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晋城四中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3 00:17
tags:小学教育, 语文, 精品文档

父爱作文-

2020年12月23日发(作者:廖权)



《将相和》学习心得


兴福镇义和小学

杨萍


今天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听了两位老师 的课,

感受颇多。


大的感触是在这些课中很难找到过去 所谓的“亮点和花哨”

,取而代之的极“普通”的读书


与写字指导。两堂 课都很精彩,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弯下腰来倾听学生读书


1

、留给学生大量读书的时间


从今天 听课来看,并没有找到几句精彩的过渡语,也没有了过去的“做秀”

。课堂上

,< /p>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做批注、多交流

,


读书贯穿了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在安静的研读中不 知不觉地度过了一节


课。


2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语文 课程标准》

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 基础,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都渗


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在第一节课上“请自己读一读课 文,

注意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想


知道 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那是因为老师在读书时边想画面边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


遍,

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畅。

第二节课上,

老师让学生 边读边想,

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并在旁边做批注。这些都有利于指 导学生读好书。


3

、注意了对学生读书的评价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们对学生读书的评价,

一句句鼓励的话语 ,

一个个赞扬的语句,


如清泉流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印在听课老师的 脑海。听,

“读得多好啊,谁还能读得比


他强?”


二、静下心来指导学生写字


阅读和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穆老师注重指导学生识字、

写字,

养 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


老师很注意把黑板上的字 写得漂漂亮亮,给学生做个样子。很多老师在自己范写时,


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 睛看、大脑想、伸出手指跟着写。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


有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三、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

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

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


感上没有沟通,

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 会很好的。

在第二堂中,

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


相 如或廉颇,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老师和文本中间就构建了交流平台。


四、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 穆老师在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

“倾听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会倾听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

老师对 同学的循循善诱:

“我喜欢看到


端着书认真读书的同学,喜欢听到你响亮 的读书声,更喜欢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的同学。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 的多种方法: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


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 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要把阅

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

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 /p>


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当然,他们的方法


却各有千秋。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 是


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

“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 导是第二位的。着眼


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老师 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


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

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 三个层次:

1

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

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

< br>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六、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 /p>

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

紧紧抓住题眼,


步步深入文本 。


总之,

这次听课学习,

使我更 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


本着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


机会积淀教学 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习心得


兴福镇新立小学

魏晓红


今天全镇语文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再次相聚在一起,

说句真 心话,

真的很感谢领


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

今天我聆听了穆素红和李宝燕两位教师的课,

感觉受益


匪浅。两位老师的 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


的语言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

“走出去,总会有收获”

。作


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孙清华老师的< /p>


评课及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p>如果用个词来形容,

那真是


“指点迷津”

。孙老师结 合自校的预习作业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


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 无止境,

教学创意无极限。

孙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

我 心


中十分叹服。叹服她的口才,叹服她对事业的执着。只因为有了执着,

才会有不断探索与前


进的动力,

才会有今天精彩的讲解。

听了两节常态课以及名师深刻的,

讲解,使我对新课程


的理念,

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统一。


既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 正的备,只有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

研究


学生,

讲究教学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课堂 上教师能


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

我们应 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


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 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


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 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创设成功的机会,

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 行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两位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教师经过了精心备课。


李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

(如抓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在学习课文中的第


二和第三个小故事时,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并写一写感受;< /p>


利用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升华情感;

教师讲到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两人 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补白训练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p>
自主学习。


李宝燕老师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了三个问题,

我觉得李教师这样已经


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孙老师的话更让我明白既然老师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学到


知识,

那么老师就不能简简单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给学生学法上进行


指导。否则教师的分层次设计作业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收效甚微。


静下心来想了想,

自己的教学有时真像孙老师所说

------

学生不会的,

我们没有教,

生自己会的又不是我们教的。

语文课堂中的讲解有时不是为学生服务,

而是让 学生跟着自己


的思路走,

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符合教师自己的想法,

老师才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这样


的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从

“学会”

迅速过


渡到“会学”上来,看来这点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孙老师的一番 话更让我明白今后自


己努力的方向。

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稍微放慢教学节奏,

删除部分内


容,留给学生足够 思维空间,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

分层设计


课堂教学,

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 /p>

达到学会学


习的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探 究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中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长,能有所长。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


兴福镇新立小学

李迎肖


3

20

日,全镇语文老师齐聚 义和中心校,参加主题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统一”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一上 午的活动紧张而又有序,先是安排了《将相和》两个课


时的课堂展示,

然 后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最后听取了县名师孙清华老师的精彩点评,

令我


收获颇多,也引发了我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思考,我觉得鱼和熊掌是要兼得的。


《语文课程标准》

里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这一点各位老师想必再熟悉不过了,

可是一


旦 实施到课堂教学中来,

难免的会顾此失彼,

不能两全。

这个问题成 了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难


以绕开的石头。

人们都说这个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的问题,

早已老生常谈了,

颇没


有新意,今天我 就来说一说我对这一点的看法。个人认为,只是一家之言。

说语文具有工具


性,是指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学

科还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尊崇母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这就是所谓的人文性,

即在中国灿


烂文化的长河中担任着一种承上启下,

提高个人修养的任务 。

在教学上,

我们首先要清楚的


知道什么是语文教育,< /p>

语文教育应当包含双重含义:

教学汉语和使用汉语教学。

语文学科的


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

提高学生正 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

以加深


对祖国语言的科学认识。

这些东西理论性有点强了,

不过这也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


以及 和其他老师们交流的积累与总结。

了解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就会很好的指导我们的 教学


活动。


下面来说一说我们听的这 两节课。

《将相和》的第一、二课时虽不是一个人所上,学


法、内容上一 脉相承,如出一辙,可见两位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课前研讨,


为我们带来 了两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穆老师和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 /p>


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


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

课堂总是勃勃有 生机。课前准备充


分。

两位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

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

讲解内容正确、

到位,


过 度自然,

由此可以看出她们课前备课十分认真,

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

< p>就不能上出这么好


的课,我认为,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方式上体现 了自主、合作、探究。在


这两节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 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


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渑 池之会”时,教师引导学生采


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 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 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


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思想。

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强


调对 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

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

< p>
感的熏陶。抓住重点内容,做到长文短讲。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如果老师逐段讲授,老师


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两位老师始终突出了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


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在教学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之后,

马上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理解他是个怎 样的人,

并使


这“从言行看品质”的思路贯穿了课文的学习始终。重视学 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负荆请


罪”

这环节,

教师设计了 一个让学生想象蔺相如与廉颇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话的环节。

这个环


节虽然 篇幅不长,

所花的时间也不多,

却让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心理、

品质 和课文堵塞内容加


深了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想象能力,

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


锻炼、提高和发展。


《将相和》

一课,

我看完之后 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积累词语语言的基础之上,

抓住人物


言行,体现不同人 物的性格;感受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当然,

“和”文化这个学习目标


的渗透是老师根据当前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形式而提出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清楚的


分为两大块:

一方面是工具性即积累词语语言,

学习人物描写的 方法,

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


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即感受中国传统的

“和”文化。抓住这两点进行教学,

学生也会在老师的


不断提示 中牢记本课的知识。

各组在给评课的时候也讲到这一点,

说很有新意。

< p>虽然每个人


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有自己教学的思路,但语文教学要让“工具性”与“ 人文性”同在,是


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



充分备课是对孩子们负责


兴福镇兴合小学

郝明倩


3

20

日, 我参加了镇教委组织的语文大教研活动,收获很多。


根据镇教委安排,

应该是前两节听课,

然后是评课和专家讲座。

而我因为有事只听了


两节课,没能参加后面的评课和听专家讲座,

说起来的确有些遗憾。但对我来说 ,

这两节课


依然给了我很多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课堂 教学来看,

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如第


一节课,穆老师再检查预习时,问:

“将”是谁?“相”是谁 ?课文讲了哪三件事?在第二


节课中,李老师也是复习导课,

“课文讲了 哪三个小故事?”在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穆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

,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 p>
两个故事,

从小处着手,

探究人物的性格品质。

尤其 是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渑池之会”

时,


读到蔺相如要秦 王击缶时的语言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 p>”时,


引导学生体会“!

”的应用,感受蔺相如的勇敢、坚定,更让 学生知道文中的每个字、每个


标点都有它表达的任务和意义。

这样的学习 ,

使学生不会游离于课文之外探究问题,

而是对


课文有了 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探究每个部分中所蕴含的语文。


二、教给方法,指导学习。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p>

这是这两节课中突出的特点,

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习的


地方。

“抓人物言行”是这两节课探究人物性格特点的突出方法,也是非常优秀的方法。在


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勾画的栩栩如生。只要抓住这两点,< /p>


就很快探究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信 这两节课的学习,

一定给孩子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学期,一本语文书,

不到三十篇文章。 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


学会了这三十篇文章实在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也许有人会说:

“这三十篇文章能学会也很


好啊。

”是啊,往往这三十篇也是 该会写的不会写,该背的背不过。如果我们只是纠结于这


些,

真的有很多 人完成不了,

那么我们只是在这方面紧抓不放了吗?想想我们小时候上学的


时候,

老师讲的都记住了吗?肯定不是。

现在不是也都理解了吗?我想说的是:

不必太纠结


于让孩子记住几个生字,

背过几个片段,

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这才是终身受用


的东西。< /p>

我们这不到三十篇的文章只是例文,

以此作为探究语文学习的例子,

掌握语文学习


的方法,以便以后学习语文更宽、更广的东西。


三、旁征博引,丰富课堂。


要读懂 一篇文章,就应该了解其出处、了解其作者、了解其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


理解了,才 能明白、才能懂。在这篇文章中,虽然人物形象鲜活、性格鲜明,但对于小学生


来说,要 理解秦王的霸道、和氏璧的珍贵、

《史记》的价值依然是困难的。两位老师都注意


到了这一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穆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战国时期形势图”

,了解秦 赵


两国的实力;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介绍“和”的意义,理解“将相和”对一个国 家来


说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对课文有效的补充,使课堂丰富起来。


当然,

这两节课所表现出来的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也可以归结为一点,

就是


充分的备课。

从整个 课堂教学来看,

这是老师经过充分准备的两节课,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

< p>
行了充分预设,对与文章相关的知识、资料下了很多功夫,这就是了不起的课堂!虽然,我


们常渴望“生成的精彩”

,可那是在有充分驾驭课堂能力基础上的精彩。如果没有 充分的储


备,再怎么样的生成,也很难创造出精彩。


所以,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的时候,那就做好充分的备课,最起 码,


这是对课堂负责,对孩子们负责!




我们应该为教语文而努力


兴福镇兴合小学

孙根菊


3

20< /p>

日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语文基础素养的培养和语言


文字的应用,

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全镇语文教


师的盛宴,

既彰显了特色,更让我耳目一新。< /p>

我为我镇能办出这样高水平的活动而骄傲。本


次研讨会有如下几点精彩,让 我获益匪浅。


精彩一:两节课呈现一个体系,分两课时完成一篇文本的教学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至少在我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中没有过。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榜 样,教学中的第一课时,


是我所不重视的,

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在第一课 时简单的解决生字词,

让学生读熟课文,


体了解课文内 容,

其他的内容放到第二课时来完成。

穆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不仅解决了生字


词的问题,

还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完成 了对第一个小故事的学习,


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 自学提供了帮助。


精彩二:

语文的工具性得到 体现,

开始为教语文而努力。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


要特点,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了语文的人 文性,


忽略了其工具性一面。

前段时间的远程研修让我 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还是有着


众多的疑惑,到底该怎样结合 ?有时还真拿不准。本次活动中的这两节课为我做出了榜样。


两位执教教师把对学习方法 的引导掰开来,

揉碎了展示给我们看。

在第一节课中,

从识字方< /p>


法的介绍,

到书写方法的指点,

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穆老 师一路走来,始终把学习发法的


引领和总结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

认真贯 彻。

尤其是课堂总结,

总结出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有


效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和人物的言行来体会。

”这让第二课时的学习顺理成章,简单轻松了


许多。李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也正是遵循这一的方法进行了。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扩充,

< p>
在教学中又涉及到了写作中布局谋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说话和习作。


精彩三:

课堂实在,

不花哨,

紧 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

少了几分浮躁,

多了几分踏实。


这 两节没有经过雕、刻、酌、磨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少了些许作秀,多了几分真实。无论


是认读词语环节学生找出易读错的字,

书写环节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还 是抓住关


键词句理解文本,了解人物。都是那样的实在,毫不做作。对学生的引导清晰可 见。


精彩四:

让子弹飞一会。

这是 一部电视剧的名字,

是剧中亦雄亦匪的张麻子常挂在嘴


边的一句话。在课 堂上,教师在提出问题放飞自己的“子弹”后,不要急于求答案,先让子


弹飞一会,

让学生考虑片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中短暂的静默不是败笔,

正是在为


静默后的爆发积蓄力量。

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 p>也许是自己的性格使然,


我的课堂紧凑而紧张,

每当问题抛出后,< /p>

我总是急于找学生来回答,

忽略了孩子们需要时间


考虑,< /p>

而导致学生急于应付没有深入的思考,

问题的价值被大打折扣。

我应 该学习这两位老


师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子弹先飞一会,再命中目标,提高其效率。


本次活动在众多精彩的背后还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教学目 标越来越具体越来越


细化后,

一篇文本所要实现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增加了 许多,

如果一一实现,

是不是有点不分


主次得嫌疑,

那我们该怎样的恰当的取舍呢?二对于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是教师直


接教授还是舍弃。如果直接教授又该怎样具体操作?


