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 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
荆轲、三国勇士
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
铁道游击队员
等等今天我们学习来孙犁的小说《芦花荡》
,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让我们
——走进芦花荡。
出示学习目标:
1
.探究人物揣摩性格,注重环境品味语言。
2
.感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
1
、扫除文字障碍、读音障碍、词语理解障碍。
2
、作家及作品简介:孙犁
(1913-- 2002)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原名
孙树
勋。
孙犁与赵树理、
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
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
“四大名旦”
和
“四杆铁笔”
。
1944
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
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
三集
)
、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
、
《澹定集》
、
《耕堂
杂录》
、
《尺泽集》
、
《远道集》
、
《老荒集》
、
《陋巷集》 p>
、
《无为集》等出版。
1992
年又有
8
册《孙犁文集》出版。其中《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
小说
和散文合集。
3
、孙犁小说风格
赏读孙犁的
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
犁艺术风格最
主要的特点。
第二,
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 香,
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
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
种特殊
的追求,
他着力描写、
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孙犁的小说是 风格独具的美小说。
第三,
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
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
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
复杂的感情世界,
从她们命运的变化 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
领。
4
、问题探究:
⑴这是一片
的芦花 荡。
(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
一片月明风清的芦
花荡、
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⑵这篇课文主要
写什么内容
?
(口述故事情节)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⑶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p>
⑷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
,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⑸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
p>
,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
“
_______ 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三、交流展示
1
、扫除字词障碍检查交流
1
2
、小说知识积累卡片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p>
)
3
、本文背景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
称“七七”抗
战、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
,< /p>
声讨日本侵略军。
“七七”
事变,
标志着日 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
民族战
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
4
、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抗日时期
白洋淀
5
、这是一片
p>
的芦花荡。
(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一片月明风清的
芦花荡
、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6
?
(口述故事情节)
< p>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
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线,
为游击队运输粮草、
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
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
/p>
在万亩苇塘里穿梭,
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靠了他,
< br>游击队才维系了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
撞上了
敌人的小火轮,
一个女孩负了伤。
这个差 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
但他发誓要为女
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
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7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将自己对人
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本文写了三个人物:
主要人物是——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交通员
次要人物是——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
归纳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
鬼子兵
★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
⑴头一天夜里
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⑵第二天中午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
归纳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归纳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
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8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如
P.91
-
92
第
3
、
4
段)
行动描写(如
P.96
-
98
第
< p>55、
57
、
61
段等) p>
语言描写(如
P.94
第
2 1
段等)
心理描写(如
P.96
第
47
段)
侧面描写:如第<
/p>
8
段;第
1
段首句中的“呆望”
;以 及文中
P.96
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
的描写,都从
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9
、想想说说写写
< br>找出课文中几处如诗如画描写景物的语句,
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并把它抄 写下来逐一品味,
然后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景物描写之作用:
景物描写在记人记事的文章中通常起到点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
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