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小学作文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我与地坛》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2 09:52
tags:

-古曲欣赏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网游之全能道士)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我与地坛》

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1
、筛选信息
,
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
内容。

2
、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
情的语言特点。

3
、陶冶学生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研习习文本为主,并设置问题加以点拨、引
导。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三分钟听乐曲,并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
《命运交响
曲》贝多芬
)
简介贝多芬
(
可让学生自己解说,师明确
)
:贝多芬,
28

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
32
岁基本上丧失听力。《命
运》
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 贝
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
人生的音。历象贝多芬这样同命 运勇敢抗争的人很多,今天我
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位。

二、新课推进:

(

)
关于作者:

史 铁生,
1951
年生于北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
中。
1969
年去陕西延安插队。
21
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
那 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1983
年他发表《我的
遥远的清平湾》
,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
《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 笔记》、散文《合
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
入选“九十年 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
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

(

)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
,
写地坛,着重写地坛给我的启迪。


1

4
自然节,写我与地坛的缘分
;

5

7节,写我在
地坛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
,
着重写母亲对“我” 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
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


1
节为过渡段。第
2

3
节写母亲为“我”忍受巨大的痛
苦, 让我们看到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第
4
至第
9
节写由
一个作家 谈到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母亲”、“为了让她
骄傲”,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我”创作取 得成功,
而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回忆母亲多次到园中找
“我”。第
10节结束回忆。

小结: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可称为“人与景观”,
(

与地坛的故事
);
后一部分可称为“人与人”(在地坛环境中我与
母亲的故 事
)


(

)
重点鉴赏,第一部分:

1
、品读文章,初步感悟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自己品读第一部分。

2
、提出问题,交流探究

(
此环节建议:提出的七个问题,可通过 多媒体的形式全部
给出,并可分组讨论,集中探究。
)
①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地坛 的
?(
你在与之相类似的情况
你会到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
?)
明 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
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 候。

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
?

什 么说这时候才是我该来的时候
?
明确:“这时候”指“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太
阳……”地坛“剥蚀……淡褪……坍圮……老柏树……野草荒
藤……”的时候,也就是说地坛已褪去昔日 的荣华显耀,略显
沧桑,但这种沧桑恰恰是某种生命力的显示,“老柏树、野草
荒藤”正是暗示 这种生命力的具体意象。失魂落魄的作者这时
来到地坛必然会得到某种慰藉。这正是作者“看到时间、看 到
自己的身影”思考自己命运的起点。如果不是一个“沉静的”
而是一个“炫耀、浮夸”的地坛 在等待作者,那对于处在“最
狂妄年龄”的作者意味着什么
?(
可提示学生逆向思考< br>)
③“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
明确:生命的暗示

④“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

?
明确:荒芜并 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
全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 存
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
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

⑤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

?
如 何理解
?
明确:六个譬如。

⑥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 解了生命也
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
结论
? 明确:
1
、为什么生与死
?2
、怎样活。地坛帮他解决了第一
个 问题,第二个问题则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他精神跋涉得每
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就 是其中最重要的
一个——他的母亲。

⑦如何理解地坛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
最后总结
)
明确:地坛已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
可展开说明
)
3
、课上诵读课文景物描写部分并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二,重点点拔
)
明确: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 心境的作用
;
第二,为
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
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
第三,景物描
写本身,实际 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
)
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 的形体被不能理解
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写出一种永
恒吗
? (
例析
)
三、课堂小结:

《我与地坛》
是一篇在当代非 常难得的、值得人反复吟读的
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极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
所思 。今天我们所共同探讨的这一部分,讲述所围绕的核心就
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 的苦难。这问
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
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 了双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座古老
的荒芜而不衰败的地坛最终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
四、课下作业:

1
、阅读《我与地坛》
(
读本
)
全文。

2
、写作实践:仿照第一部分写地坛的相关内容,描写一处
与你的心灵家园息息相关的一处地方 。
(
字数不少于
300

)
第二课时

一、新课推进:

(

)
研读第二部分,体验母爱。

精读第二部分
3

6

7
段,概括母亲的爱的特点
?(
分组探< br>讨,结合自身体验
)
明确: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
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
?
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
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 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
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
!
(

)
提练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
2

3

8
段。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
痛苦、担忧、惊 恐、默默承受、坚忍……(可让学生自己根据上
述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母亲形象
)
(

)
提出问题,交流探究
(
以下提供了解读第二部分
12< br>个
问题,教师可加以选择应用
)
1
、在第一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
体说一

下吗
?
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
理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 ?“难题”是哪些
?
体会其中的意
味。

明确:她知道……她知道… …她知道……她又担心……她
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
体谅 、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
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

2
、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
?
用原文回答。

明确:“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

3
、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
样的母亲
? 明确: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
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 亲。

4
、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
?
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
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 运,坚忍的意志
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5
、再回头看看前面的那个“遗留”的问题,谁能给出他的
答案
?
明确: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
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这正是回答作者 “怎么活?”的
疑问的答案。

6
、文章是如何来写母亲的形象的
?
为什么这样写
?
文中几次
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 ”之类的
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
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 母亲的深深的
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
动人。也更自然。< br>
7
、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

明确:以我的“设 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
不安,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解
!
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
者。
8
、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
想法过于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 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
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 了母亲苦难的命运,
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情感。第五段,这些苍凉的
文字来自心灵 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
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 的热
流。

9
、作者读懂了母爱,理解了母亲的痛苦,也理解了母亲的
命运,体会到了强烈的爱与痛交织的情感,母亲的命运给了作
者什么启发
?
明确: 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
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 中更坚
强。

10
、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
的表述
?
明确: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
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1
、在这些“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
后一句:“多年来我头一次 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
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怎
么来理解这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
的关系
?
明确:处处的 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
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
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
和作者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 体。

12
、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
?
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 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
)
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
度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
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 。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
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
在苦难 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
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 就是为了承
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
的“活法”,就解答了 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
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二、课堂小结:

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母亲,尤其体会
到 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
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 她情愿截瘫的自
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
爱包容着饿儿子的 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
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
和母亲一起分享。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
在了。于是,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 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
母亲不再等两年
?
他埋怨上帝的不公
;
他 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
亲已经不在了,就像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
母亲的苦 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
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 “愈加鲜
明而深刻”,从而使他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
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三、课下拓展:
(
可任选一个或两个拓展,作为课下作业
)
(

)
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进一步解读
母亲。

(

)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对“苦难”及“人生”又
有什么新 的感悟呢
?
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
怎样的活
?
(

)
回家时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
模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 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
论,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

篇二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我与地坛》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 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
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1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
、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
、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
情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
、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
、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3
、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自读课
)


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

1
、阅读《我与地坛》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质疑,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
、朗读精选的部分课文。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9: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0845.html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我与地坛》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