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1-29 15:40
tags:初中教育, 语文

-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聂云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借助注释学习字词,引导学生感知诗意并领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能力目标:
1.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2.朗读与品味相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
情感目标:
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
重点难点:
1.揣摩诗歌语言,进行朗读训练。
2.品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提问: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确:《三吏》《三别》《兵车 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
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 樊市)。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 的时
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
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
强烈的现实意 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
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 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
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 格。
2.解题: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师纠正“俄顷”、“丧乱 ”、“突兀”、“见
此屋”等几个词的读音。
2.教师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 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指导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 中
“怒” “三” “洒” “挂” “飘” “老” “忍” “抱” 等字须重读,读出
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 “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 杜甫面
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 “千万” “大庇” “寒
士” “呜呼” “何时” “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
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3.学生再次齐读,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读。师指导学生要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5.教师范读。
四、学习第一节。
1.疏通文意,理解语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分析:天气突变,用拟人。“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 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
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细致地描述了风吹茅草、茅草七零八落,
不可 收拾的惨状。
2.想象: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
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落在江郊的各处;而对大风破
屋的 焦灼和怨愤之情分明从他的眼神和脸色上流露着。
3.学生齐读。
4.明确:这部分写风势 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
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 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5: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2243.html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的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