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
年
3
月
第
25
卷
第
< br>2
期
保山师专学报
Journa
l
of
Baoshan
Teachers
′
College
Mar.,
2006
V
ol.25
No.2
教
学
设
计
的
新
领
域
—
——
信息化教学设计
李文高
孙丹鹏
(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物理系
,
云南< /p>
保山
摘
678000
)<
/p>
要
:
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发展、
,
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
,
并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
的理论基础、
设计原则、
< p>设计方法以及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
信息化
;
教学设计
;
理论基础< /p>
;
原则
;
方法
中图分类号<
/p>
:
TP3
文献标识码
:
< p>A
文章编号
:
1008-
6587
(
2006
)
02-
060-
005
New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p>
—
——
Information
I nstructional
Design
Li
Wenga o,
Sun
Danpeng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Yunn an
678000)
Abstract
:
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
deal
with
the
deve 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effects
of
IT
on
teaching
,
the
theory,
< p>principles,methods
and
proble m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 p>Key
words:
information;
in 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found ation;
principle;
methd
1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教学设计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西方发展
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
是运用系统
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
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p>教学评价等
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教与学的系统
“
过程”
或
“
程序”
。
而创 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
者的学习。随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 br>,
教学设计理论
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一般来说
,
从发展的角度可
以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划分为四代。
< br>就能获得强化
,
并被允许进入下一个学习单元
;
< p>但
是必须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进行学习
,
程序只提供
反应正误的反馈信息或答案
,
不提供补充材料
< p>,对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缺乏挑战性。但是
,
即便是如此
简单的教学机
,
因为能够实现 自定步调地学习所以
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
1958
年
美
国
IBM
公
司
设
计
了
第
一
个
计
算
机
教学系统
,
利用一台
IBM650
计算机和一台电传打
字机向小学生
讲授二进制算术
,
并能根据学生的
要求产生练习
题
,
同时研制了一种编写课件的著
作语言。
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继续遵循程序教学的
原则和方法
,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在
70
年
代末和
80
年代初
,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增
加了认知学习理论
,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中
人们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
开始研究并
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这个 时期计算
机对教学的影响不大。
1.1
程序教学设计
1925
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
< br>(sidney
pressey)
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
,
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测试
自动化
,
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
,
要求学生积极反
应和及时反馈
。
1954
年斯金纳
(
skinner
)
发表了
《
学
< p>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一文
,
按照行为主义学习< /p>
理论关于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
,
设计了
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
的程序。在程序教学设计
中
,
所有的学习单元由浅
入深
,
以一对一的方式组织
,
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有
一对
“
刺激——
—
反应”
,
学习者只要做出正确的反应
收稿日期
:
2006-
01-
20
1.3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
?
?< /p>
加涅吸收
M
作者简介
:
< p>李文高(
1975
—
)
,
男
,
云南大理人
,
保 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
,
助教
,
研究方向为教 育技术基础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第
2
期
李文高
,
孙丹鹏
:
教学设计的新领域
?
?
61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的优点提出了
“
联结—认知”
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主张既要重视外
部多样刺激
(
条件
)
与外在的反应
(
行为
)
,
又要重视
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
即学习的发生要 同时依赖外
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
教学就是要通过 安排适当的外
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
使之
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随着多
< p>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
,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
< br>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
心
,
把语言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视听技术都集
成在一起
,
对语言信号、
图像信号进行存储、
加 工、
控制、
编辑的一种技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通常
< br>就是用文本、
图形、
动画、
声音、
视频等多 种媒体组
合起来呈现信息
,
图文声像并茂
,
给学生提供多种
外部刺激
,
这 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受学生和教师的青睐
,
促进
了教学的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家李克东 和谢幼
如对此专门做了系统性的研究
,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中国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来获
得。
系统论是把事物看成
一个系统
,
认为 一个系统有许多要素并且要素之间
相互联系
,
要求用系统 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把这两个理论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的基
础理论对设计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我认
< br>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基础理论还应该包括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人本主 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
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
彼此
是融为一体的
,
也是< /p>
“
完整的人”
应
具备的两个
方
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明确
“
以学生为主体”
“
、
以
学为中心
”
,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
“
学”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实践中发现
,
好的教学效
果不仅要有优良的教学设计程序
,
还需要学习者具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够
,
缺乏
学
习激情
,
再好的教学设计成果也是不会起作用
的
,
所以我认为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
计更应该
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考虑在里面。
而不是
仅着眼于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和对自主学习的
设计。
1.4
基于信息
环境的教学设计
21
世纪初
,
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
学校和地区实现了网络连
接
,
教育进入了信息化。
信息成倍增长
,
知识不断更新
,
20
世纪
90
年代以
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
术的教学设计
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
须基于网络信息环境。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
,
< p>就是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
是运用系统方法< /p>
,
促
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 /p>
充分地、
恰当
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
科学地安排教学
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
/p>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目前在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
/p>
得到了高度重视
,
英特尔
(r)<
/p>
未来教育项目
“
英特尔
杯信息化教
学设计大奖赛”由英特尔公司赞助举
办
,
计划于
2003-
2006
年每年举办一次。
全 球英特
尔
(r)
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信息
化教学教师已经达到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 br>信息化教学设计中
,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
基于资源、
基于合作、
基于研究、
基于问题等方
< br>面的学习
,
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
知识
,
所以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3.1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 br>,
强化学习者在教学中的
主体地位
,
传统的讲授
(
接收式学习
)
法忽略了对学
生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求知欲望的培
养
,
对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不够
,
没有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作为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
< p>核心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
因此教学
的中心应该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
由学生的
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
由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转
变为探究
(
问题
)
式学习
。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
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
以充分调动学生
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探索
知识的主
动性
;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
,
应该逐步改变教学的模
式
,
应该明白进行教学的最
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
高。
何克抗教授认为 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必须满足以
下三点
:
100
多万。
2004
年
10
月上海市教育局也在全市举
办了信息化教学设计
大赛。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随着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
教育信息化的到来
,
教学设计
将进入一个崭新的
领域。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关
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许多专家做
过精辟的阐述
,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
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
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系统论。
我不完全认同何教授的观点
,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
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的
,
< p>而不是通过
1
)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
,
要
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
2
)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
-
-
-
-
-
-
-
-
-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下一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