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名人的故事100字初中数学教学简案模版及教学设计范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10 21:10
tags:初中教育, 数学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时传祥)


柯城初中数学组备课简案模板(试行稿)



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教学内容的目 标,

包括知识技能目标

(知


识内容、技能和方法等)

、数学思考目标(参与观察、实验、猜


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体会 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

、问题解决目标( 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等)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获得 成功的乐趣,


体会数学的特点,养成学习习惯等)

,可以参考教参和新课 标。


注意:书写目标时应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书写,浙教版教


材的教学目标多是知识技能类的,备课时请予以完善。


重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知识技能方面的重点,可以参考教参。

< p>
注意:教学的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所以教参是主要依


据。

< p>


难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较难达成的知识 技能和数学思考的内容,可


以参考教参和本班学生学情。


注意:教学的难点由内容和学情共同决定,所以不应一味照


搬教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

/

21


这一部分可以是新课的引例或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的思考题,还可以是前一课的复习等内容。


注意:不同基础的班可以有区别,基础弱的班问题情境可以


简单些、

直接 些,

基础好的班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学实际应用性问


题。


二、课本导学


采用“阅读

+

思考

< /p>

问题

+

归纳”的形式进行。每个例题的


学习 分为:阅读、思考、练习、归纳四个部分进行。


这一部分主要是新课知 识内容的自主阅读和学习,

每一节课


都要确保留给学生一部分阅读和思考 时间,切忌一讲到底。


1.

“阅读

+< /p>

思考”环节主要针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尽量采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如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


纳提升等。

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基 础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如一段引例、一个定理、一个题的解答等等。


2.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同时,用思考性的问题引领学 生学会


阅读课本、归纳知识。基础弱的班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

“问题

+

归纳”环节重在帮助学生理清自主 学习中困难


的问题,归纳解题步骤、学习的思想方法、积累学习经验等。


注意:教材中的例题的题目可以不抄写,只要标明页码和


题号,

例题主要重在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

预设学生


可能遇到的困难,写出学生难理解、易混淆、易出错、易遗漏等


注意点。归纳必要的步骤 。揭示例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2

/

21


4.

“练习”部分,例题和练习的选择以教材的 例、习题为主,


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调整呈现顺序,

教材中的习题的题目可 以不抄


写,

只要标明页码和题号,

配套习题主要写出学生 容易出现的错


误情况。


注意:课本上的练习一 般要求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

“做


一做”

< p>、

“作业题

A

组”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盘点收获


盘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数学思想、问题解决方法等。

< br>注意:基础好的班通常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础弱的班可


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


识系统化。


四、学习检测


基础好的班级尽量安排简短的< /p>

3-5

分钟当堂检测。检测的习题可


以来源于课本作业题等 ,可以在课堂最后进行。


五、作业布置


注意:根据学情,完成作业本及书本作业。对书本习题的使


用,尽量遵循:课 内完成

A

组题,课外及复习过程中完成

B

C


组习题,确保课本习题的完全使用。


六、课后反思


这一部分主要记录课后感觉课堂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课


堂生成的问题、

某些教学策略的特别效果、< /p>

教学重点完成的情况、


难点突破的效果、学生课后作业反映的问题等。


3

/

21



详见附件

1

2

3

:教学设计案例




附件

1

5

1

一元一次方程



柯城教研室

刘芳

2012.06.29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2

理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


程。


3

体验用尝试、检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贯穿 整章,

因此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


念”与“尝试检验法”求 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用尝试、

检验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比较复杂,

是本节教


学的难点。


【学习准备】


1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1


3

?

(

?

2)

?

1


;

2


x

?

3

?

1


;

3


3

x

?

5


;


4


2

x

?

y

?

4


;

5


x

?

3

?

1

< br>;

6


3

x

?

1

?

4



2

.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需要我们进一步< /p>


学习研究。


【课本导学】


4

/

21


思考一

阅读并解答课本第

114

“合作学习”

的三个问题,

思考:


1

.列方程就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


1

原价为

50

元的衣服,

8< /p>

折销售,

售价是多少元?


原价若为


x


元呢?