总之,

作为一名小语文教师,

该为教语文而努力,

应该在利用语文的工具 性的前提下


积累语言、

积淀文化、

集聚情感,

< p>“润物细无声”

的把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当中,

从而实现

“工< /p>


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



一切教学须从深入研读课标开始


兴福镇兴合小学

李永红


3

20

日上午,我参加了在义 和小学召开的全镇小学语文研讨会,认真聆听了本镇


两位老师执教的《将相和》

,用心倾听了县第三小学孙清华老师的中肯点评与精彩讲座,收


获颇丰,感受很深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静心梳理,谈如下几点。


一、研读课标,准确把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

2011

年重新作了修订,提醒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

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所教的学段目标,

以及所 教课文的单元


目标,有效结合这三方面的目标,确定本堂课的目标,这样,目标定位才能 更准确,重点解


决“教什么?”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学段目标的定位:低学段重点 是字词句,中学段


是词句段,高学段则为句段篇,教学目标定位时,既要注意学段衔接, 加强巩固,又要注意


在巩固中逐渐提高。


二、重视预习,措施具体。


对于中高年级,

重视课前的预习,

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呢?孙老师


向我们介绍了指导预习的新方法——《尝试自学导航》

,此导航从“读一读”

“ 认一认”

“写


一写”

“查一查”

“说一说 ”

“划一划”

“记一记”六方面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措施具体,


真正实现了预习的目的。


三、以学定教,从“

X

”始。


刚才提到了课前目标的确立要准确,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却不能“从零开始”

。还必须


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对目标重新定位,学生已经会了的,坚决不再 教。具体做法是:新课


伊始,

应该先让学生展示预习收获,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梳理学


情,以学生已经拥有的收获为基 础,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从“

X

”开始。


四、要求明确,习得方法。


语文是 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树立“课课习得方法”的教学目标,


以今天的《 将相和》

课堂教学为例,

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抓住关< /p>


键词句体会人物这样的长文短教的方法,

且不说学生是否明白什么是关键词 句,

也不论关键


词句抓得准不准,抓得全不全,就教师的要求而言,就是 不明确的,这种模糊性的语言,教


师一定是要避免的。

对于学生每一次的 朗读,

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一遍读,需要让学生


解决什么,第二遍读 ,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必须明确,明确了目标以后,为达成既


定目标,向学生提 出具体、清楚的要求。


方法一: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展示预习环节,

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用小标题的方法归纳,

并和学生


归纳出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是通过抓文中的关键词句。

经孙老师点评,

< p>我认识到这个环节就可


以做这样的调整: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涉及到 的主要人物,

再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


事,然后,

引导学生将主要人物与主要故事串起来,这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即为概

< br>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二

:

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


对于描写人物语句的品读,

在交流环节,

学生读 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并谈了从


中感受到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教师就 要趁机追问:

“勇体现在哪里?谋又体现在哪里?”然


后,

再反过来,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可以 引导学


生说一说此时蔺相如心里是怎么想的,

深入人物的内心,

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还可以采用


换一换‘找关联词、对比等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方法三:体会作者布局谋篇之严密。


在引导学生了解三个小故 事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

执教老师采用了填空的方法,

引导


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作如下调整: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三个故事间过渡的段落,

不但很容易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而且,

让学生体会到了这样长的文章,

作者是如何严


密的组织起来的,从而体会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方法。


五、抓住契机,指导运用。


“教是 为了不教。

”课堂上不能止步于方法的学习,还要进一步指导运用方法。还是

《将相和》

为例,

在教学

“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时,

教师注重了蔺相如与廉颇的对比描写,


蔺相如“ 一避,再避”


,这位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廉颇则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教师让学生想象后,


只让几个学生三言两语的说了说,

尔后,

< p>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

可以说是创造性


的使用教材,就是 补充了资料,廉颇请罪那天,正赶上蔺相如宴请宾客,人来人往中,他们


俩会说下什么呢 ?教师也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简单的说了说,

孙老师认为,

应抓住这样的契


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好好进行说话训练,这必定是对孩子已习得学习方法的运用。


六、作业布置,落到实处。


作业的 布置,

不能流于形式,

作为教师而言,不能布置完了就没事了,应给出合适的


策略和方法,并一定要进行检查和评比,

只有这样,作业才落到了实处,发挥 其拓展延伸到


生活中的功效。比如:在读完“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后,可以趁机出示故事 原文,配上古筝


音乐,

教师通过范读的形式,

进一步激发 学生的阅读期待,

然后布置课后可以阅读更多的

《史


记》 故事。



“听君 一席话,胜教十年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一个不误

人子弟的称职的语文老师,

必须从深入的研读课程标准开始,

准确地把握课程 目标、

学段目


标、单元目标,以此为据,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这是一切 课堂教学的开始,亦是培植高效


课堂的根基。总之,一句话: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深 入研读课程标准开始!


收获还有很多,

再不赘述,

只觉得专家报告时间太短,

自己对语文教学实在缺少研究,


因此理解的可能有不当之处,真诚的恳请各位同仁多多包涵,多多指导!



向着更加规范的语文研究迈进


兴福镇村魏小学

赵东梅


本周二,

我有幸和学校的其他语文教师一起在义和小学参加了镇 教委组织的语文综合


性大教研活动,

无论是这次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是活动 传达的语文教学研究方向,

都给了我很


多思考,现在将它们形成文字,与 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谈一下这两节示范课给我的印象。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 养。


这两节课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从课堂传授形式,

都让我感到了一种信 息,

即对学生语文学习


能力的重视。

本次活动力求凸显的 语文工具性在这两节课中得到了尽情彰显——从对字词的


处理,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到 教学重点的处理——感知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形象,


以及对课文难点的突破——理 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字的伟大意义,在上述教


学环节中,

教师通过抓关键字词、

重点语句,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对于这两节课的设计,

两位讲课教师以及她们 身后的团队都付出了很多,

思考了很多,


也让我们这些听课观摩者尽享精 神文化的大餐。这两节课可以用“扎实、朴实”来形容,师


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中 认识了人物形象,提高了语文素养。


其次谈一下专家孙清华老师的评课和报告。


孙清华 老师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甚至崇拜的老师。

因为她让我感到了一个真正的语文教

师就是这样的,

一个真正热爱教育、

对教育充满热忱和研究的老师就应如此。

原来曾经听过


她的几次课,

每每为她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 服。

自己一直觉得,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可


以走进学 生的生命,

触及他们的心灵,

让学生将单纯的课文学习与人文修养的提高合二为一 ,


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不是枯燥的,

也将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 p>孙老师的课就是给我这样一个感


觉。印象最深的是她讲林海音的《迟到》

< p>,课堂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但在教师精心


的预设中,

在对重 点字词的揣摩中,

学生就自觉走进了故事,

在品读感悟中认识到了父爱的


伟大。

今天听她一评课,

才更加认识到作为一个语文研究者,

对教学每个环节的用心(既有


理论的支撑,又有读书的积淀)使她的课才能在 看似平淡中显出语文教学的真功。


通过她的评课和讲座,

我进 一步认识到,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她的心中是时时刻刻


装着学生,

装着学生的发展的。

教师个人语文学科的素养将是决定一堂课成功的关 键。

而衡


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不仅仅只看学生知识与能 力的发展,

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也是


很关键的。


我们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它最 根本


的特点。

我们一味的强调它的某一方面,

其实都有些 断章取义。

现在我们提倡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体,

教师是 课堂平等对话的首席,

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能力起点自学掌握的,

教师


就不要讲;

教师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

教师没有必要讲;我们所 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和文


本之间搭一个桥梁,

让他们在我们的引导、点拨 下,成功得地到发展。

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


时,既要关注课时目标,也要 关注学段目标,因为我们教学的起点不是“零”

,尤其对我们


母语教学来 说,我们所要做的,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 样,

“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

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


一名语文教师,

所能带给学生的,

不仅仅是教 会了他们学会了这篇课文,

而是借教材这个例


子,为他们打开一个更加丰 富、

更加多彩的语文世界。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螺旋


上升的,

是他作为一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而兴趣,

是一个人 持久学习一个学


科的动力,

如果我们能将孩子的兴趣转换为爱好,

让他对语文的学习欲罢不能,

那我们的教


学,必将是成功的。< /p>


今天的活动,意在纠偏,但作为一个镇级活动,它的引领作用是首要的,

“要想规范


的教语文,首先教师的个人语文素养是关键的”

。我 们语文教学的路,是为了带领孩子由已


知走向更宽、更美的世界。提高教师语文整体素养 ,如教材解读能力,目标制定能力,课堂


驾驭能力,分析学情能力,重难点处理能力,这 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至于课堂具体的呈


现形式,

那是需要考虑具体的 课文、

具体的学情。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什么 是最关键的,


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就是最好的。


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喜欢语文,

喜欢学习,

喜 欢表达,

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成


功。而这一切的因果,只因我们是一 个有着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语言是规范的,

我们


的板书是规范的,

我们的指导是他们需要的,

我们的课堂是他们喜欢的,

我们的设计 是可以


让他们走进文本,与课文人物产生共鸣甚至不分你我的。


很高兴,

我们镇教委能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我们 在思考、

在争辩中更加理性地进行教


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向着更加规范 、更加高效的目标前进。




简简单单教语文


兴福镇村魏小学

王玉京


今天,

我参加了镇教委在义和小学举办的小学语文综合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


是: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观 摩了穆翠红老师和李宝艳老师


合作分课时执教的《将相和》一课,

然后是 分组评课,最后听取了来自三小的孙清华老师的


精彩报告。

用心关注着课 堂上的每一个细节,

用心聆听着每一位教师的发言,

用心反思着自


己在做着什么,我深感惭愧。下面结合自己所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我以为,

语文教学应该尚简。

应该抓得住语文最 根本的东西,

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


地教学。


一、简简单单预设


预设是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


一堂课的时间、

容量都是有限的,

如何利用有限 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


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 章。

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


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 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听、说、读、写是语文


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 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

,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


读,需要强调 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二、实实在在读书


新课标里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文实践能力,而培养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读,实实在 在地读书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再好不过


的实践。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 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不能以烦琐的教学分析来替代学


生的阅读实践,

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着力 于文本的


感悟与思考,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 美的乐趣。


读应该有所要求。

在准备让学生读书的时候, 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读,怎样读?不


妨问问学生,

你读懂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哪些?因为学生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触、

感受语


言,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中的欣赏与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能拓展思维空间,

才能


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三、快快乐乐习作


写在课前,主动索取。学生到了中高年级,

开始学习预习课文。

预习课文不仅要预习


读课文,识生字 ,还要预习课文的写作背景,

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预习收获简略


地写在课文中,也可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后抄写在练习本上。这样的写没有附带要求,

知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写多少。



写在课上,

情动而辞发。

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 找到写话的切入点:

优美恬静的散文,


可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 的感受、体验;科学、生动的说明性文章,可组织学生模


仿创作;情真意切的叙事性文章 ,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这之中,


老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 ,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基调,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


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 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


写在课后,积淀内化。

“教 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应该拘泥


于文本的范畴 。课文学完了,一定还要很多需要探讨、交流、倾诉的,所以不妨组织学生去


写一写。这 既是对课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无限内化。


于永正 老师说:

“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

他们写好作文。

我们的语文课经历了素质教育初期的异彩纷呈,

< p>如今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


我们该静下心来,让语文课堂回归本位,让孩子们切切实 实地提高语文素养。



“工具性”

人文性”

孰重孰轻?


兴福镇村魏小学

李雪英


3

20

日,在义和中心校,我 参加了镇教委举行的旨在探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大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形式新颖,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

< p>的第一、第二课


时,呈现了一篇精读课文完整的教学过程,课后,老师们分组评课, 如火如荼;名师孙清华


评课,更是一语中的,见解深刻,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教学功 底。


穆翠红、

李宝燕老师为讲课做了精心的准备,

而且借鉴了县优质课评选体现的

“抓住


关键词句”来展开 教学,穆老师的第一课时预习由浅入深,由识字、写字,再到课文主要内


容,很有层次。 两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通过范读、指导读、自由


读,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人物,

感受人物形象,

两课时的结合也很自然,

虽然是两个人上,


设计却一脉相承,很连贯。


朱伯龙老师的评课,使我顿觉自己评课的肤浅,朱老师喜欢读书,所以,他能够 从整


本书、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方面来谈,给我顿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也让我们体会 到老师


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不读书,就很难引领学生去读书。


我们评课,往往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谈到那里,而教研员李玉峰、名师孙清 华、


张秀美老师等,却总是以课标为准绳,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南针及目的地,离开了 课标,


就是无的放矢呀!


我觉得三小为李超老师讲 课准备的

《预习导航卡》

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能够使学生一步步的去预习,

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老师也可 以通过检查预习确认教学的起


点,做到以学定教,而我们平时教学,急于赶进度,往往不 太注重学生的预习,预习要求不


明确、效果差,这是应该改进的地方。


针对穆老师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孙老师认为用人物加 事件及结果,

学生更


容易概括,的确,又是学生很难找到概括课文的词语 ,我平时经常就用“谁


干了什么

结果”让学生来概 括,学生就比较容易说出,不同的课文,按类型,交给


概括的方法,多训练,学生自然就 会逐渐掌握。


谈到“关键词句”

,学生感受谈得少,孙老师 指出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关键词句并


没有完全找出,

不准确;

其次,

学生读书的时间少。我当时觉得学生静静读书的时间已经不


少了,

可能是老师眼高手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吧,老师放得还是不够啊!

纵观县优


质课、市优质课评选,学生能谈出感受,大多是老师情境创设的好,比如李超老 师、雷敏老


师,

她们用语言就很好的引领学生入境,

学生 每读一遍,

感情就进一步;

也有的老师用图片、


用课件, 效果也不错;其实,两位老师也努力用了,可是效果不佳,这也告诉我们,还需要


提高这 方面的能力。


最后,孙老师结合新课标中三个学段的目标,对每个学段的教 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怎么做谈得很具体,让我们对语文新课标有了正确的、深入的 认识。


“工具性”

人文性”


孰重孰轻?这一直是语文 教学界争论的焦点。

工具性我认为就是字、

词、

句、

段、

篇,


语文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运用语言上来,所以,

< p>要想会运用,就必须打好基础,

改认的字


会认,该写的会写,掌握解 词方法,学会揣摩语言,学会布局谋篇,这就是纯语文的东西,


必须要教好,工具性是语 文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对小学低、

中年级来


说更是如此。我们要抓住语文的工具性,让语文课堂不仅焕发人文魅力,更要从实际出发,


踏踏实实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厚实的基础。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阅读教学的方法



南阳市南召县小学语文

2

班闫学军

辅导教师

史三丽


< /p>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 审美体验的重要


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自 主个性化的阅读,

富有情感创造性的阅读。

让学生在与作品、

作< /p>


者的直接对话中,

发挥联想与想象,

拓展思维空间,

学会多角度阅读、

比较阅读、

创意阅读、


多元解 读,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帮助,

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 者。

老师对作


品的理解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应让 学生与作者、

作品直接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引导


学生发现 、质疑、思考和探究,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根


据我的 做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比较性阅读



从 语文教学方面看,

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 新课时


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 p>



例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两篇课文,学生在 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


体裁都是小说,

但可以跨越时空,去 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


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

表现的是


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二、求解性阅读



教 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以自读的 形式循


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 性阅读。


这种阅读能否开避,

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

过易,缺乏思考性;

学生往往会觉


得“易如反掌”

;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


因此,< /p>

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

引导


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 自


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



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



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 读课文,

既抓住了中心句,又


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

(调换马出场顺序)

还懂得了在对抗性竞争中,


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三、质疑性阅读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有着成年人所不及的鲜活 、


生动的想象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和培养每一位孩子的独特感 受力。

而且小学生经


过几年的启蒙教育,

已经走出了思维 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

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


的思维的绿洲,< /p>

智能的园圃,

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 性的科学


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无法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 些问题时,


应积极鼓励,决不笑其肤浅、简单,

挫伤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 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


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 ”了。



1、质疑解惑,激趣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创造思维,

教学中教


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激 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教学

《礼物》

一文时,

学生读题后 质疑:

“谁给谁送的礼物?”

