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
原文
:
王觌,
字明叟,
泰州如皋人。
第进士。
为编修三 司令式删定官。
不乐久居职,
求润州推官。
二浙旱,郡遣
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曰:
“旱势如是,民食
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尽除之。监司怒,捃摭
[
注
]
百出。
会朝廷遣使振贷,觌请见,为言民间利
病。使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
哲宗立 ,吕公著、范纯仁荐其可大任,擢右正言,进司谏。上疏言:
“国家安危治乱,系
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极论蔡确、章悖等朋
邪害正。章数十上,相继斥去。又劾窜吕惠卿。朝论以大奸既黜,虑人情不安,将下诏慰释
之,且戒止言者。觌言:
“诚出于此,恐海内有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诚为陛下惜 之。
”觌
言虽切,然不能止也。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 其不然,遂起洛、蜀二党
之说。觌言:
“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 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
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帝深然之,置不问。
知苏州 。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置于法,一郡肃
然。民
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绍圣初,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蜀
地膏
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觌索侵耕官地,表为墓田。江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积
苦
霖潦而多水灾,觌疏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渠”
。
日食四月朔,帝下诏责躬,觌当制。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
不少变。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王觌传》
,有删改)
< p>【注】捃摭(
j
ù
n
zh
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译文
:
王觌字明叟,泰 州如皋人。考中进士。担任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喜
欢长久居一职,求任润州推官。二
浙旱灾,州郡派官吏视察苗稼灾情,按照监司
发布的旨令,不敢多免除赋税。王觌承受檄
命重新按察,叹息说:
“像这样的旱
灾势头,百姓粮食已断绝,倾尽粮仓
供给,犹恐怕不能救济他们,还能以赋税督
责他们吗?”过了几天,全部免除。监司愤怒
,搜集百出。恰逢朝廷派使臣赈济
借贷,王觌求见,对使臣诉说民间利弊。使臣感到高兴
,回朝推荐王觌,被任命
为司农寺主簿。
哲宗即位,吕公著、范纯仁推荐他可当大任 ,提升为右正言,升司谏。
王觌上疏说:
“国家安危治乱,与大臣相关联 。现在八个执政大臣,而奸恶邪佞
占了一半,让一二个元老大臣,如何实行他的志向呢?
”因而极论蔡确、章、韩
缜、张以邪佞为朋党危害正直。奏章几十次上呈,四人相继被贬
斥离朝。又弹劾
流窜吕惠卿。
朝廷舆论认为大的奸臣既已被贬退,
担心人情不安定,
打算下诏书
慰问释放他们,并且告戒制止言事
的人。王觌说:
“如果真的出于此,恐怕海内
有识之士,就会轻议朝廷。
实在替陛下痛惜。”王觌的话虽然恳切,但不能阻止
诏书下达。
王觌在谏院任职 ,
想大破朋党之说。
朱光庭攻击苏轼试馆职策问,
吕陶
< p>辩析其不然,于是兴起洛、蜀二党的说法。王觌说:
“苏轼的言辞,不过是有失
轻重之体而已。如果全部考究同异,深究嫌疑,那么两种歧见于是区分,党论更
烈。学士命词有失旨意,这件事还小;假使士大夫有朋党的名声,那么就是大患
了。”皇帝很赞同,搁置不加追究。
-
-
-
-
-
-
-
-
-
上一篇:诗经采薇原文及注释翻译赏析等可直接打印
下一篇:必考高中14篇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