2

)你能举例说明你对“物体在水下,水深每增加

10


米,物体承受的压力就增加


1

个大气压”这句话的理解吗?


承受压力



增加(

增加(

)个大


气压


增加(

增加(

)个大


气压



增加


x


增加(

)个大


气压


3

)张明投进


x


个,那么“小杰投进的球的个数 ”可以怎样


表示?“

3

人一共投进


的球数”怎样表示?


你是怎 么理解“三人平均每人投进

14

个球”这句


话的?



思考二

观察你所列的方程,

这些方程之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请思考:


1.

你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这些方程进行观察呢?说说你


的想法。



2.

具有“合作学习”中所列方程一样特点的方程叫做一


元一次方程,你能说说这


个名称中“元”和“次”的含义吗?



5

/

21


[

练习

]

完 成课本第

115

页课内练习

1


归纳

< p>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应抓住哪几个关键


特点?




思考三

阅读课本第

114

页倒数

3

行至第

115

页正文结束,并思


考下面的问题 :


1.

1

)如果一个数是方程


左边计算得到的值与

14


有什么关系?


2

)如 果一个数是方程


350

?


1

这个数代入方程


x

?

500


的解,


10


2

x

?

12


?

14


的解,这个数代入方程的


3


的左边计算得到的值


应该是多少?


3)

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


3

m

?

2

?

1< /p>

?

m


的解,你会怎么


做?



2.

对方程


2

x

?

12


你认为


x


必须是整数吗?

< p>
?

14


进行尝试求解时,


3


x


可以取

21

吗?

20

呢?


x


可以取

10

或者比

10

还小的值吗?为什


么?说说你的想法。



[

练习

]

完成课本第

115

页课内练习

2


归纳

1.

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有哪些?



2.

用尝试检验的方法解 一元一次方程,你觉得关键的


步骤有哪些?


【盘点收获】






6

/

21






【学习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

1


是 等式

B


x

?

1


是方程

C

方程是等式

D


等式是方程


2

.下列式子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5

x

?


B


A


a

?

b

?

8


C


12

?

5

?

7


D

< p>
5

x

?

8

?

2

x

?

9



1

< p>
3


3

.设某数为


x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求该数的方程:


1

)某数加上

1

,再乘以

2

,得

6.

2

)某数与

7

的和


2

倍等于

10.


3

)某数的

5

倍比某数小

3.


4

.某校初一年级

328

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 ,己有

2

辆校车可


乘坐

64

人,还需租用

44

座的客车多少辆?


设还需租用


x


辆,则可列出方程

44


x

< br>+

64

328.


请用尝试的方法,将有关的数据填入下表,直到找到 问题


的解。


租用客车辆

用>、=或<


3


132

64

< p>=

328


328


328


328


328


(1)

写出一个方程,使它的解是

2.


【作业布置】略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总是在“预设”与“生成”间交融进行,如何根据


学情 做好充分的预设,

又根据课堂生成灵活应变,

这既能反映教


师的专业素养,又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

.

反刍本课,笔者认为


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反思与改进

:


7

/

21


1.

忽略课堂“火花”——错失追问良机


在交流对方程的共同特征探讨的环节,

有一个同学直接说出


了 “一元一次方程”的名称

.


【片断实录】


师:讨论好了吧

.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所归纳的特点

.


8

:这些等式都含有未知数的,用

x

y

来表示

.


师(板书)

:嗯,都含有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呢,有的地方


x

< p>,有的地方是

y.

还有呢?


8

:还有黑板上的所有等式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


师(惊喜)

:嗯,你都知道了所有的等式都是我们今天接下

< br>来要具体研究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位同学已经预习了呢

.

我们看,


刚才这位同学归纳了:都含有未知数

.

那么请同学们看得更仔细< /p>


一点,未知数在这里具有什么特征呢?


不难看出 ,

笔者在这里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的课堂即时生成


资源,用一句“嗯,… …,这位同学已经预习了呢

.

”轻轻带过,


仍然拉着学生 回到了预设的轨道——

“……,

请同学们看得更仔


细一点 ,

未知数在这里具有什么特征呢?”