“这是一份什么礼物?”


“ 收到礼物后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提出后,

学生有急于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

为以后


的学习准备了最佳的心理状态,阅读课文后,学生很快便弄清了课 文的大概意思。



又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 》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围绕“借”字提出质疑:

“小壁虎向谁借


尾巴了? ”

“借到了吗?”

“为什么?”激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

使他们 懂得在阅读课文时


要针对设问捕捉关键字眼,

反复推敲,

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情景交融,品味阅读: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学生认知作品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情感逐渐被


认同,

逐渐被熏染的过程。我们因凭借这些情感因素, 引领学生感知体悟丰富情感,表情达


意,再通过阅读,使学生们在脑海中描绘出画面来。



例如在教学

《美丽的小路》 一文时,

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

< br>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角色体验,

学生对爱护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

并由此引 深话题

“我们该


如何对待身边的小路?”



学生各抒己见,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热烈极了。

使孩子们在与作品交流的过程中


丰富了情感 ,拓展了学习,并且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生动的感受力。



又如在教学《王二小》一文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乐曲,

< p>
视听结合,让孩子们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四、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

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 的阅读。

这种阅读


要求教师应顺学生的思维规律,

并加以 恰当的点拔和引导,

使学生的思维散发,

在阅读中实


行再 “创造”

。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

< p>
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

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


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 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


议论纷纷的场面。

学生们争 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

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

< br>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语文内涵是最博大精深的,

在 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升华,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25



我的“抽考”经历





社旗县小学语文

1

张群相





记得

05

年我第一次来到家乡 的一个村小任教,看到教室内的桌椅,我震惊了,已经过去

10


来年了, 教室怎么还是我上小学时的样子,破烂不堪,想想与广东的民办小学相比,我们的


条件也 还是太差了。

又一想既然如此,

那就更应该为家乡的教育做贡献才是呀!

只有用心教


学才是正道啊。



由于年轻,学校给我分了两个班的语文,这两个班的人数有

103

个,占了全校的一多半了。


想着当那么多孩子的“头”

,还颇自豪呢!眼 看到期末抽考了,按照老规矩,拔尖考试,每


20%

我想咱班的人多,

挑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自己的班每班

10

个,

其他班才三五个。


想那结果一定是考个前 三名还不是十拿九稳吗?



抽考后的一周我还 沉浸在沾沾自喜中,

结果出来了。

与想像的结果天壤之别。

一个全 乡倒数


第二,一个全乡倒数第三!哎??一声叹息后,我终于明白了:抽考要的是拔尖的 学生,不


能过分要求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他们不会在考试中为你添光增彩 ;

不能忽略了好学生,

他们


才是你抽考时先锋兵。

搞清楚了哪是重点,

这还不好办吗?第二学期,

我就对优等生严上加


严,紧绷抽考这根弦对他们不放松。期末抽考时他们终于考了个前三名。面对这样的结果,< /p>


我又陷入了沉思:

我们的基础教育,

还是精英教育?这就是 所谓的新课改吗?那些被忽略了


的学困生的学习不是越来越差吗?这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吗 ?我们对得起自己吗?



在困惑中,我和我的 学生又参加了两次这样的抽考。时间转眼到了

08

年秋期的期末抽考,

< p>
中心校说是要按全班

80%

的学生成绩来排名。这还差不多。学生终 于可以平等的受到老师


的严格要求了,我想这才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好处吧,关注整体, 促进全面发展。





26

、欲擒故众——教作文前先让大家说



(安阳县一班刘红云)



研修成果说明:



本次研修主题中谈论的话题我都特 别感兴趣,尤其是对作文这一块。我们学校也针对作


文开展过多次的教学研讨会。

在会上,

我们教师对作文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相

< p>
通的,

那就是教材中的园地安排中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放在一起。

我们 大家没有一步登天,


是从教作文前的口语交际先做起,于是我们去做了 ——



开辟农村儿童口语交际乐之路



我校对

《农村儿童口语交际》

这个课题研究已经有了一年半的时间了,

农村儿童口 语交


际的路上充满了“荆棘”

,但我们没有畏惧,而是用乐观的态度一路 走来,披荆斩棘,竟然


开辟出了农村儿童口语交际的快乐之路。


一、

课题的提出

;


课题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农村儿童口语交际的特点提出的。

农村儿童口语交际研究是扎实< /p>


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瞻望未来社 会对人的要求,


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p>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

。可以说,在新课


程 理念指导下的的“口语交际”更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一种


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交际能力,

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

可以说这个目标 的提出既


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农村儿童口语交际路上的荆棘:



但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

口语交际训练 在农村小学得不到充分重视,

很多农村学生存


在惯用方言、少说、不敢说 等的症结。农村孩子除了学校外,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张嘴就


是土话、方言,有的学生 会说,但不会用普通话表达;有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


达。家长也只重视笔试 成绩而不在意口头表达能力,导致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


在农村的小学开展口 语交际的研究,最急需解决的就是以下三个问题:


< br>(

1

)农村儿童目前惯用方言,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如我们安阳县地区,大 胆的孩子们见到


老师,会很大方的向老师打招呼:

“老师,您抓得类呀? ”

(老师,您干什么去?)因为他们


的生活中,

身边的人 就是这样打招呼的,

他们耳濡目染,

当然怪不得他们了,能张口向你说

< p>
话,

这就已经很值得欣慰了。

另如:

①请假时:

“老师,

我不中受诶”

(老师,

我身体不舒服。


②告状时:

“他先噱我了。

(他先骂我了。

)③请别人等一下,

“后、后诶!

(等一下。

)??



2

)目前学生缺少说的内容,甚至“无话可说”的现象。农村的孩子们接触面太窄了, 据


调查,

只有个别家庭的孩子,

能在一年中去公园玩三次 以上;

多数家庭的孩子们一年才能去


一两次公园,逛一次超市;甚至有些 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们,上二年级了没有去过一次。

他们


的活动范围局限在 村里玩土游戏,待在家里看电视。更别提出去旅游见识世面了。

因此,孩


子们在无意的环境中土生土长着,很多情况下缺少说的内容,甚至“无话可说”



3

训练渠 道狭窄、

训练形式单一的现状。

在农村没有多少家长注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p>


有的家长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那会说的只会说,不会 说的打死他也不


会说。

”即使有个别家长意识到了,他们由于自身能力有 限,也无能为力,农村没有兴趣班,


更没有口才训练班。

那对农村儿童口 语交际研究的重担就落在学校这一块了,

但目前在农村


的小学里,

口语交际课程也一直被搁浅。

因为许多保守的教师认为,

口语交际的课程 与考试、


考核还无关,因为这也是一个新的教学领域的挑战。



这正是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现状,

我 们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

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


要着力培养农村儿童口语 交际的能力,誓将“农村儿童口语交际”进行到底。



三、开辟农村儿童口语交际乐之路: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提高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相


对较差的农村小学。

我们凭 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理论书籍的研究后得出:

利用好课


堂这个主 阵地,利用好学校的环境资源,让教师从简入手,由简入难,让教师乐于教,让学


生乐于 学,开辟农村儿童口语交际的快乐之路。



教 师采用多种方法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的兴趣。

教 师时刻


强化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让口语交际的训练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 中。

总结我们在农村儿童


口语交际的研究中开辟的乐之路,我把它归纳为 以下几条。



(一)识字、阅读教学,加强口 语交际训练。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来就面窄,单单依


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 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



1

、将口语交际自然融合在识字教学中。



针对我们农村儿童口语交际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将口语交际自然融


合在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 识字教学为主,

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

只要把字记

< br>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


级上册《识字

1

》一课的生字时,就创设了这样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 生在识字的同时也


进行了口语交际。情景一: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进行讨论,问学生:< /p>

“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


住这些字呢?”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 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同时要注意


鼓励。情景二:让学生“学当小老师”

< p>。就是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


字后当小老师,

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读,

并给予评价,

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


这位“老师”提问题。

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

有利于学生说话的


准确、

简练、有条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

有利于培


养学生组织调控能力,对学 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

、将口语交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光靠一节课是不 够的。我认为“口语交际”课


还是学生前期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的集中展示,那么语文阅读 课就是作细水长流的准备工作。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 力。

如丰富的语言积累,

敏锐的语


感培养,回答问题中显 现出来的语言组织的规范性、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等,都


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口 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识字、阅读教学过程的 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


习交往的过程,

因此,

充分重视识字、

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 重要


的。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从组织有趣的活动、

借助生活实践来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 的口语交际的兴趣,

激发学生说的


欲望。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课《 找春天》

中,利用了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带领孩


子们一起去野外找春天 。

即使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事物,

但由于以前缺少这种集体的活动和


教师的引导性,

孩子们竟从没有发现过身边的美。

在含苞绽放的桃树前 ,

这些幼稚的孩子们


有痴迷了。

每一朵花骨朵,每一朵绽 放的桃花,都成了孩子们语言中的天使,本来懒懒的小


嘴,笨笨的语言,在那一刻竟然变 成了争先恐后,并且是那么的灵巧。我们来到了麦田里,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禁不住 用小手摸摸麦苗,有的孩子惊呼道:

“哇,麦苗好凉呀,


大家快看,

叶尖还有晶莹的露珠呢!

“我认为麦苗在向我们展 示呢,

那晶莹的露珠就是她的


眼睛吧!

”孩子们诗一般的 语言就从口中流露出来了,成功的口语交际在有效的环境引导中


释放了她的魅力。



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 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


于表达,

这说明我们开辟的这条 快乐的道路是成功的。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


情感因素的影 响,

我们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

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 /p>


以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示范指导,规范口语交际的模式。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


的。学生想说,

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有困难,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 里开


始说,说的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必须做


好示范。如在指教口语交际《夸家乡》中,他们看到了家乡的麦田,可嘴上只会说 “麦田真


美呀”

“绿色的”等等既没有顺序也没词语美 感。这时,我给学生指导方法,让他们仔细观


察:

从远处看,

< p>麦田怎么样?近处看呢?用手摸一摸,

有什么感觉?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又

< br>想到了什么呢?这样以问助说,

丰富内容。学生回答:远处的麦田一望无际,平整的像一块


绿油油的地毯,风儿一吹,翻滚的麦浪多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啊!还有指导时可以提供句式 ,


理顺思维,激发想象思维,丰富说话内容。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常质疑,才能常思考,才能尝试语言交流,促进口语交际。在研 究


农村儿童口语交际的路上,还不断的有“荆棘”的出现,我们仍会抱着乐观、求实的态 度去


开辟那条乐之道。


附件内容:

《口语交际

--

夸家乡》


安阳县柏庄镇北街学校

刘红云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是新课标教材新出现的课型,它是在原教材 “听说训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不但有听、

有说,更有交际。农村儿童 口语交际研究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夸家乡》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 绕

“夸家乡”

这一主题进行的,

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 口语交


际能力,进一步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在设计这课时,教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


交际的兴趣,从家乡的风景、变化等多方面来夸家乡。



【学习目标】



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式介绍家乡,试图做到把话说完整。



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

< p>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习


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通过交际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乡。



【教学准备】



指导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收集有关家乡的文字、图片资料、实物等。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一、

播放歌曲,导入课题。



大家 喜欢听歌吗?请大家欣赏歌曲,

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懂了吗?感受到了什么?

(播 放

《谁


不说俺家乡好》



1

学生谈感受。

(感受到家乡的美丽)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夸夸我们美丽的家乡。

(同时板书)



二、

创设情景,指导交际内容和方法。


< br>1

、由地图指出柏庄的地理的位置,繁荣的市场和迷人的风景。

(激发学生 的自豪感)



2

、提到自己的 家乡,同学们肯定会如数家珍地把自己的家乡的好说出来。你想夸一夸家乡


的什么呢?< /p>



(风景:花、草、树、木;麦田、果园??)



3

模拟情景,指导交际方法。



师:请问

xx

,你想夸家乡的什么?



生:我想夸一夸家乡的柳树。



师:柳树有什么值得夸的呢?



生:柳树的枝叶可美了。



师:柳树的枝叶一年四季一样吗?(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的景 物,指导方法)



生:??



4

请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想夸家乡的什么呢?怎么夸呢?



5

2

3

组同学 汇报。



三、

情感升华,爱家乡。



情景交融于笔端,

跃然纸面。

我们可以画出我们美丽的家乡,

也可以写出你对家乡的赞美之


情。



1

想写就写,想画就画。



2

找两到三名同学上台介绍他的作品。



3

请同学们找一位客人老师交谈一下你的看法。同时出示介绍要求:

a

、交谈时, 态度


大方自然,有礼貌。

b

、说话要大声,听话时要仔细 。



四、

课堂总结。





我们家 乡的景美人更美,

谢谢你们热情大方的小主人!

