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0.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正如很多人所认为的,艺术应该是美的创造活动,因此,有了
“纯艺术”
的说法。
但实际上,
艺术无论从其起源还是从其内容来讲,
都不应该仅仅看重 如今叱诧着风云的所谓“艺术家”们。
诚然,
那些独具创造力的天才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但毕竟以“ 艺术”
作为自己的职业的人是很晚近才出现的,从远古以
来,
艺术都是以某种实用的功 能而存在并发展着:
从原始的祭祀所需,
到建筑装饰,再到广告设计等等。欣赏艺术,不应该跳 到作为晚辈的
“纯艺术”中,而应当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去体会。我觉得,艺术
应该首先是“ 美”的体现。艺术作为一门学科所要研究的就是“为什
么要体现‘美’
”
,以及“以什 么方式来体现”
。
在英国人
ch
写的这本
《艺术的故事》
(
The
Story
of
Art
)中的导论里就是这么说的,所以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除此之外,在这篇导论中,他还表达了一种如何欣赏艺术的看
..
.
法。 这个观点正是从他的“何为艺术”的前提中引伸出来的:既然艺
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 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
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
Gombrich
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
是如何做到 “合适”
,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
重的。
艺术无处不在。
1.
“与我们不同的不是他们的技艺水平,
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
”
——奇特的起源: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看完这一章,对很久以来关于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的优劣的疑问
有了一种令我信服的解释。
大概现在绝大多数非艺术专业的人都会觉
得“艺术”就是指的西方艺 术,从
14
世纪的乔多开始。因为小学的
美术所教授的就是那种风格的作品:
真实是第一位的。
但只要看过我
们祖先的绘画,
不论是人物的还是自然风景的,
不能不承认那也是一
种美,
对我来说,
特别是
《水村图卷》
那样的 描绘淡雅的风景的作品,
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美术的伟大和非凡。
看过《清明上河图》的人肯定不会说里面的人物画得很真实,
..
.
一个 个粗粗的,
除非我们的祖先就长得那样。
还有水浒的那种古老的
绣像,
怎么看 也和照片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它们独具的美感还是有的,
甚至一看到这些人就能想象到他们的生 活。
现在已经很难知道为什么
古时的艺术家们要把人画成那样,是水平有限吗?有一点恐怕要承
认,
基于透视效果的画法是近代欧洲艺术发展的产物,
但由此得出我
们的祖先 不清楚人究竟什么模样的结论恐怕还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正是这一点总让我疑惑不解:美,毫无疑问,却不能真实。
看了本章
Gombric h
的描写,
特别是对于艺术起源的描写,
我大
概明白了,艺术原本并不是为了 再现现实的。很多原始人的作品,离
他们的真实所见差距很大,
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能描绘他 们的真实
所见,而是因为他们所要描绘的本来就不是真实的东西。
Gombrich
认 为艺术作品都是有明确用途的,
比如原始人画动物,
很可能就是希
望借此狩猎收获更丰 ,原始人画鬼面具,可能是为了避邪。从这种艺
术态度往后发展,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所描绘的东西越来越 趋近于真
实,
而很可能越来越切实的逼近作者的内心。
正是这种态度造就了中
国古代艺术的成就;也正是后来发展出来的“逼近真实”的态度使我
们觉得非西方的艺术是
“落 后”
的艺术——这种落后是技法上的落后。
Gombrich
以他的所见和所感断言,原始艺术家所缺少的并不是
技 艺水平,而是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所难于理解的态度去创作。
..
.
正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祖先对于艺术的思考方式 不同,我们才有
必要保留我们祖先的成就,
以使我们不断从中能得到启发。
谁有能断< br>定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就已经达到了思维的完美顶峰呢?以前觉得,
南美的原始文明的绝灭并没有 西方很多历史学家、
社会学家所强调的
那么可惜,
一种被证明是
“落后”的文明的绝灭并不见得就会影响
“现
代”文明的进程。
但是现在我似乎逐渐明白了 ,强势文明不见得就是
终极文明,
所有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类型都有其可资借鉴的地方。
灭绝
了的文明也许里面就包含着更完美的文明的要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消失了的克里 特岛文明,
这种公元前
2000
年到公元前
1000
年之间的
文明类型以其优雅、
灵动而区别于同时期以严谨文明的埃及及类埃及
文明,从其艺术作品中也 能窥见一斑。而这种文明已经绝灭了,据猜
测正是因为他们不恃武力而被来自北方的“野蛮民族”灭绝了 。
重视不同的艺术风 格并不意味着敝帚自珍,而是一种开放的、
无偏见的、甚至是谨慎的态度对待我们所接触的所有美的东西 。
2.
