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食》
是唐代诗人 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
描写了整
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
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
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
法写实,
刻画皇室的气派,
充溢着 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
到一般朝士,都偏爱
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教学目标
< br>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
8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br>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br>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
1.
相传当
年重耳
(
晋公子重耳
)
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 ,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
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
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去找
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
,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
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
重耳十分后悔,
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
一切吃冷食,
称为寒食节
(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
但只限于思想,
实际节日这天
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 ,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
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