请带着你的作品再回家给你的爸爸 妈


妈介绍一下。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反思



柏庄镇北街小学

刘红云



“农村儿童的口语交 际就得有农村的特色。

”这是县教研室的王荣琴主任给我的一句提示。


是 啊,

我们农村其实有很多丰富的资源,

只是没有挖掘出来而已,

如 果挖掘出来,

那也该有


人来我们这里取经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 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和应


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 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素养,不仅涵盖了倾听、


表达、

应 对等交际能力的形成,

还涵盖了文明的交际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而这一些能力 、


态度、习惯的培养,没有谁可以离开生活的。从牙牙学语叫了第一声“妈”

< p>,到长大后在社


会中形成或大或小的交际网络,

这一些,

< p>都是人们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会的。

语言的源泉在


生活,口语交际能 力的培养在生活。因此我们“要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宛如在


生活之中,能自 然而然地进行交际。



《夸家乡》

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教科书的第三组的口语 交际课。

这是一组以

“爱


祖国、

爱家乡”

为专题来编排的单元。

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到祖 国的辽阔、


美丽,

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并能激发他 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在此基础


上,

我安排 了

“走近家乡、

了解家乡、

赞美家乡”

等几个主题 的跨课堂内外的口语教学预设。


让学生走进生活,并在课堂中创设交际情境,

< p>使学生进入情境,多向互动的,体验情境交际


的快乐,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课前,

我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 春天绿油油的麦田、

含苞欲放的花朵、

绿丝绦般的垂柳??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真正的感受到家乡春天的美好。同时,我又请孩子们调查、

咨询家长关于家乡的故事、变化等,以便课上交流时,学生们有话可说。



课上

,我首先播放了一组家 乡春天的图片。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花、芬芳扑


鼻的花朵??一下子就将孩 子们的兴趣拉到了高潮。这也为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找到了“饭


碗”

,让孩 子们有目标可夸了。于是麦田、花朵、柳树??便成了孩子们夸家乡的主角。有


的老师听 课后,

对我指出,学生夸的范围太单一,

过于狭窄了,应该让孩子们由家乡的一处


风景着手,

能引导扩大到夸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未来。我 思考过后认为:这仅仅是农村二年


级的学生,班里只有

17

个学生口语交际也仅试行了多半年的时间,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


我认为得从小处着手 ,

先让学生有物可夸,

从而达到对家乡热爱的教学目标即可。

且不 可盲


目的加大难度、加深内容。


< p>
课后,

我还是喜悦的,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学习中,

竟 能提炼出交际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


描写家乡的景,并且还能说上甚至写出一段话。< /p>



农村儿童的口语交际的研究的路上还有很多的 绊脚石,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研究下去,

虽说谈


不上让别人 来取经,但最终受益的可是我的可爱的学生们。



27

、我的教学叙事



鹤壁市淇县小学语文

2



辅导教师:罗湘玉



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八百米赛程 ,

我总是感动得说


不出话来,

“多勇敢的孩子啊!

看到在零下

3

度依然有学生在用湿抹布擦玻璃,

我又会激动


不已,

“多可爱的孩子啊!

”在批作 业劳累时,

感到肩上有几只小手在轻轻地捶打着,心中就


会涌起一股暖流 ,

“多懂事的孩子啊!

”学生回报我的点点成绩,

丝丝温情总让我 感叹:只有


孩子才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

!



可是,在一次阅读教学中,却颠覆了我的看法。



在教学

《倾斜的伞》

一课时, 我想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出课文中重点句,

重点词语来学习体会


课文的思想 内容。如:



1

抓住“困惑”一词

,

有感情地朗读上文。丹丹困惑,不明白,你明白吗?外公笑 的是


什么?他想要说什么?体会三处笑的相同和不同,进而体会外公对外孙女的爱。



2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每次”


“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



3

“仍然”的意思用三个仍然造句。



通过配乐朗读学生想像画面,学生能够感受到外公对作者的爱。



可是,我却发现,有些同学竟在下面“嗤嗤”地笑,我经过询 问得知,他觉得外公很笨,为


什么不拿两把伞,把自己淋湿了,自作自受。

我一时无语,在这次教学中我却发现孩子们对


感恩意识缺失,

对现有的 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

只顾一味地索取,

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


然。

许多学生体谅不到父母、

教师的辛劳,

普遍缺乏爱心 、

良知、

责任感,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不知 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

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 ;


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普遍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 ,对己不克制,对事不


尽力,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

。在他 们的心目中,

“我”就是一切,他们所认为


的他人对他(她)的付出,都 是应该的、自然的,在他们的人生辞典里,没有“感恩”

,更


不要说付出 乃至奉献了。

一言概之,

这些人,

没有感恩意识,

没有回报思想,

没有奉献情怀。


< /p>


我下课后,

重新根据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研,

重新设计了课 后练习,

在教学语言方面进行提


炼,希望能够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 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不


仅是回报父母亲人,

更 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

我应用了多媒体,

中间收集了许多感人的瞬间,

< p>
又给学生增加了说的分量,许多学生由景生情,立志要回报父母、亲人。我设计的练习中,


把感恩进行了辐射,对生活中的来自老师

,

同学

,

朋友的爱学会感悟,知道爱其实很简单

.

一个

眼神

,

一次抚摸

,

一个微笑

.

如果你在以后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爱

,

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会回报爱< /p>

,


为被爱和关爱别人都是幸福的。



最后以下面的诗歌来结束讲课。



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

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从这一个小故事中让我更深的感受到,

阅读教学要把学生的情感 与思绪容入进来,

教师精


心的设计,与教学生成如出现矛盾,应该及时转 移话题。通过朗读、有效的教学手段、高效


的作业设计,

努力把学生引入 作品创设的情境,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尝体味获得直接真切的


感受,为自 己构建一个通向理解的平台。



教师本身观念上的不断更新,

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发散 思维,

创新求异。

这样学


生才会有与从不同的体验,

向着教学是为不教的这样一个目标前进。

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会


枯木逢春,生机盎然。



28

、课堂,原来可以这么精彩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安阳市林州国培小学语文一班

路广卫



辅导教师

赫曼


国培像一盏指路明灯,

给我们这些迷惘的农村教师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听了陈琳教授关于

《小


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策略》

的讲座和专家名师的互助,欣赏了案例评析后,我决 定试一试,由


于培训的时间安排的较晚,

本学期的课程已基本上结束,< /p>

于是,

我就选取了下一期的第一课


《桂林山水》来进行尝试 。出乎意料的是原来枯燥的语文课堂竟然可以这么精彩!


《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的保留课文,

也是实用文的典型代表,

基于新 课程对于语


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和实用文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原 则。

我预设本


课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

让学生在读中认识 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


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全课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预习课文,

< p>研读课文来了解课文内容,

认识生字词,


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方法 。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

赏读课文来欣赏桂林山水

< br>的美景,了解课文的写法并进行仿写训练。


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第一节课,我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导学案开 始实施教学。引入课文,


解释题目,

出示目标;

学生预习 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划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

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

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一切 都做的那么自然,

我暗自庆幸。


接下来进入了研读课文 的环节,

当我范读后,

李浩同学举起了手,

这位学生平时不经常举 手,


这次大出我的意料,我以为他要展示自己的读,就让他站了起来,没想到他说:

“老师,课


文里说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我看桂林的山并没有 我们这儿的好。

课文为什么不写我们这儿


的山呢?”他的话音刚落,教室 里顿时一片寂静,我心里一愣,这家伙,就爱找事儿。要是


在平时,

我接 下来一定会训斥他一顿,

可是当我看到全班学生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反应,

想到


了这次国培学到的内容,

我心里沉思了:

是啊,我们林州雄居 太行山麓,我们林州的山怎能


不美呢,可这是在上课呀,怎样做才能既不让这节课半途而 废,又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呢,我


的心里在急速地寻找对策,灵机一动,说:

“同学们,作者爱桂林山水,我们大家也爱自己


的家乡。

现在我们先来 学习课文,

欣赏桂林山水的美,

下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们家


乡的美,好吗?”

“好!

,接下来的课堂气氛高涨, 欣赏桂林的山的美,选词连句说话,达


标测试等,同学们完成的相当漂亮。临下课时,我 说:

“同学们,接下来是元旦假期,这三


天时间里,

老师 希望大家在完成作业的剩余时间里,

收集我们介绍家乡的山水风光资料,


节课我们来认识我们家乡的美,好吗?”

“好!

”同学们答应的 异常兴奋。


星期二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

我及时修 改了导学案,

上课伊始,

就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


在元旦假 期收集的资料,

我没想到的是学生收集的内容那么多,太行大峡谷、天平山、

红旗


渠、五龙洞等无所不包,

,图片、解说词、传说故事等形式各异,那真是 包罗万象,可见同


学们真是用了心,下了功夫。展示足足用了差不多十分钟,看到同学们 意犹未尽,

我真不忍


心打断他们。为了实施教学目标,我还是打断了他们 :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爱自己


的家乡,还有很多内容要展示。< /p>

不过老师想请大家先来欣赏完

《桂林山水》

再来欣赏我们的


家乡,

好吗?”

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

让同学们在配乐的朗诵中欣赏桂林山水的


美,

感受作者对 桂林山水的热爱。

然后,

让学生再读课文,

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桂 林山水的,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桂林山水》的结构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作者笔下如画的桂林山水,同学们也展示了 我们林州的风光,


下面就让我们摹仿作者的写作方法,

拿起我们自己的笔 来以《林州风光》为题,勾画出我们


自己可爱的家乡吧。

”十分钟过后, 进行了展示:



凯宇同学开头这样写道:

“我们林州雄居太行山南麓,自然风光雄险奇秀,我虽不敢说林州


风光甲天下 ,但我敢说:林州风光秀太行。


< br>紫杉同学在描写林州的山时,这样写道:

“我们林州的山虽然不敢于泰山、香山相比,但它


独具特色。我们林州的山真奇呀!桃花洞雪映桃花,冰冰背夏天结冰。我们林州真险呀! 鲁


班豁鬼斧神工,

金灯山百丈悬崖。我们林州的山真秀呀!

五龙洞风光旖旎,

滑翔基地响誉中


外。



星彤同学这样来写林州的水:

“我们林州 的水真美呀!人工天河红旗渠穿山而来,送来银波


点点,滋润林州大地,太行平湖南谷洞 游客如云,万泉湖景美鱼鲜。



靖雯同学结尾这样写道:

林虑山拥抱 着红旗渠,红旗渠环绕着林虑山,

青山系银带,绿水


润苍山,好一幅太行 画卷。

”这一节课收到的效果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我暗自惊叹,原来这


就 是生成的课。



课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 /p>

《桂林山水》一课,我在备课时,虽然按照新课程和实用文的教


学要求进行 了考虑,但在教学设计没有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考虑的范围,林州地太行山区,


旅游资源 丰富,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正是学生的“出轨”


行为, 点醒了我,顺势引导,才有这么精彩的生成!新课程理念让语文回归生活,有效开发


课程 资源,

可是我们一般只是说说而已,

并没有落到实处,

最终还是学 生在按照老师设计好


的路子来走,难以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因此,

在 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课程标准


和教材内容,

还考虑学生以及学生 的生活经验,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的课堂才会更


精彩。





29

、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郑州地区新郑市小学语文二班贾天宝



辅导教师:李伟霞



我的课堂上,一张精美的图片伴随着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现在大屏幕上 ,

图片上画着两个


人,一个是俞伯牙,

正在在那里专注地 弹琴,

另一个人是他的挚友钟子期,

他正站在旁边闭


着眼 睛用心灵去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台下的学生深深地被这个开场白所吸引。



接着我结合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边读边悟,初 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绝


弦是什么意思?伯牙为谁绝弦?为什么要绝 弦?从绝弦可以看出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


些教学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主要人 物,

感知了内容,

还鉴定了人物的品质,

自然而

< br>然本文的中心水到渠成的就呈现出来。



“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那样永远相伴相随,

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

一年 之后的中秋


节,伯牙手抚爱琴,乘着一叶扁舟而来,心中充满了期待。然而,伯牙在江边 的船上苦苦等


候了一夜,

等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身亡的噩耗。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

< p>
起愁云。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我让学


生讨论他们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句话有什么感


想,然后写下来。当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

“他对朋友真是忠诚”

;有的说:

“他的知音


死了,他就 该这样。

”这时,ⅩⅩⅩ站起来说:

“伯牙不应该这样做,钟子期虽然是自己的知


音,但他死了,你就不再弹琴,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就放弃了,这样不值。他死了你还可以 继


续寻找新的知音!

”我一听很吃惊,但我忍了忍,接着说:

< p>“伯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生


得一知己足以。

话还未落下就听到ⅩⅩⅩ接了一句:

“老师不对,

人生要追求更多的知音。


“真气人,你总是和别人唱对台戏。

”我生气地想甩给他这句 话,转而又想,尊重差异,张


扬个性,

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

< p>再说前些天我们在国培中余文森教授还让我们重视课堂的生


成性呢。

细细品位这个学生说的也有道理呀。

语文学习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允许学


生有个人独特的见解。


最后学生几乎用了半节的时间讨论总结如下:

古时候,

懂音乐的人才很少很少 ,

当时的教育


方式是一对一的传授教学,音乐人才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 批量生产”

“遍地开花”

。再加


上有些 好的音乐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所以伯牙选择“终身不复琴”

也是情有可原。< /p>

他这


种做法如果放在当今社会就不值得学习了。

“天涯何处 无芳草”我们要学会珍爱自己、坐等


时机,找到自己的知音,才算对得起自己,哪怕“等 到花儿也谢了”



“让每一 只小鸟都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

,作为明智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洞察学生


的个性,并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让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特


别是要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

针对伯牙绝弦一事,

如果不加以正 确分析引导,

文章可


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当< /p>

“最珍贵的东西”

失去时,

学生可能会像伯牙那样

“ 任性”


将来还可能发生自杀现象。所以我觉得我“浪费时间”也值得!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学 生是一个个主动发展的生命个体,他们在读书、


体验中,互相启发,

与文 本对话,生命的灵性也在课堂上闪动。各种蕴含无限精彩的非预设


生成就变成触手可及的 美丽呈现在教师面前,

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它把握好,

并及时


地予以点拨,

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学生的主体性既能得到 充分体现,

课堂的魅


力也会展露无遗,

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

我们在充分预设课堂教学的前提下,

一定要关注学生


的 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知识,动态生成方法,

动态生成资源??不拘泥于预案,凭借自己丰


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

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去创造性地实施,

灵活 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

在对话中生成,

在生成中引导,

在引导


中感悟,< /p>

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共振、

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余地。

课堂生成是对 教学预设的有


力补充和合理超越,

是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


有效教学。



贾老师的博客链接:



user1/jiatianbao/archives/2010/







30

、让预习为识字教学助一臂之力











郑州市荥阳国培小学语文

2

班靳丽



辅导教师:邓明霞

















让预习为识字教学助一臂之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 学生来说,让其主动完成某项任务,可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写下这


个题目我就有 点后悔,因为我班里的孩子还没有做到“主动完成”

,我也有点犹豫,因为现

在没有做到,不代表以后也做不到呀!于是,我仍然把这个作为主题研修的成果。



其实,

这个学期初,

我就开始 进行着这个计划,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我认为预习对


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

我听说有些学校只用每学期的三分之一的课时来进行教学,

< br>下的三分之二作为阅读课程。我亦可以这样做。



1

、预习作业至关重要。


< /p>


我们现在用的是导学案教学,

除此之外,

学生会有一份我另 外出示的生字词作业。

需要他们


做的仅仅是问问字典爷爷,

这个生字读作什么?可以组成几个词语呢?作业不单单的完成就


可以了。

每到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挑选出做的最好的予以奖励,

这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获得一个


笑脸,

笑脸够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一定的礼物。这样以来,孩子们变提高了,久而久之 学生


也就爱上这种学习方法,

可是仍然有个别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自己学习 的节奏。

似乎总要等我


来帮助她。

对于导学案的完成,< /p>

其实就是看你课下是否预习,

预习效果怎样的最好反馈。对


A

类的同学来说,

导学案能完成大部分的内容,

对于文章的整体的把握比较准确。

对于

C


类的同学导学案 的完成不是太理想,

对此只有一步一步来,

先教给他预习方法,

手 把手的预


习。方法学会后放手让他自己预习。



2

、阅读来强化字词



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阅读,

< p>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


喜怒哀乐。

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听读评价、朗读评价、相互评价的


能力;

并能 够通过的阅读,理解语言,感悟其情,而且学生善于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


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就想在讲到

《掌声》

一课的时候,我就找了几个学生来 站在讲台上模仿


英子,

有位孩子模仿的惟妙惟肖,真的像文中的英子一样 ,走上了讲台。而其他学生在明白


课文的含义后变会发出热烈的掌声,

那 么这节课就算是成功了。

当然,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感


情很 重要,我喜欢让孩子们自己来评价读的好与否。


在阅读中强化字词教学,对于课后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来学习。结合文本找出文中的生字,

< br>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写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出来请大家注意一下,

小组


内自己组织识记。



3

、必要的提问默写



我其实不能保证学生在读过很多变课文后就可以把字词牢记于心,

但我有一个好 办法,

让其


有这样的压力,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每一次的生字授课结束后,

到第二天会抽空让孩子


们默写,这 样以来孩子们也就养成了习惯了,今天学习的生字,明天必须要会,所以,今天


晚上要用 功一番了。

有时孩子会对我说:

“老师,

今天的生字我都记住了,

咱们现在默写吧。


这样的孩子是少数,毕竟我们要照顾 大多数学生,所以只能放到第二天最为合适。





三年级的生字,

我进行了一个学期,

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我提醒一下,比如有时默写,在默写


的前一天我会对孩子们说:

“明天我们要默写生字咯,大家一定准备好了吧?老 师期待你们


的表现!