“当时最关紧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
”
——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埃及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祖先,而欧洲又以希腊为学习的模板,
..
.
但埃 及风格又与近现代的欧洲艺术风格迥然不同。
它是
“艺术的目的
是艺术的风格区别的原 因”的最好证明。
埃 及艺术的特征是
“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
,
犀
利观察的结果并 不是真实再现,
而是让自然尽可能详细、
完整的被描
绘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人物 像,侧面的头、正面的眼睛、正面
的肩膀、侧面的躯干、不分左右的脚,而且每一幅画均是如此,非常< br>严格。但同时,
在构图上又非常和谐,以致于移动任何一个部分都会
失色不少。
严格和活泼有时很难共存,但正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样,
严格往往必须先于活泼出现。希腊艺术的活泼也不是一挥而就的。
本章还提到了似乎超前(相对于埃 及艺术)的克里特艺术,自
在优雅是它的特征,
如果不是克里特文明灭亡的太过迅速,
它对希腊
文明的影响应该会更大,
从而发展出与埃及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
来。
相比之下,美索不达米亚 的艺术就没有没有那么出名了,它没
有金字塔流传下来,
也没有丰富的墓葬和庙宇,
但 实际上它的艺术成
就也是非常出色的。
可能主要是因为文明没有如埃及一般连贯,
而且
它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而很多古建筑毁于战火。另外,它的地域
..
.
内也没有采石场,因此很多成就都是用砖、木结构创造的,保留年限
有限。
这一点很像中国,
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很少能保存到现在的,
不是毁于战火就是被风化了,
因此能证明 我们的三皇五帝的只剩下传
说了。
3.
“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
而希腊人则开始使
用自己的眼 睛了。
”
——伟大的觉醒:希腊,公元前
7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 腊繁荣时期,在东西方的几
乎同一时间里,
人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
特别是人
文方面:哲学、文学、艺术等等。
《艺术的故事》的上一章介绍的是
埃及艺术 ,古板而严谨是它的风格,到了这一变革的时代,艺术形式
也向自由化发展。
一直以为那件著名 的
“掷铁饼者”
是一件现代作品,
现在才知道,原来它诞生于近
2500年前。拿它与古埃及法老的头像
和现代的人像雕塑相比,
古希腊是一个飞跃,
甚至 可以说在真实性上
至今仍没有超过它多少。不过,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提到的,真实并不
是艺术的 目的,也许之所以我们认为古希腊的艺术是一次伟大的飞
跃,
是因为那样更接近我们现在的审美 观点。
但古希腊人已经会用自
己的技能表现真实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
.
4.
“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
”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
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1
世
纪
这是人类承认的最辉煌的一个时代,可以说, 现代艺术(其实
主要是指现代西方艺术)
的风格就是这个时代形成的。
我最欣赏的是< br>Gombrich
在此时仍然能够说出我在文首所引用的那句话。现代所接
受的艺术并不 是艺术的全部,即使它的确有很高的水平。
5.
“关键是那个时期的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
似乎已经不再心满意 足,他们试图获致新的效果。
”
——天下的征服者: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
1
至
4
世纪
罗马人 是实用主义者,
是建筑上的大师,
但,
也可以说
“所以”
,
在艺术成就上似乎远没有希腊人高。
后人觉得在艺术史上,
罗马帝国
是一个倒退前的停 滞。
宗教的兴起也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之一,
反对偶
像崇拜是犹太教的原则,
这 也影响到以人像为主的希腊艺术的继续繁
荣。
Gombrich
仍然秉承了“艺术无退 步”这种观点,觉得罗马统治
时期,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步,而是探索技巧层面以外的,更深入人的
..
.
