学生回答多加
2
要减
2
,师板书)



3
)如果把
98
改成
97
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 一试:

276

97 = 276

100

3 = 373

4
)为什么减去
3
?板书:多加
3
要减
3
。< br>
3

小结:
当加数是接近整十、
整百数时怎 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
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4
、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

87=156
+90 ○ □=□

74

198=74
+200 ○ □=□

5
、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


(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
3

165

97
< br>(
1
)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97看作
100




2
)想看作
100
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
多减
3
要加
3




3
)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165

97=165

100

3=68


4
)如果多减
2
,应怎样?多减
1
呢?


师板书:多减
2
要加
2

多减
1
要加
1


5
)想 :
165

100

1=165
-(





6

小结:
减数是 接近整十、
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
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br>

(三)看书质疑


完成第
38
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
、电脑出示填空:


例:+
89
看作(加
90

1




198
看作(





97
看作(





299
看作(





299
看作(



2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

126

68=126

70

2
b

98

67=67

100

2
c

253

99=253

100

1
d

142

89=142
-< br>100

11
3
、想一想、填一填

276
+(


=276

200

3
435
-(


=435

300

2



)+
267=267

100

3
534
-(


=534

300

2


4
、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

98 98

299

四、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

在计算加、< br>减法时,
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
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4
、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5
、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 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
(挂图
1
)我们 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
1
中你看到了什么?


1
:从图
1
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
135
元的运动服和一双< br>48
元的运动鞋。


2
:从图
1
中我看到 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
200
元。


3
: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
135+48=183
(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 br>1
:我用
183-135
,看得数是不是
48

< br>生
2
:我用
48+135
,看得数是不是
183
。< br>

3
:我用
183-48
,看得数是不是
135< br>。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
27
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全课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 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 方法的交流,让学会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
昨天,
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
妈 妈买家里东西,
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1
:爸 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
165
元钱,爸爸付
200
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
元。


2
:……

师:同学们,调查得 真多,
(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
200
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
共 要
183
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
200-183=17
(元)

2 0 0
- 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 br>1
:我用
200

17
,看是不是等于
183



2
:我用
17
加上
183
,看是 不是等于
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
28
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 br>用
0

1

2
,……9
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 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9
页到
31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


2
、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ü

6 3 4 3 5 9 6 6 3 4 0 4 8 6 9 2 3
9
-1 8 4 + 4 7 1 - 2 8 2 -
1 8 6 -
5 7 8 +
5 7
1
5 5 2 8 3 0 8 4 5 3 1 8 2 9 1 8 0
0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
、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837330
1081937230
1
4
、教科书第
30
页,
6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5
、教科书第
31
页,
8
小精灵说:用
500< br>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6
、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7
、作业:

①第
29
页,
3

4

30
页,
5

7
②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2
页、
33
页。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设计: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①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 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
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 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
1
: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
2
: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
3
: 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
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 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
0
的连续退位。

小组
4
: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组
5
: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 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
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1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1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1



2
: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生: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 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
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 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
方?


1
:我提醒大家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


2
: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
少一。


3
:我觉得计算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细。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生:能!

②反馈测试,灵活
]
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 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
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
(笔算加法、减法题 各
4
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
8
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

44 2 3 5 0 0 5 0 1 3 0 1
+ 3 4 9 - 4 5 3 + 3 8 9 - 8 4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
126< br>车,中层
157
车,下层
95
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课件出示

900
个鸡蛋孵小鸡,
上午孵出
337
只小鸡,
下午比上午多孵 出
118
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37+118=455
(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37+445=792
(只)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900-792=108
(个)

●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第三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
34
36
页上的例
1
、例
2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 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
类。

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
、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

同学们,
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你喜欢什么运动?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
积极参加
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
、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
1

(认识四边形)


1
)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
)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
、教学例
2

(给四边形分类)


1
)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
36
页的“做一做”中的第
1

2
题。

四、全课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
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
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 br>分出不同的类型。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
37

38
页上的内容,完成第
37
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手 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
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
、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
、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
)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 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
自己的感受)

2

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
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形,
然后
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
)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
、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
、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
、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 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
1

3
题。

2
、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
5
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
41
页上的例
1


教学要求:

1
、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
.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
.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
.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
.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 ,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
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
.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 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
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
你能举出一 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
.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
.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 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
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

五、
]
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2
页—
43
页例
2
、例
3
以及第
44
页练习十的第
1

2< br>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 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做周长?

2
.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
.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
.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 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
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
.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
.巩固

⑴ 6
分米
8
厘米
2
厘米
1
厘米


3
分米
8
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
5
分米,宽
4
分米,在它的 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
4
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5
米 ,宽是
3
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

教材第
44
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
.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
.课本
44
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
.用
2
个边长为
1
厘米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
.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
2
分米,用
90
厘米长的绸带 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
90
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
.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例
4

5
46
页练习

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 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
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用手比划一下
1< br>米、
1
分米、
1
厘米和
1
毫米分别有多长。

3
.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
8
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 画得最准确。

4
.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
.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
.教学例
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 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
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
.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
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
P49
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
(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
、教学
P49
的主题图。


1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
P49
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
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
)各组代表汇报。


4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
这是某个校园里 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
4
面不同颜
色的 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
运动场上每
4
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
篮球场上每
5
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
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
3
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
)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
,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 议一议。

2
、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
)学生汇报。
(略)


7
)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
(略)

3
、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
15
个△。

1
、每份
3
个,共几份?

2
、每份
4
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
、每根
5
个,共几份?

4
、每份
6
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材
P50~~P51
上的内容。和
P53
练习十二第
1

2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
(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
、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1
、教学教材
P50

1



1
)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

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
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 5 …………………5

3
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
)自主探索,汇报结果。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 义和竖
式的写法。


2
、学
P51

2

(有余数的除法)


1
)采取例
1
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
2 3
盆花,每组摆
5
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4 ∶

5/ˉˉ2ˉˉ3ˉˉ ∶

2 0 ∶


ˉˉˉˉ 3ˉˉ…………………余数


2
)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
)注意:
[1]
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
、教材
P51
。“做一做”。


1
)先填一填。


2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
)订正错误。

2
、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2]

[3]


3
、作业练习。


1
)找病因(并改正)


2
)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4
、完成教材
P53
第一题。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清明节的手抄报大全-元宵习俗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8: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0565.html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