”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激起孩子学习的欲望,何乐 而不为呢?





31

、我的教学叙事故事





提交者:平顶山市汝州小语一班

程志伟



辅导员:张玉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七的教学过程,

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有了新的 认识。

在培训中我


们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

优秀的教 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探囊取宝般地拿出来,


之于 教学。

但作为教师,

学习、

借鉴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

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实践之


中,于细微之处探索、开辟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坦 荡之路。这样,教师才能由先前的“教


书匠”真正转变成为一个“教育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为学生安排的 一组课文,

都是讲述人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


人故 事,告诉我们动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智慧,以及它们情感的独特表达方

< p>
式。

而习作七正是要求学生结合在本单元学习中学到的相关知识,

根 据图片报道,

展开丰富


的想象,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境,

然后编写故事。

如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


过合理的想象让 故事情境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鲜活、

生动而具体,

是这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和


难点。

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分别针对某一情节进行想象、

交流和讨论,


然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

进行成果汇报。

可能是孩子们天性喜欢动物,

讨论的热情非常< /p>


高,他们有的唧唧喳喳,有的口若悬河,有的还动起笔来,写写画画。我看着学生们那认真


投入的样子,

心底荡起了一丝甜意??这些天来参加国培收获还真不小,

能让自己的课堂变


得如此生动、活泼!



全班交流开始了,小组长依次把本组设想的详细情节读给全班 同学听。

“雨过天晴,一群淘


气的小鸭子在妈妈的带领下出现在温哥华的 街头。

也许在家憋闷得太久了,

鸭妈妈想带着她


的娃娃们 出来呼吸下清新的空气,

看一看街道上被雨水刷洗过的美景,

顺便再瞅瞅天上有没


有漂亮的彩虹??”

“小鸭鸭们正玩得津津有味,突然 ,鸭妈妈警戒地立起头,

‘嘎嘎’大


叫起来,仿佛在喊‘快过来,有危险 !

’小鸭鸭左摇右晃地跑向妈妈,可最淘气的蛋蛋和菊


菊根本就没听到。 这时,

一辆汽车鸣着喇叭呼啸而过,车轮溅起的巨浪直向路边扑来。

蛋蛋


和菊菊惊慌失措,被巨浪一下子掀入路边的下水道中??”

“鸭 妈妈不顾危险,边跑边叫,


一直跑到那位交警面前。

‘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交警叔叔并没有明白鸭妈妈的意思,疑惑


地站着不 动。这下可极坏了鸭妈妈,她叫着蹿到交警叔叔的脚前,在脚面上‘咣咣咣’地啄


了起来 ??”

太好了!

写得太好了!

我为每个小组的汇报感到吃惊——孩 子们的想象力可真


够丰富,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

。我惊叹着,给每


个小组都给予了最充分的肯定,

心想 这次习作学生一定都能缴上一篇绘声绘色的动物情感故


事。



然而我错了!习作完成后,我在批改中发现,

小组长在班上交流的精彩情境,其实是本组的


代表之作,

由于得到了我的 充分肯定,

哪些不善于习作的孩子们竟放弃了自己本有的想象和


创造,< /p>

把思路拘泥于交流中得到的固定格式。

除一部分较好的习作之外,

全 班出现了多篇一


律的现象。



我的心情一下子冷落起来,本以为是堂成功的教学课,收获的却是干瘪的果实。懊悔之余,


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深地反思。

在课堂上,

如果自己的立足点高 一些,

既能熟练地驾


驭课堂,激发学生交流、

创作的积极 性,

又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

及时洞察到自己的纰漏之


处 ,随机万变,填补漏洞,就不会出现这节课上学生丢失自信,丧失个性的现象;如果自己


放下身架,

与学生走得更近一些,

同学生坐在一起平等地交流探讨,

对那些习作平平的孩子


提出的想法和构思能用心聆听,

适时鼓励、赞赏 ,引导和讨论,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自身


闪光点的魅力,

感受到成就和自豪,

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也不会出现他们放弃自己的构思去


模仿别人的情况。

看来自己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只有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学生创


作的源泉,

才能使学生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 声。

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

如果能巧妙地激发起


学生的兴 趣,

使每个学生练笔时,

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才能让学生真 切的感受到作文


的愉快。

只有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想象才能插上双翅,

他的写作


思路才能真正打开,才 能自信地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



国培中我们 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掌握了很多专家和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对转变< /p>


自己的观念,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无疑是雪中送炭。

虽然教育 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但我们教


师仍可以在改变思维方式,

转变观念的过程中,

透过点滴积累和细微发现逐步完善和提高自


己。< /p>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在借鉴学到的优秀教法 的同时,更要注重实


践运用,注重探索研究。这样,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32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开封县小学语文一班:赵秀坡



辅导老师:崔海霞





通过参加国培学习,

我觉得 小学作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

,< /p>

“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所以,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说自己的话,说实在的话,说


真情的话,切忌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我于

2008

10

月在我们


陈留镇韩洼小学创建了开封县第一 家乡村小学文学社——萌芽文学社。

通过课堂作文教学和


文学社活动相结 合,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用心去写作文,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聊叙如下。



一、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什么叫真实?真实就是作文同它所反映的生活相符合。这里的生活包括所做、所为、所见 、


所闻、所思、所感。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这是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这样才能 促使


学生去认认真真地生活,

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 p>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存,

从而在


作文时觉得有事可写,有情可发。 作家魏巍之所以能够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系列反


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

这不仅因为他有戎马生涯,

亲自参加过激烈的战斗,

更因为他曾三


次入朝,深入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才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作文也一样,要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清楚。

记事、状物做到真实


可信,

抒情、表意做到情真意切。我们文学 社有名学生写爸爸对自己关爱的作文时,其中选


了一件爸爸在夜里为

“我 ”

悄悄掖被窝的事,

事虽小,

却让人感动、

信服。

还有名学生写

《我


的奶奶》时,真实地记述了妈妈和婶婶 把奶奶当“包袱”

,不想赡养奶奶的事,读后让人心


灵受到震撼。

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

所以富有真情实感。

而在当前某些地 区应


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有些作文教学出现了模式化、

公式化的倾 向。如写《我的老师》


老师不是夜深了还在备课,就是带病坚持上课; 写《一件好事》

,不是助人为乐,就是拾金


不昧。

有的教 师甚至让学生背作文,

结果考试时,

全班学生的作文如出一辙。这样的作文都


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造情”

,弄虚作假的痕迹十分 明显,哪里谈


得上丝毫的真情实感!

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 写作兴趣消失怠尽,

而且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创造


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反复教育学生写真人真事,克服写“模式作文”

“应试


作文”的倾向。



二、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空洞、感情平淡,原因就是 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


体验。

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先拥有与 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

这些感性表象大部分是学


生日常生活中凭兴趣、< /p>

情绪、

和好奇心无意获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

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是


他们真实习作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用


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去感受。 我结合农村实际,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农村特色的


文学社活动,如畅游 大自然、农忙我参加、农村环保小卫士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认真观


察中用心写好作文 。

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写作时就不愁无


情可发了。

《捉爬叉》

《抽蒜薹》

《捋榆钱》

《环保建议书》等一系列富有农味儿的作文分别发


表在《小学生学习报》

《小学生作文选刊》等报刊上。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他 们的形象思维。

因为观察和想象的紧密结合,

可以使观察借助想象而插上翅膀,< /p>

意境


更加广阔,

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

例如 指导学生观察实际事物时,

要启发学生由眼前的事物


引起对往日观察的回 忆联想,

或推测想象眼前观察的事物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例如,

看到


青松,

可以联想到革命者崇高的品质;

看到路灯,< /p>

可以联想到无数默默做出贡献的劳动者等


等。

这样用往日的 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来补充眼前的观察,

以加深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


富观察的感受。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形象饱满,内容充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



应当看到,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小 至学校和家庭,

大至社会和世界,其中发生的


许多事情,

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

时而

< br>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

例如,

观看优秀


爱国主义的影片,参加夏令营、

社会公益 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参观访问等,这就为写记事


文章积蓄了材料;参观旅游,仔细观察 ,聆听介绍,这就为写游记积蓄了材料;访问先进人


物、英雄模范等,这就为写记人的文 章积蓄了材料。我从不把作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

而是


走出课堂,让学生 更多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从而积累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过 :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


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不人云亦云,强调个性化地表情达意,倡导有创意地表达。例如,我< /p>


社有名学生在《为老师发奖状》

这篇作文中,

写老师给学生 发完奖状后,突然有两位同学走


到前面,把写有“好老师”的奖状恭恭敬敬地捧给了老师 ,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写的既新


颖又感人。

还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假 恶丑不能写到作文中,

只选表现真善美的材料写。


师就 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既有真善美,

也有假恶丑,

弘扬真善美是我们所需的,< /p>

鞭挞假


恶丑也是我们所需的,如前面所举的作文《我的奶奶》即是如此。这 样才能写出感情丰富、


爱憎分明的优秀作文。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快乐的事,就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写,痛苦的事,就 带


着痛苦的心情去写,真正写出感情浓厚、动人心扉的好文章。据此,一份耕耘,一份收 获,


我们萌芽文学社成立两年多来,

已在

《小学生学习报 》

《农村孩子报》

《小学生作文选刊》


《小学生拼音报》

《小溪流》

《小作家选刊》等全国三十余家报刊上发表

60

余篇作品。萌


芽才露尖尖角,相信她越长越茁壮!







33

、引领孩子走进课文



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张亚鹏

辅导老师

李改霞





《风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一群 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


风筝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童趣童乐,培养他们对美好 生活憧憬的情感。



课堂上,

学生们的热情很高。

在讲到放风筝这一节时,

学生们争先发言谈自己是怎样放风筝


的,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此时我问学生:

“文中小伙伴们放风筝时是 怎样的心情?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快活的喊叫着”

< p>“拼命的奔跑”我追问:

“他们会喊叫些什么呢?”



“会喊‘风筝呀,你终于飞起来了!



“会说‘啊,我们的风筝飞的真高。



“会叫着‘风筝呀,你飞的真高,就快飞到天花板上了。

(学生哄笑)

‘哦,不是,是快飞


到云彩上 了!



“ 会叫着‘幸福鸟呀,你飞的高些,再高些!



我又追问:

“那你们还能用哪些词,表示出这 时他们的心情呢?”



“兴奋、愉悦”



“乐滋滋、甜丝丝”



“幸福、像吃了蜜”



“一蹦三尺高”

(学生大笑)



学生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喜悦中。



在我范读时课文时,

当我读到“从早晨玩到下 午,

我们??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的断了!


时,突然 停顿住,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了?”

“风筝的线断了。

“ 我听到‘嘣’的一


声,风筝飘走了。

”接着我又问“那你们的心情怎样? ”

“我很紧张。

“很着急。

“ 心怦怦直


跳。

“心像针扎了一下。

”< /p>



“那赶快去看看文中的小伙伴们怎样了?”我急切地说道。



学生们快速阅读课文第

4-8

自然段后,回答到“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由于刚才的引


导,学生 们已和文中的小伙伴们溶在一起,同喜同乐。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已不成


难事。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

“老师,

我知道。

我请他到前面来,

只见他脸色骤变,

神情严肃,


并 四处奔跑,呼唤着“幸福鸟,我的幸福鸟,快回来呀!

”当他表演完后,同学们都鼓起掌


来。

“是呀,我们的学生多么富有想象力呀!

”我由衷的感叹。< /p>



课堂上,

只要我们恰当的引导 ,

带领学生们走进课文意境,

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的丰

富情感。

既很好地领悟了课文内容,

又增强了课堂情趣。

你会 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富有激


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





34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安县小学语文

2

衡利梅





我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在作文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

学生以前只学过看图写话,三


年级一下子要写作文,而且字数要

300

字,很多学生不适应,

写出的作文很短,有些只有短


短几行,

几十个字,

字数上很难达到要求;

然后就是很多 学生在作文中总会出现大量的错别


字和生造的词语,真让人惨不忍睹、

哭 笑不得,令老师头疼不已;

再一个是学生作文中存在


大量的病句,

导致句子不通顺,

无法准确表达意思;

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凑够字数,

拼凑词语,


句子罗嗦;

还有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平时也 要求学生写日记,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写


一两句话,不具体,有的写了不少,但抓不住重 点、关键,如流水账,不生动。有的语言组


织能力太差,不会表达,还不能坚持,有的干 脆不写;最大的问题是小学语文考试时,作文


批改存在严重问题,

批卷老 师为了快点完成任务,

只看表面的东西,

只要字数多,

书写工整,


开头结尾写得精彩,

就可以得到高分,根本不去认真评判作文的思想内容 、

布局谋篇、

表达


方法、

遣词造句等这些 重要的东西。

这样的现状,

导致很多教师平时根本不去下功夫进行作


文训练,而是专注于怎样应付考试,

平时让学生抄作文选,考前背几篇范文押题,

而且经常


能取得好成绩,

反倒是那些把功夫用在训练学生作文 能力的老师,

常因为不善于做表面文章


而常载到在考试成绩上!