内心世界的东西。也许吧,在宗教的感召和促进下,这种想法,如果
有, 那肯定是会取得进步的。
6.< br>“
一开始,
艺术家还是使用在罗马艺术中发展成功的叙事方式,
但是慢慢地就越 来越注重于事物的核心精义所在。
”
——十字路口:罗马和拜占庭,
5
至
13
世纪
基督教对这个时期的艺术发展上的影响,可以 从关于“偶像崇
拜”
的争执中略窥一端。
无论如何,
这个时期的艺术是为宗教 服务的。
7.
“我们可 以把那些精细的设计和丰富的配色最终归功于穆罕默
德,
是他驱使艺术家的心灵离开现实世界的 事物进入那线条和色彩的
梦幻世界。
”
——向东瞻望:伊斯兰教国家,中国,
2
至
13
世纪
毕竟是一位欧洲人,尽管他丝毫没 有对非欧洲艺术有一丁点的
偏见。可以这么说,
Gombrich
是由于对东方艺术所 知较欧洲艺术少
得多,才导致他无法详述。
在欧洲艺术被基督教一统江湖,
虽然
Gombrich
将这个时期的艺
..
.
术发展轨迹归结为“为宗教服务”这样一个前提,但我仍然 觉得这个
时期欧洲艺术的发展相当缓慢。
可能正因为如此,
才使现代的很多艺
术评论家把对这一时期的艺术评价很大程度上着眼于东方。
的确,
伊
斯兰文明的崛起催 生了一种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而这个时期的中
国,可以当之无愧的作为全球的最强盛的帝国之一,它“ 喜欢弯曲的
弧线”
,
“中国人是第一个不认为作画卑微下贱的民族,
他们把画 家跟
富有灵感的诗人同等看待。
”
大概作者更加赞赏中国艺术,所以在这一章里画了更多的笔墨
来说明中国 艺术的独到之处,从为什么作画,到如何作画,都留下了
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最后,
Go mbrich
也觉得这种中国式的艺
术不容易引发飞跃式的进步,因为后人总是先向先人学习作 画的方
法,而且通常“思路”的学习先于“方法”的学习,然后才去欣赏大
自然。
8.
“
......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
照,
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 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
故事的内容和要旨。
”
——西方美术的融合:欧洲,
6
至
11
世纪
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称作“黑暗时代”一段日子,北方蛮族
..
.
打碎 了罗马帝国的荣光,
也破坏了罗马帝国的很多艺术传统;
这一时
期也是基督教蓬勃发展 ,
权力笼罩于世俗政治之上的一段时间。
蛮族
不仅仅是一个破坏者,从历史角度看,它 也同时是一个重组者,它带
来了属于蛮族的艺术理念,
并最终将其融入到基督教为中心的艺术作
品中。
虽然
Gombrich
努力强调艺术没有倒退,
但我想他也只是借此强
调艺术的环 境特点,
我感觉中世纪的艺术成就仍然是一个倒退。
以往
在技巧上已经很发达的艺术特 点很可惜的失传了,
但这也许又是一个
好处,
因为它给新的艺术特点腾出了发展空间,
在融入了蛮族特点之
后的欧洲艺术,才得以酝酿着旺盛的生命力。
9.
“绘画的确倾向于变成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 形式;
然而这种简
化手法的恢复,
却给了中世纪艺术家一种新的自由,
去放手 实验更复
杂的构图形式。
”
——战斗的基督教:
12
世纪
黑暗时代的教堂给人的感觉是肃穆、甚至恐怖的,
Gombrich
将
其解释为“基督教在异教土地上表现出的战斗姿态”
。
12
世纪的欧洲
正孕育着变革,至少,正在形成这自己的成熟的艺术风格。
..
.
10.
“在艺术家看来,基督注视着垂死的圣母时的态度,显然要
比肌肉的精巧刻画更为重要。
”
——胜利的基督教:
13
世纪
这又是一个觉醒的时代,
Gombrich
把它和希 腊的觉醒时期相比。
哥特式建筑是这个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
从只注重宗教意义,
忽视 美
感,
到在注重表现什么的同时也注重如何表现,
艺术终于向前迈进了
一大步 。
这个世纪快结束的 时候,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人物,那就是佛
罗伦萨的乔托,
一般的艺术史都把他当作欧洲近代艺 术的第一人,
他
的作品第一次
(至少是留存至今的作品中的第一次)
完全摆脱 了程式
化的设计而更进一步接近真实,更大胆的用新的构图表现自己的创
意。
11.
