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即将解读的教学内容是《月光曲 》
,我将从教材解析和教学内容解析两
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
教材解析
【教材分析】
“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
术更好。
”
(歌德)
本单元教材以
“艺术家”
为主题编写,
选编的
4
篇课文用生动的笔触, p>
真实地向大家展现了艺术家的生活趣事:有艺高胆大的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有“乐
圣”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有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对己“小 气”对人“大方”的趣
事,也有绘画巨匠达?芬奇刻苦学画终有所成的过程。这4篇课文
,表现了艺术家身上
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
6
课。本文 是单元主题
为“艺术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
多芬因同
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
》的传
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和热
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
依
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
美、情感美、意境美。
【教材编写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
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
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
感
情更深刻。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解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p>
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 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1
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
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
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
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
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学情分析】
p>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我适
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本单元教学目标继
续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是本单
元的最后一课,因此这一目标要在课内加以落实。学生在课前已经查阅了贝多芬的相关
< br>资料,再加上学习《伯牙绝弦》后,对“知音”一词有了真切的了解,因此,只要适时
点拨,学生即可探寻出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但《月光曲》文句优美,感情深
沉,意境深远,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
难,需要教师引导学习,反复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
作
者、文本的情感共通。同时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积累方法,为本单元的口语交
际说
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做铺垫。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三组课文的单元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本课时中,我制定出
如下教学目标:
1.
抓住课文中的关 键语段,在读中感悟、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从而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2
听音
乐读、品读等方法体会作者在叙事中将两者恰当结合,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
情更深
刻的作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围绕这样的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
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了解贝多芬的感
情变化原因,体会第九自然段实虚结合的写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较好地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入有效的对话,把语
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
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把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删句品读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
本课的教学。同时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用归纳概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