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

已严重挫伤了许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成为


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顽疾。

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是关于作文 批改方面的,

学校一般都


是要求教师全批全改,

甚至对批 语的字数都做了硬性规定,

教师在作文批改上花费了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 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对教师的付出并不一定领情,很多学生只是看一下等级,


对评语并不 一定有认真思考和理解,

老师的辛苦并未收到效果,

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

再一


个,在老师眼里,学生作文中有很多毛病和问题,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方面,像


我所在的农村小学,教师人数少,教的课很重,每天都要上

6

7

节课,没有大量的时间去


批改作 文,

很多时候都要晚上加班改作业,就像这次参加培训一样,都是晚上在加班,

非 常


累。


< br>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中我也想了一些办法,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于字数不够的问题,


让大家先观察,

再做文,

或是先读相关的范文,启发大家思路,或者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些,并运用多种方式 进行描写叙述等等;

对于字词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弄清词


语 的意思,

对易混淆的词语加强训练;对于语句不通的问题,

让学生多读书,培养大 家的语


感,

并试着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别人听以便自己发现问题。

还有最重要的要把平时的课文教学


搞扎实,穿插进作文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些课文 写作。对于作文批改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以


往方式的弊端,

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

在作文批改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就是把作文批改的任

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代替老师互相批改彼此的作文,每个人都是写作者,又是批改者,

充当< /p>


双重角色。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首先解放了教师,

不用再去做那些无用功,

腾出时间和精力


用在指导学生写作文和批 作文上,相比以往做法,

这样会更直接更有效;其次,学生在批改


别人作 文过程中会对写作文的要求加深理解,

便于吸收别人的优点,

借鉴他们的教训,< /p>

关键


是会改变大家对作文的态度;

最后,

学 生对同龄同学的作文会有比老师更深切的体会,

评价


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当然,让学生批改作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


比如:

< p>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

对于作文评价的标准要明确,

事前要进行一些 专门的


训练,

制定出详细的要求和操作流程,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且要及时总结经验,发


现优点和不足,

及时调控。我们 在作文批改上的改革,经过两年来的实践,

取得了不错的效


果。



下面是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总结制定出的作文批改细则:



作文批改



一、

作业构成



1.

扉页。为

0

页,有目录、编序、题目、页码,一般在每写一篇后都 要在目录上


注明。按评价出的等级,依次采用不同颜色的笔,以示重点区别。

< p>



2.

正文。每写完一篇,都要空出一白页,以备评价。



3.

评价。总评、留言、自评。



4.

字张与篇目。作业下方,正中有编码;篇目即正文备注。



二、

作业评价



1.

采 用分数制或等级制。依次为:特等,

(

),28

30

分。一等,

(

甲上

),25

27


分。二等,

(

甲< /p>

),22

24

分。三等,

(

甲下

),19

21

分。四等,

(

乙上

),18

10

分。 五等,

(

),14


1 0

分。六等,

(

乙下

),9

0

分。



2.

评价方式:他评或自评相结合。



3.

评价时间:当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三、

批改流程



1

初批。

(按类划分)划类标准,依次递进。



五等:

1.

句子整体不通顺。



2.

选材不当。



四等:

3.

字迹较好。



4.

有段层。



三等:

5.

篇幅

2

页左右。



6.

字迹好,段落层次清楚。



二等:

7.

句子顺畅。



8.

首尾照应。



一等:

9.

立意新。



10.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选:

11.

无字句瑕疵,章法有效。



12.

生动感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8

分为分水岭,先检索出两大类,然后分别以

18

24

24

30

分为两大类,


10

< p>0

10

18

分为两大类。

然后再把每类再划分成两类,

划分后,

根据每类中的细小差


别,给予

3

分以内的不同评价。



2.

再批。



友情留言。

(开展诸如:寻觅我的知音活动。每个人都要批,每本作业都有

< p>
至少一个批。每批活动的组织,既可组内推圈,又可组间推圈,还可请他人帮忙,依情况而


定。



3.

自批。



四、

审核



打破分 类套限,唯美至高。但破格亦有限,最多只可晋升一级,不得隔级入


围特级

.





35

“我愿意做一头驴”



平顶山市舞钢市小语二班

谷国营



辅导老师

谷松雅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培 养爱心、

讲究卫生、

关心朋友等各种行为习惯


的养成,就 精选一些诗歌和童话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迪,希望能够唤起他们的意识。



课堂上当有学生没有思考就回答问题时,

我总 会提醒学生

“还记得那只没有脑袋的鸟吗?大


家一定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哦 。



历经近一个月我们共读 了《木偶奇遇记》

,匹诺曹曾经的说谎、贪玩、懒惰、结交坏孩子等


等都 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匹诺曹因为说谎鼻子变得很长很长,

因为贪玩不学习 ,


和他的很多伙伴都变成了驴子。于是课堂上有学生在下边做小动作时 ,我也总会提醒他们:


匹诺曹他们由于贪玩而变成了长耳朵的家伙,老师可不喜欢这样的 孩子。



今天课堂上又有几个学生走神了,于 是我就说:

“不听话的孩子就会变成驴子的,老师现在


就是那个赶车的人 ,看哪个学生不听话,老师就把这头小毛驴赶出去拉车。



“你们愿意当小毛驴吗?”我沉下脸来,故作生气的模样。



孩子们一下子都不出声了。

“你们愿意当小毛 驴吗?是啊,

我们应该做个好孩子的。

我想通

< br>过这句话强调一下,

让学生好好听课。

没想到蒙蒙突然举起手来:

“老师,

我愿意当小毛驴。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我绷着脸“嗯——”了一声,没想到这时扬扬也举起手来:

“老师,我


也 愿意当小毛驴。



看着他们 两个天真无邪的家伙,

弄得我哭笑不得。

“你们两个再捣乱就不要你们两个了。< /p>


是我把这两头小毛驴“赶到”了门口站着。

< p>



这几个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

似乎 课堂上从来都没有听讲过,

真想把他们轰出去让他们


到外边去玩,总比把 他们闷在教室里受罪要好的。



我把两头毛驴 拉进了屋里,既好气又好笑地问:

“为什么不好好当学生,要当小毛驴呢?”

“你不是赶车的吗?我想给你拉车。



心,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说真的这些学习上一塌糊涂的学生都成了我的一块儿心病了。

为了他们的学习,

我连哄带吓


唬,软硬兼施,

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学会一点儿知识。 几个月下来这些学生啥都不会,你说我


这个老师算咋回事儿啊?我这个愁啊,我可不想在 考试时弄个“第一”

“被自愿”去领导那


儿陈述理由。



为此我曾几何时让他们委屈地诺诺地哭,望着他们的无奈而又 无助的小脸不知是恨,还是


怜?


< p>
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老师却依然是神圣的,

为了老师,

他们愿意做一头快乐的小毛驴来


给老师拉车。而我呢,为了孩子们,

我又做了些什么?是在努力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还


是在掠夺他们童年的快乐?





36

、我的教育故事





洛阳市孟津县小语

2

李桃霞

辅导教师

郭幸方





为了更好进行《武松打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把窦桂梅老师 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


设计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始终设计不出一个好方案。< /p>

但课终究是要上的,不成熟的课也


不能再推了。于是,

12

25

日我决定要教学《武松打虎》这篇课文。



一切按照程序依次进行着:导课、展示目标、自主学习、讨论 交流、重点研讨,当进行到这


个环节时,

我开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为针对古典文学作品,按


照专家教授们的点评和窦老师的观点,< /p>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

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正是文学


作品具 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载体。

在这里,

朗读是体现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最好手段。

窦老师


在进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让学生鲜明 感受到“评书语言”


的特点,充分尊重了本文体裁的特点,体现了“什么样的体裁,还它 什么样的味道”这一教


学理念。因此,我选的《武松打虎》这篇文章作为节选《水浒传》 中的一个单元故事,最好


运用“文本细读式”的“朗读教学”

,这样才能 完美实现文本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语文课程的


价值意义,

才能让学生在语言 文字的审美感受中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

所以我决定朗读应该


成为本节课 的主旋律,

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朗读,

让学生把朗读作为阅读手段,

去提升情感


境界,才能实现古典文学的原生价值。



但是,

当阅读进行到高潮时,有位小男生站起 来高高举起手来。我心里有点生气,

有什么事


不能下课再说吗?我强忍着 心头的怒火:

这节课花费了我多长时间啊,

你知道吗?还要在添

< br>乱。怒火在燃烧,但烧不掉执着的眼神,望着那双眼睛:

“什么事?”我小声问,不想惊动


那些正津津有味朗读的孩子们。

“老师,我可以表演武松打虎吗?我在课 前练习过,妈妈夸


我演的不错呢!

”我愣住了,我可以给他机会吗?我能 否完成教学任务呢???一个念头涌


上来,不就是一节课吗?不就是短短几分钟吗?我为 什么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


呢???看到我点头同意了,孩子的脸成了一朵花。 就这样,

课堂成了孩子表演的舞台。教


室里更加热闹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

把胳膊举得都超过头顶了,一个表演完毕,另一个马上


提议:

“老师,他表演老虎‘掀’的动作不标准,应该把后身向上再抬高些??老师,让我


试试??”

“老师,让我来演武松吧,保证让您满意。

”一改 往日霸道的口吻,成了恳求的


语气。

??个个学生成了一个个小演员,< /p>

精彩地表演着武松和老虎,

没有表演的学生评价着,


提示着 :揪→按→踢→再按→打,该怎样做才更棒,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我成 了大家的裁判。



下课钟声响了,

< p>看着学生们那依恋的眼神,

心里竟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更让人觉得不可< /p>


思议的是,

当我批改学生的日记时,

学生那有条理、有真情 的文章,让我有一种对学生刮目


相看的思想涌动。



我本以为会耽误所讲的内容,

认为学生不能按 时完成我制定的教学任务——不能进行写作训


练,

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 章,

谁料想我改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让我头疼的学生竟也

< br>有如此丰富的内心情感,写出让我如此动心的作文,我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的应试教育教学虽然短暂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但却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的成长


极为不利。

真心感谢专家们的雪中送炭,

多亏了校长让我参加这次国培,

使我对素质教育有< /p>


了更清醒的认识,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成长考 虑,

而不能简单地以成绩来评价


学生,评价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牢 记:最终使学生乐于学,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学习,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本着这个原则,

我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

< p>
以更多的激情、

更渊博的知识、

更专业的教育理论来进行教学,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


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祖国培养出更 多栋梁之才,

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成为新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37

“我”的课堂“我”做主





河南省“国培计划”尉氏县小学语文二班

辅导教师

孙巧霞





开封市尉氏县庄头乡大范小学

郭荟兰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


第一次学习这篇课文,

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

让孩子模仿当时的情境 ,

想想他们当


时都说了什么?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尽情展示,进行语言 训练,先在小组内汇报,再和老


师交流互动,

课堂气氛十分浓郁。

我当时以为自己的课堂很完美,

学生的能力也在课堂中得


到了充 分的提升,可以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例。可通过一个多月来的培训,我渐渐认识到,


这样 的设计,只是强调了学生对“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这个科学知识的认识,提


升 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而对于文本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说明方法却很少涉及,

忽 略了实


用文的价值,只是一种片面的教学。



前几天,

再次实践这课的教学,

我又把游戏重新 引入课文,

而是改变了游戏在课堂中


的应用。课堂伊始,我简单询问了一 下预习的情况,根据“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根据这一特点,

插入游戏,在游戏即将结束的时候,巧妙过渡,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对文


本的写作方法上的学习上,从而弥补了以前教学的片面性。



当时我是这么做的:



师:< /p>

(高昂的头渐渐垂了下去)

“唉!既然你这么说,那我还是回去吧!



师:

(鱼游的姿势)拐了 个弯,边游边说:

“这次看来,大奖是拿不成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


乌龟 对我的身世都那么了解,再也不敢混了。



(全班大笑



师一转身: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一脸的疑惑)



“课文告诉我们的!



“在哪?”

“通过什么方式?”



……



当然,这次的课堂也不十 分完美。不过,在倾听孩子理直气壮的话语时,我心中也有


许多惊喜,

孩 子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已将课文中鯨的特点了解了很多,

对于认识鲸的特点的教

学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

由此,

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将 孩子带入到对


本文说明方法的认识和学习之中,显得轻松自然。一节课,就在孩子浓厚的 兴趣中开始了。



我觉得,文本是让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 理解的,创新性思维的活跃,使学生真正


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加 上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他们的能力才


会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有所收获。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紧扣一个“新”字,

向我 们介绍了五种玻璃的


特点和功用,语言生动具体,层次分明,孩子们也十分喜欢。



那天,刚书写完课题,教室里就炸成了一锅 粥,生气的同时,我点名让一个孩子说明


他们不安分的原因,孩子的一番话,却让我设计 好的一堂课的计划全部打破了,

“老师,我


们的教室被盗这么多次了,今 天,我们想用这些新型玻璃来装修我们的教室!



我一时愣在了那里,原来设计好的课程思路怎么办?不过又一想,看看孩子的表现再


说 吧!看来我要退至“幕后”

,于是招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我认真地问了一句:

“ 真想设计


咱们的教室?”

“是!

”全班一致通过。



“那得让我听听你们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由!



“好!

YES

“ 老师万岁!

“耶!



几个调皮的学生,跳起来应声来了这么几个新名词,课堂气氛已下子热烈起来。



“那么,

”我接着说,

“通过什么方式?”

“别管了!



孩子们马上自由组合形成小组,一场风风火 火的设计就在教室里开始了。我也就依着


他们。

来回巡回,一会儿这个孩 子指指这个窗户,

一会儿又看到那个孩子指指那个门,

俨然


一群设计专家在讨论什么大的方针,

细想一回,

真跟平时看过所谓电视剧里的工 程师一般派


头。我想象,看你们能出些什么鲜招?



小组汇报的时间到了,小组长拿出自己的方案展示给大家。



永安带头发言:

我要把咱们教室的前后门下层 安装夹丝玻璃,

因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


小偷即使偷东西,他也咂不开门 ,门上方则安装成防盗玻璃,

当小偷踹不开下边,

必然要砸


上面,上面的玻璃就会报警,这样小偷豪无防备??”