“兴趣已经逐渐转移了,已经 从以最佳方式尽可能清除、尽
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转移到以最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
角 。
”
——朝臣和市民:
14
世纪
..
.
不知道
500
年的中世 纪宗教艺术最终给文艺复兴的人文艺术留
下了什么,如果说是表现人物内心、表现主题,我没觉得从前的 希腊
艺术在这方面有多大的差距。
Gombrich
好像没有说。
12.
“艺术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 真正的目击者,一个不折不扣
的目击者。
”
——征服真实:
15
世纪初期
这一节里
Gombrich
从意大利和北方
(主要是尼德兰)
两个方面
介绍了
15
世纪初期出现 的一股划时代的艺术革新旋风,不论在南方
还是北方,
都出现了很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艺术特点 ,
其中最显著的
一个就是“真实”
。在意大利,追求“真实”是在“复兴古典艺术”< br>的招牌下进行的,此时的意大利是全欧洲最富裕,也是最混乱、最富
有活力的地方,
正需 要一个古罗马的光荣历史来作为鼓舞全民族的精
神力量,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经济上的富足,使 得大名鼎鼎
的文艺复兴首先从这里开始,
并迅速流传到欧洲各地,
艺术家也从此
从美妙绝伦的艺术作品背后走到台前来受万人景仰。
13.
“艺术家的手段,他的技巧,固然能够发展,但是艺术自身
却很难说 是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前进。
某一方面的任何发现,
都会在其
他地方造成新困难。
”
..
.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
15
世纪后期
短缩法、透视法,这两个法宝是文 艺复兴给艺术带来的礼物,
也是这两样法宝造就了文艺复兴前期辉煌的艺术进步。
但光有这两个
技巧还不够,甚至容易丧失构图上的美感,这就是
Gombrich
在本章
中 介绍了前期作品之后转折性的一句话,
解决了如何将真实与构图完
美结合的问题之后,艺术就进 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
< br>中世纪的绘画因为不具备短缩法和透视法的熏陶,
常常简单化、
平面化,但这并不妨碍艺 术家去追求美感,于是,构图上的技巧发展
起来了。回想起希腊化时代的绘画,也是平面化的,而更多的 作品是
雕塑。雕塑相对于绘画来说,对技巧上的要求更小一些,因为雕塑本
身就是立体的,不需要做更多的处理,
只需要尽可能的接近模特就行
了。所以,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中世纪的确是在进步。
14.
“”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
15
世纪
本章印象不深,虽然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大 致意思就是说北
方各国的“苏醒”比意大利要晚,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在跟学。北方各
..
.
国更多的保持了哥特式的传统,
即重视构图,
当它和来自意大利的追求真实的风格相互融合时,对两者都是有益的,
Gombrich
举了罗吉
尔的例 子,尽管他的那幅《卸下圣体》在透视运用上不如意大利同期
作品明显,但构图上显得更加精巧一些。< br>
另外,在本章中还介绍了北方各国的版画,包括木版画和铜版
画。
15.
“
16
世纪
. .....
初年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
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 br>
——和谐的获得:托斯卡纳和罗马,
16
世纪初期
对于这一章所介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大概我是 读过最多的了,
所以,再次看到《最后的晚餐》的时候,很自然的希望从这本书中得
到以前没有 看过的新东西。
果然 ,我觉得
Gombrich
的确说出了一些别人没有提到的角度,
当他介绍《最后的晚 餐》的时候,特地给出了一幅米兰的圣玛丽亚慈
悲修道院的餐厅的照片,
《最后的晚餐》最初就 是挂在这个餐厅的墙
上:
“人们必须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在壁画展现的时候,在跟修道士
的长餐桌并排出现了基督和他的使徒的餐桌时,景象是什么样
..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1: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9477.html
-
上一篇:夸夸我的班主任(作文15篇)
下一篇: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