如果当时直接问她

“那


么请你讲讲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再问问


其他同学

“大家听懂了吗?”

“请你再说说你是如何理 解一元一


次方程的?”等类似的智慧追问,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


2

.忽视智慧跟进——擦肩“同化”过程


学生对于方程“


3

m

?

2

?

1

?

m


”是否是一 元一次方程,产生了


两种不同意见

.


【片断实录】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觉得有困惑 的地方?比如说


3

m

?

2

?

1

?

m


这个方程,你们判定它“是”还 是“不是”?觉得“是”的请举


.

< br>生

:

(绝大多数学生举手了)

.


师:还有觉得“不是”的

.

,

你 认为它为什么不是呢?


8

/

21


13

:因为它出现了两个


m< /p>


,所以不是一元的

.


师:和这位 同学观点一致的请举手

.

好,有支持者

.

那么,还


有没有其他想法的?


14< /p>

:因为一个方程中的一个字母是一样的,所以它代表


一个数

.


师:嗯,这位同学纠正前面同学的想法了

.

她说在同一个方


程中,


m


所代表 的意义是一样的,

所以只能认定为同一个未知数

.


明白了 吗?也难怪同学们

,

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知道含


这两个未知数的项是可以合并的

.


在本环节中,对于学 生思维产生的“对抗”与“质疑”,笔


者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辨析,

思维互 相碰撞而未作更多深化就过去


.

当时的讲与评其实可以 如此改进:在学生评述之后,教师对


学生讲解的内容先进行比较、鉴别,然后是分析,再 做出评判

.


在分析时应让学生回到课本概念中去,

大家再 一起看看书本概念


中有哪些关键词,怎么理解

.

比如可以 提问“概念里说‘方程中


含有一个未知数’,这里的‘方程中’,指的是某一边有未知数


还是两边都可以有未知数?”

,

“同一个方程中的‘同一 个未知


数’,意味着表示它的字母是怎样的?”

.

通过这 样的分析来固


化正确认识

,

纠正错误认识

,

建构并深化理解正确的概念含义,以


更有效地促进概念的同化过程

.

如此处理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


3.

轻视问题追踪——弱化达成效果

< br>教学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内涵的讨论过程中,跟进


不到位

.


【片断实录】


师:

比如说我看完第一句话

“使一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的未知数 的值,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


9

/

21


根”,我就在思考了:如果一个数是方程


2

x

?

12


?

14


的解,这个数


3


代入方程 的左边计算得到的值与

14

有什么关系?


生(齐)

:相等

.

师:这个我们刚才在表格中已经验证过了

.

那下面我还会接

< br>着思考:如果一个数是方程


350

?


1< /p>


x

?

500


的解,这个数代入方程


10


的左边计算得到的值应该是多少?


生(齐)

50.

师:那我还会思考:前面两个方程都有一个特征:方程右边


是固定的数,假如换成这 个令同学们曾经困惑过的方程

,

方程两


边都有未知数,< /p>

那么这个时候要判断


m

?

0


是不是方程的解,

你会


怎么去做呢?


在本环节中,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

“一


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并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应用这个概


念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

教学中一切都很顺利,水到渠


成地得到了代入法验根的注意点和关键步骤

.

反思这个环节,如


果能在前两问之后穿插一段对话式教学,是否会更妥当:


师:哦,前两个问题同学们答得又快又准确

.

那谁能说说,

< p>
你是怎样理解

“解”

这个字眼的?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


生:……

.


之所 以如此考虑,是因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在小学


里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用小学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今


天的概念,

有助于学生通过 原有知识的巩固来得到新知识,

所谓


“温故而知新”

,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的经验

,

从而为学生


进一步理解 概念锦上添花

.


教 材承载着的知识,

需要教师认真解读,

进行深度地理解与把


.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到真实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否则


教材内容就无法真正被理解和接受

.

笔者以为

: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


领下,

唯有设计出顺应学情且能有效启发学生思 考的问题,

真正


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

才能让我 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10

/

2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21: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51907.html

初中数学教学简案模版及教学设计范例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