“教室南墙下面 安装成变色玻璃,

从外面看不见教室内的东西,

小偷就不来偷了,

上面


装成吸热玻璃,

这种玻璃夏天能阻挡强烈的阳光,

冬 天能把冷空气挡在室外,

我们就再也不


用夏天热得满头大汗,冬天冻得无 法写字了。



“北边的窗户安装成吃音玻璃,

< p>这外边就是田地,

每逢耕种季节,

机器的声音搞得教室


内什么也听不见,吃音玻璃刚好专治这一点。



我笑了,因为那天下午,校外紧挨教学楼的一块地里,刚好有一辆四轮车在耕地,隆


隆 的机器声,搅得大家烦透了——他挺会结合实际的!



“老师,我们小组设计得比他更好!



是金龙一组。

组长金龙等不及了

:

老师,

我们要把南面墙玻璃装成双层的!

“双层的!


“怎么个双法?”我顿时也来了兴趣。

“外面一层是防盗玻璃,里面一层是吸热玻璃,


它能起到两种功能!



“那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玻璃不就行了,

省得麻烦!

张怡琳这小女孩不经意迸


出一句:



“好办法!

”我赶紧鼓励。



“老师,

让我设计吧!

我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让它有多种功能而且轻便耐用,

经济实惠!


张珂这个小丫头平时鬼点子就多,说起话来也是 一套一套的,特别可爱。



“对呀,

我们班这么多设计工程师,

为什么不能自行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呢?”

我启发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再看,这些个小小设计师们有的皱起眉头,有的双眉紧锁;有 的低


头沉思??继而,头碰头,窃窃私语??有的还指指点点,时而翻开书再仔细瞄上几 眼,钩


钩画画??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在 我耳边响起,可看看这些小设计家们,他们的热情依旧——


40

分钟实在 太短!无奈,我用板擦敲了敲桌子:

“设计好了吗?看来这节课我是没福分欣赏

< br>你们的杰作了,太遗憾了!



“老师,我们不会让你遗憾的!

”又是永安!这个快嘴的孩子!



“老师,我们把自己的设计写出来,交给你看,就当是一篇小作文吧!

”这小家伙脑子


就是转得快,让人佩服!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

40

分钟是那么短暂!在这节 课中,


我没有按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我没有时间涉及到说明的方法,

< p>把分析作者的写作方


式,材料组织形式等只好放在第二课时中,不过,

我觉得这节课并不失败,

学生是课堂的主


人,在他们选择的认为最优化 的课堂中,

充分发挥了他们每个人的积极性,

全班参与,

集体


想办法。



过后,看孩子们的习作, 感到震撼。在习作中,他们不仅有着同伴的思维,更融入了


自己的创造,感觉有一种超超 乎寻常的想象充斥在孩子们的笔尖,我感到欣慰。



作为一节课,短短的

40

分钟,只要能让孩子从中有所收获,有一定的发展,我 觉得都


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个性化的事情,

离开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就无法称


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作为教 师要努力把学生引入作品创设的情境,

正确引领他们步入对


文本更深一层 的阅读和感悟中,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尝体味获得直接真切的感受,

这里,


没有教师对文本的讲解,

孩子的收获却远远大于教师所交给的 知识。

既然他们自己主动要求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我们做教师的,何 乐而不为?





38

、先放后收,行吗?



新密市小学语文一班,辅导教师:李惠





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

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习作题 材经常如出一辙,


有任何新颖性,

甚至与一些作文书中 的例文非常雷同;

同时,

学生习作似乎没有什么

“亮点”


体现学生个性化,能倾吐自我心声的文章实属罕见。于是,教师常常把抱怨投向 学生:

为什


么不会写作文?为什么总不开启思维想想写些什么?为什么写 作水平就那么低,

400

字的


文章也写 不出?自始自终,我们教师们只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与能力问题


上,根本 未曾想过症结就在于自身的教学。



《语文课 程标准》

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 p>尊重学生的


个体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显然,这要求给我们 语文教师的启示是:作文课堂教学


应是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 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尤其我在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时,

我的感触很深。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写


一篇想象作文,

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

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 想到的内容,

还可以写科幻故


事。

想象要丰富,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具体,

题目自己定。

首先,

< p>我让学生自己先读读要求。


学生读完之后,竟然有很多学生说:

“老 师,我会写。

”我说:

“我还没给大家讲解呢?”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指名一个平常学习不太好的学生 站起来说,他说:

“就是写写


我们的奇妙想法,我的想法太多了。

”我赶紧追问:

“你有什么想法?”他头一歪,说:

“我


想到了

20

年后的我。

”哦,不错。这样的学生都能理解 要求,其他的学生就更不用提了。我


的心里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他同学的想法,禁不住 地问:

“同学们,咱们一个一个来,告


诉大家你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科 幻故事。



“我想设计一种 多功能的鞋。在雨天时,鞋子不会湿;在晴天时,鞋子不会让你出脚汗。



“老师,

我想设计未来的教室。

让我们的教室冬暖夏凉;

让我们扫地时教室不再尘土飞扬。



“老师,我想设计一种拐杖,不过,这种拐杖不是普通的拐杖 ,而是一种特殊的拐杖。它的


功能很多。等我写完后,大家再听我的作文吧!

< p>”



“我想象到未来的校园??”



“我想象到未来的床??”



“我想到了星球大战??”



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

无所不有,

我也深深地被学生的想法所折服 。

大家的思维完全


放开了,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灵性。课上到这里,我感 觉太多的话语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不如,放手一把,让他们自己动笔开始写吧。很快, 一节

40

分钟过去了,同学们的文章写


得差不多了。我把 学生们的文章收了起来,一篇一篇地读了起来。

很明显,

每个学生的文章


都令我惊喜。你看,



“那个 扫把可以自动扫地,给定设定好打扫范围,

一到该扫地的时候,

只要按一下开关, 扫


把就会一摇一摆地开始工作。

”这是一个学生想象的智能扫把,不错吧 。



“如果我是爸爸,我会履行当爸爸的职责 ,接送我的孩子上下学,耐心地辅导我的孩子!


这是一篇盼望快点长大 的男孩的作文。



??



在讲评作文时,

我特别表扬了一些进步很大的 学生,

并问他们为什么这次作文会写好呢?他


们都说平时的想法很多,< /p>

但无处可诉,无处可写,

这一次的习作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想法,那

< br>不是很简单吗?让他们有了一次表现的机会。

听到这里,

让我陷入到深深的 思考中。

为什么


在讲解前面的习作时,我总要费上好多功夫。从备课、上 课、辅导,各个环节,都要动脑设


计好,

但效果也不太好。

今天,

我根本就没有讲作文怎么写。

为什么学生就写出一篇篇生动


具体的文章来呢?我不由得对我前面习作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是不是我讲授得太多,< /p>

忽视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代办学生的思维太多了, 扼杀了他们的思维,封


闭了他们的想象大门。是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 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强制地关上这扇门呢?我的作文教学,

是不是有点过于小心,

画地为牢,

何不放开


手脚,

先让他们去写,

等他们写好了,

再根据共性问题进行引导呢?个别问题单 独辅导呢?


我想一篇篇灵动的文章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39

、让孩子学会用心去爱





平顶山市叶县小学语文二班

作者:甘代军



辅导老师:牛艳辉



又轮到习作课了,这周写什么呢?正当我为此发愁时,忽然想到了刚学过的

《游子吟》

< p>这首


诗。

有感于近几年孩子对亲情的疏远,

现在好多 孩子只知道向亲人索取,

从不懂得回报亲人、


感恩亲人。何不布置一个亲 情作业,尝试拉近孩子和亲人的情感距离呢?有了这个想法后,


我就开始构思如何运作。

一切准备就绪,

我走进了教室。

当我把这次作业要求告诉孩子们后 ,


班里一下子炸锅了:

大家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我打住 了大家的话匣子,告诉孩子们这是一


次实践

+

书面作业, 今晚回家完成,明天上午检查。



第二天上午 ,来到学校后,学习委员把作文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心

< br>想:孩子们的真情一定会让我感动得稀里哗啦。谁知,打开一本,

里面的内容像记流水账一


样,

《帮妈妈洗脚》里没有一点情愫,纯属应付了事,尤其是这样的一句 话,深深地刺痛了


我的心:

“妈妈的脚好臭,我捂着鼻子,勉强给妈妈洗 了两下,就跑开了”

“老师布置的什么


作业呀!

”??虽 然郁闷,但这毕竟是孩子的真实想法。



看过 之后,我陷入了深思:如果不打动孩子们,他们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置之不理,任其


发 展,那么今后的人生之路,孩子将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去做人、如何去感恩。再往下翻


了几本,大同小异。

班里只有两个孩子写出了自己是真心真意为妈妈洗头、

洗脚的 。尤其是


一个女孩子,写得很感人,她说她表达爱的方式是晚上给妈妈一个拥抱。写得情 真意切。看


得出:她是发自内心的。



看来大多数孩子还没有真正用心去回报父母,

看来是很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一次 思想教育课


了。



上 课了,我带着孩子们的作文本走进教室,把刚才典型的两篇习作,读给大家听。

孩子们其


实冰雪聪明!

一听就明白了我的意图,

大家都默不作声,

接着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朴实的


有关母爱的故事《羊奶妈与豹孤儿》

< p>,这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孩子们听完我动情的叙


说后,个个泪光闪闪。我心中 暗喜,看来是煽情的时候了:孩子们,连动物都知道回报养育


之恩,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 亲人,可是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沉默 了许久,忽然有个男生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再做一遍??”



“我也要再做一遍!



“我也要再做一遍!



??


< p>
大家争先恐后地表白。

我窃喜——预设的教育目标正在慢慢地实现!

的确,

孩子们的心灵如


同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添画什么,他就将成就什么 。我想:以后这样的课还是要多上一些。



净 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会用心去爱!

这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

只要多用心,我们 的职业


一定会真正成为神圣的事业!





40

、烙下永恒印记

与爱相随一生





平顶山叶县小学语文(

1

)班

学员姓名:杨新红



辅导老师:李朝华





那是一个迷人的下午,风儿柔柔的,

阳光暖暖的。

上课铃声还未响起,

我就迈着轻盈的步伐

< br>来到了四(

1

)班的教室门前。我的心咚咚的跳着,我感到既喜悦又兴奋。 在教室的门前,


我小声的诵读着第

22

课的课文——列夫

.

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

。感动和幸福一次高过一


次的撞击着我的心海,

我急切的盼望着上课铃声的响起。

同学们也许意 识到了什么,

安静的


坐在教室里,一边翻看着课文一边不时的向我张望。



上课铃声响了,

我一个踏步 迈上讲堂。

心中早已忘记了课前编写的教学设计,

张口道来:

“同


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永恒的七颗星星!

你们知 道那北斗七星是怎么来的吗???”


我夸夸其谈,

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 着我。

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了 今天的课题——“七颗钻石”

。稍稍调整了一下语调,轻声问道:

“一读到钻石, 你们脑海


里会联想起那些词语呢?”一些同学还在盯着我,一些同学思考后说道:

“美丽——漂亮—


—光彩夺目——璀璨??”声音越来越大,词语越来越多。我 拿出钻石的图片,展示给了同


学们:

“是呀,看,钻石纯洁无瑕,璀璨无 比。她不仅美丽,而且象征着永恒。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课文

《七颗钻石》

写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赞颂了什么的永恒呢?”

我将课堂调整


到了预先设计的程序上来了。



接下 来学生读课文,找生字词,看旁注,教室里安静了一会。我看同学们都读完一遍、两遍


之 后,

我检查了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强调了部分要点。

之后我让 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概括


了课文带给他们的感受。

很自然的学生们说出来了 我预想的一些词语——神奇、

奇怪、

感人、


幸福等等。< /p>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


他们与文本交流,在说感受中初步感受到了文本蕴含的美好情感。



再接下来,

我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认识到了大旱 灾的严重性。

紧接着按照我的预设,

学生们开


始了对文本 的探究过程。

学生分组读书、

讨论、

再读书、

再讨 论,

有的开始在文本中画句子,


写感受。由于同学们很投入,所以很快就 完成了我预设的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所设计的表格。


学生找出了水罐发生的五次变化——空 罐装满水、

跌倒而水不撒、

水罐变成了银的、

变成了


金的、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我从同学们的脸上看出来,

< p>他们从与文本的对话中受到了感


动。那一份虔诚,那一份认真,至今还仿佛在我眼前 晃动。我适时的进行了升华:同学们,


水罐装满水是因为小姑娘爱妈妈;

水罐掉到地上,

水还是满满的是因为小姑娘爱妈妈;

水罐


变成银的是因为小姑娘爱小狗;

水罐变成金的是因为小姑娘的妈妈爱女儿;

水罐里 跳出七颗


钻石,

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是因为小姑娘爱陌生人 。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一个字


那就是——爱!我看的出来:学生体会到了爱 的力量的神奇和伟大。



我愿爱的精神永存在 学生心中——接下来我与同学们开始了齐声朗诵,

一遍——一遍——又


一 遍??



这堂课,

我不知道读 了多少遍课文,

每读一遍就仿佛在我心中烙下一个爱的印记。

我知道爱

< p>
必将与我相随一生;我也相信:爱,也必将与我的学生相随一生!





41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好一个“绝情”的妻子



——善待学生的异想天开





郑州地区新郑市小学语文一班

张慧芳



辅导教师:

丁晓慧



记得我在给学生讲

29

课寓言 故事一则《纪昌学射》一课时,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是:一个人要掌握一项本领 或者技艺,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另外还要有端正的态度,持


之以恒的毅力和名师的指 点也非常重要。



在讲到课文的第二段

“纪昌练眼力”

这一部分时,

为了激励纪昌好好练眼力,我创设了情境< /p>


对话这一环节,

让全班的学生以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人扮演纪昌,一人扮 演妻子,进行口


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始活动了,同学们个个兴致盎然。过了一会儿,交 流的时刻到了。我


就挑选部分同学交流对话的内容。只见李琰和他的同桌蔡浩杰都站起来 了,李琰说道:

“纪


昌,你要想射好箭,练眼力可是基本功。一定得勤学 苦练,将来才能成为射箭能手。

”蔡浩


杰也接着说道:

“ 谢谢‘妻子’的的关心与厚爱,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一组同学的语


言富有激励性,同学们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发言继续进行??



过了不大功夫,

我接着又问:

“谁想超过这些组同学的发 言水平,都可以来试试。

结果一名


男生石琰峰同学把手 举得最高,我就对同学们说:

“既然小石同学这么热情,那我们这次就


变 换一下角色,包括老师在内都是纪昌,看看这位‘妻子’的表现如何?听后,大家可要积


极参与他的互动环节哟!

