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如何建立qq群: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07 03:43
tags:教案, 初中语文, 木兰诗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2020年12月7日发(作者:王培根)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
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 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
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驰骋沙场, 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 ,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
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
工具书, 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
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 结果);③
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
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 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 人们
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
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 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
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
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
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 ,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
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
民族强悍 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 唧”,
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
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 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
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看,木兰的身 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
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
下文替 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
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
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 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 ,要求她们“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
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 ,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
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
父亲,死 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
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
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 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 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
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
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
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 榛所说:
“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
数。”(《四溟诗话》)联想 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
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 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
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 人们采莲时愉
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
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 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
——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
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
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 唤,对父母的
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这段只有六句 ,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
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暑期实践总结-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本文更新与2020-12-07 03: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43977.html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