只见他迅速地站了起来,

故意扭捏地说 :

“我这次说给纪昌的语言,


既不是鼓励型的,也不是劝阻型,而是即兴 创新型的。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纪昌,你


到底想 不想好好练眼力,否则的话,我就与你‘离婚’

。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一脸的惊奇,


真的没想到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这样微妙。

同学们却都笑得前仰后合,

也许笑他的


幽默,也许笑他的可爱,也许真的认为他的语言“异想天开”

,而且极富有挑战性。



看到此情此 景,

没有学生敢扮演纪昌这一角色来与参与他的互动环节了。这位“绝情”

的妻< /p>


子,招够怪的。面对这样的“局面”

,只有我这位老师来收场了。于是我就 接着说:

“既然同


学们这么抬举老师,

把这个机会让给了 我,

这个

‘纪昌’

我是当定了。

摊上一个这样

‘绝情’


的妻子,

我可真够幸福的。

为了让我 的孩子小纪也健康幸福地成长,

为了接受妻子严峻的考


验,我只能‘豁出 去’了!好好练眼力是我最明智的选择!

”听了我的一番话,教室里响起


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也许是对纪昌“以牙还牙”

行为的褒奖!

也许是对教 师教育智


慧的赞扬!

??课堂仍在继续着,

但这今天的课 堂给我也给同学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留下


了永恒的回忆!



课堂是师生智慧的发源地,是师生心灵相约的场所。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艺术需要机智幽默的表演!

善待学生的 异想天开,

打造魅力灵动的课堂,

是我们为师不懈地


追求 !





42

、我的教学故事



——如何提高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



河南省郑州新密小语二班

慕艳格





作为教师,职责就是:

“传业授道解惑”

,我从教也有不短的时间,但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


的发现,由于长时间不接 触新的教学理论,

(有些是由于教学不够直观,没有深入研究,从


而没有 引起自己深入的思考)

,致使自己的知识老化,思想禁锢,甚至于对语文教学的本质


都狭隘了。



在教实用文《圆明园 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我认真备课,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

13

个生词。



2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


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p>


1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 学生记住这一国


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 写它辉煌的过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火烧圆明园园的视频录像。



按照学校确定的自主教学模式,导入新课,揭示目标,自学探究,达标检测,拓展延伸,课

< p>
堂小结,环环相扣,自以为成竹在胸,就进入到课堂进行授课。



在上课时,

优美的课件随机播放,

< p>我很是为自己的精心准备而骄傲,

可我们班学生一直都是


老师讲,< /p>

学生听,

当看到课件出示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

极具价值的文物时,


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声外,我没有听到一句学生自己的见 解,当读到“

1860

10

6

日,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 统掠走;拿不动的,就


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罪证,

10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 /p>


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时,学生没有 我预想的那样,


惋惜,痛恨,反而是有一些懵懂,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可能是提前认真做了 老师布置的预习,


查阅了有关的资料,

还能从中国屈辱的岁月中感悟到< /p>

“落后就要挨打”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


任 感”犹如老师加到学生头上的一顶帽子,是那么的牵强。我一下子头大了:怎么回事?



下课以后,

我坐立不安,

该怎 样进行本单元“勿忘国耻”

的教学呢?我的教学设计问题出在


哪呢?



通过学习国培计划,我恍然大悟,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语文教学,

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与语 文技能,

知识是溶在选文里的,

需要学习者在


阅读的经验 和揣摩中去发现,

生成和提炼。

虽然有的课文主题具有社会性、

思 想性、

人文性,


但不能当作德育教材,

不能够生硬灌输道 理,

而是体现语文课堂在情感中熏陶、

感染的特点。


语文 课堂上学习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中潜移默化得到教益。

而我在教学时,

过多的注 意的


是历史久远,

学生不易理解,

把大量的资料,

视频,

融入到课堂中,

以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位在于文字中蕴含着思想文化及情感价值内涵,

语文课要承载的思想


内容、情感内容是通过文本的深刻蕴涵来体现的。



找到原因后,我赶紧调整了自己的思路,给语文“减负”

,重新借班重新 上了一课《圆明园


的毁灭》

。我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

”来统领全文,奠定学 生感情基调,抓住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从三个方面引导


学生体会,旨在读中悟,当学生读 到描写圆明园中风格各异的建筑时,

“有??也有??


有??还有”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田园风光”不由的展开 想象,脑海中出现了这座历


150

多年的经营,

集中了大批物力,

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

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 /p>


的园林是多么的气势恢宏。



一节课下来,我陷入了深思:语文课,就要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



阅读体验,

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创设的文学 意境中去品味,

揣摩,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


知识,方法。这才是一个语 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汗颜,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我警醒,时


时学习,处处反思,力求 进步,提高自己。





43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草原》教学设计有感





安阳市

林州市小学语文

2

杨焕云



辅导教师

郝万平







今天该上《草原 》这篇课文了,

我一直以来上语文的方法就是:第一课时学生大致了解课文


内容后分析段意。

第二课时抓重点段,

在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己默读着

《草原》


这篇课文,按照惯例设计好学案后,总觉得 有点欠缺。第一课时进行完了,照例是生字、词


语、课文大概、段落分析,平铺直叙,一 点也没感到散文的优美,大作家老舍流传至今的优


美文篇要毁在我的手里了。怎么办?重 点段分析吧,也找不到重点,段段优美,干脆简单一


点吧。上午大课间铃声响后,优美的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从校园之声里播放出来。


好,有了,就让学生听听这首歌。



第三节,我了台录音机走进教室。学生们见 我提了录音机进来,好高兴呀。可以听歌曲了。


首先我告诉学生,我们接着学习老舍的《 草原》这篇课文,大家先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


家》

,会唱的跟着唱, 感受一下美丽的草原。音乐响起,大家活跃了,有的在默默的跟歌手


唱着,有的闭着眼睛 一脸的向往,还有的在打着节拍。我乘机提示“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


的心情怎样,

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学生尽情说着,

有的描绘草原的 一碧千


里,也有的描绘草原绿毯如毡,

还有的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

民族风俗等等。我有点沾沾自


喜,

运用歌曲情景把学生带到美 丽的大草原中,

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

知道草原是


辽阔美丽的,

而且具有民族特色,

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 的向往,


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接下来我提示学生: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 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


们的爱戴,

那么当我们随作 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

他和我们的心情一样吗?现


在我们就 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大声的读出我们看到的情景,

把我们的感


受读出来!



顿时教室里书声琅琅。

我也扭头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句填空:

我跟着老舍 先生来到草原,

看到


_______

,感受到草原的

________.

几分钟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



一会儿,学生

A

举起了手:< /p>

“老师,我跟着老舍先生来到草原,看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 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感受到


草原的草 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学生

B

也举起手来:

“老师,我跟着老舍先生来到草原,看到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


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 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感受到草原的蒙古人民的


待客热情。



学生

C:

老师,我跟 着老舍先生来到草原,看到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


蹄声,响成一片。也 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也感受到草原人民 的热情。



??????



顿时教室里成了草原的超市,同学们纷纷举手,热情讨论,同 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


不已,我乘机提示:

“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 !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带着对草原的


赞美再来读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 动场面。

”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1

“谢谢 你们的招待,也欢迎你们到林州来!



2

“草原真美,草原人更美!

”< /p>



3

“蒙古族和汉族永远是一家,天下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 p>



?????

.



情感升华,达到了教学目的。李炳亭说:< /p>

“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确实,教师


只需创设 情景,指导点拨就行,把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4

、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开封市杞县小语二班

霍彩芹



辅导教师:屈纪梅



上课铃响了,

我和往常一样信步走进课堂。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语文园地八的第 一个栏目


——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是“夸夸我的同学”

。一开始我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夸夸我


们身边的同学,

大家先酝酿 酝酿,

你准备夸谁?夸什么?为了能够说得完满些,

你可以在笔

< br>记本上先写出发言的主要词语。

”听到我的安排,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



“夸谁呀?怎么夸?”



“不会夸?”


< /p>


“你没有得到过表扬吗?人家是怎样表扬你的你就模仿着怎样夸?”

我引导 说。

同学们又开


始了一轮新的议论纷纷。但我感觉他们的议论还是没头绪 ,三分钟过去了,我问:

“想好了


吗?”回答是没有。又一个三分钟过去 了,我问:

“准备好了吗?”答案还是没有。我点名


问了一下我们班的几 个积极分子,

他们也一个个摇头说没有想好。

我的思绪在不断的翻腾着,


孩子们为什么启而不发,

是不是目标太笼统?那好我就给他们锁定一个目标,

用具体的目标


试试看怎么样?于是我就叫起我们班人气最高的一个学生站起来 ,

让大家夸奖。

这时我发现


有人跃跃欲试,颤颤巍巍的把 手举了起来,于是我就叫他们站起来发言。



“他学习好。

”一个学生说。



“他长得可爱。

”另一个学生说。



“他脸蛋红扑扑的像苹果,真好看。

”又一个学生说。



既然目标锁定后,

同学们有话说,

< p>我何不更加大胆地尝试一下呢?于是我发话了

“今天我们


索性开诚布 公,开个集体表扬会。

”并顺手在黑板上赫然写上“表扬会”几个大字。然后给

< br>学生约定好规则。

第一是每个学生轮流上讲台上接受大家的表扬。

第二是接 受表扬的同学要


在大家表扬结束后,鞠躬表示谢意。第三是其他学生要踊跃发言表扬。既 然一切准备好了,


那就开始吧,

从哪儿开始呢?我觉得中间的学生胆子比 较大一些。

戏的开场白好,

就有利于


引人入胜。因此,我 先让中间一竖行第一个学生开始上台接受表扬。



“她脾气好,字也写的好。



“她长得好,不低不高,脸圆圆的。



“她头发黑黑的,耳朵大大的。



??


< p>
同学们踊跃地发着言,第一位同学也在大家的表扬结束后,礼貌地走下讲台。一个、两个、


三个走下台,

我又发现新的问题出现了。

同学们的表扬语言是那么 的相似和雷同,

没有一点


新意。我说:

“同学们,你的表 扬要能针对这位同学的真实表现充分说明,要找准,还得用


心想一想哪些表现是最突出的 ,重点的表扬哪方面。语言要中肯、贴切。

”又一个学生上台


了,同学们 显得沉稳多了。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每次都能如实地完成。



“记得一次他热心帮助一位拉车的老大娘,他热心助人的精神 值得我学习。



??



同学们能深入 的做着发言,

至少他们用心想了,

用脑思考了。

我为自己成功的摸 索而感到高


兴和欣慰。下一个该孔超了,可是他迟迟不动。他趴在桌子上示意他不上台。

“老师该孔超


了,他不上讲台。

”同学们纷纷地说。这时 我也提醒说:

“孔超该你了。

”我三番五次的劝说,


他还 是不愿上台。但我却真真切切的听见他说:

“我没什么可夸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超是一个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平时就有点内敛。鉴 于这种情况我就顺势说:

“同学们,成绩


差不是我们的缺陷,

< p>只是我们的不足,缺陷不可改变,但不足却可以赶上,

我们成绩不好不


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好,

其他方面说不定还是佼佼者呢。

同学们之间相处要和谐,

与人合作生


活才愉快。

大家应抛弃世俗眼光看待问题。< /p>

像我们班的孔超,

今天上午还帮老师通水管呢?


就这一点就 值得表扬。

杨贵红虽不爱写作业但手工做的可好了。

我们不是刚学过

《陶罐和铁


罐》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不要拿自己的长处 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吗。今天我


就是让大家来发现同伴的优点的。

那些成 绩差的同学老师还不另眼相看你呢,

你就得自己看


得起自己,

< p>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如果连你自己还看不起自己呢,

那谁还会看起你呢?


今天既然孔超不愿接受大家的表扬,那我们就另找机会表扬他吧。下一个同学上讲台吧。


我说话当中发现孔超脸上露出了那久违的笑意。

当我看到他释然的笑 容,

我心中充满了激动


的情素。

我和我们班的学生都在充 满激情的课堂气氛中迎来了下课的铃声,

大家都沉醉在这


气氛中不愿醒来 。

“老师?老师?下一节还继续吧。

“老师下一节该我了。

“老师??”



几天过去了,

我还是不能忘怀那天上课的情景。

孔超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朗了许 多。

孩子


他毕竟还是孩子,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完 善,

需要我们这些做引导者和榜样者的做好


恰当的指引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

不论是做教育工作的我们还是家长都应如此。

这也是个一如

既往长期不懈的工作,而不能断断续续。否者不凑效。这是我近来最大的感想。



教师点评:

真是一堂

“别具一 格的语文课”呀!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都能经常夸赞我


们的学生,不知道我们学生 的精神面貌会怎样?





45

、作文不需要说谎



平顶山舞钢市小语一班

姓名

:

刘莉杰

辅导老师:潘梅花





人生的第一次说谎,从写作文开始。



-------

韩寒



80

后的作家韩寒是这样解读作文和说谎的。作文需要说谎吗?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有种困惑:

作文不需要说 谎,

但不说谎又写不出作文。

的确这样,

学生

一直是怕写作文的。每次写作文,都是绞尽脑汁,偷窃作文选,有的仅是应付几句完事。写

< br>得好的,往往只是一小撮学生。其实,我认为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要说谎话,不瞎编乱造,要随心所欲,放胆去写就行。正如初学走路的婴儿,第一步是迈


开步,自己走,至于走得直不直,稳不稳,并不重要。


< /p>


一个初学写作文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感恩,他一次在题目为《我的愿望》中是这样写的:我


的愿望是能天天穿上干净衣服上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母亲有精神病 ,

我跟爷爷奶奶一


起生活。

可是就在上周三晚上,

我和爷爷在一起睡,

早上醒来一摸,

旁边没人了,

起来一 看,


爷爷正倒在床边,紧闭双眼,全身冰凉??奶奶的眼睛花了,瞅不清东西。所以,我 从小就


羡慕别的同学有干净衣服穿,

他们的妈妈还能给他们洗澡??是啊 ,

一个苦难家庭的孩子写


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愿望,我觉得文字是那样的感 人,穿干净衣服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讲,


是多么自然的事,可他呢?他多想多想啊

!



所以,

把真实的情感写出来, 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哪怕

对于别人来讲,

是那么滑稽和不可理喻。

教六年级时,

有一个 男孩亚南偷偷地暗恋上本班一

象山影视城-


最美遇见你-


音乐家-


名句-


圣诞节手抄报-


三年级-


初中作文-


烦恼-



本文更新与2020-12-23 00: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61243.html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