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亚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一、
选择题
(
共
5
题;共
< p>10分
)
1.
(
2
分)
(2017
九上·乌鲁木齐月考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讪笑(shàn)
陨落(yǔn)
汲取(jí)
锲而不舍(qì)
B .
癖好(pì)
归省(xǐng)
喑哑(yīn)
鲜为人知(xiǎn)
C .
嗔怒(chēn)
阻遏(è)
禁锢(gù)
惟妙惟肖(xiào)
D .
分外(fèn)
下载(zǎi)
狡黠(xiá)
味同嚼蜡(jiáo)
2.
(
2
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 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 .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
.
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 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落
实。
D
.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 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3.
(
2
分)
(2017
八上·滨州月考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 .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 .
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根据人民的意 愿,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D
.
美国 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
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
4.
(
2
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
.
从
2014
年
9
月
< p>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
.
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 .
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 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5.
(
2
分)
(2016·靖江模拟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 中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扈三娘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能够脱险。二打祝家
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石秀。
B .
p>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小说以汤姆? 索亚
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讽刺和批
判了美国庸俗伪善的宗教仪式
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第
1
页
共
8
页
C
.
《格列佛游 记》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
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p>
D
.
《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变 成一个十八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
的老翁。但三次
都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最后一次在山神土地以及其他各位神仙的帮助下,孙悟空将白骨精打
回原形。
二、
字词书写
(
共
1
题;共
4
分
)
6.
(
4
分)
(2017
七上·遂川期末
)
语言运用——在下面的句子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br>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
________
这种诗被称为
________
小诗
________
,五四运动后, 它曾盛行一
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____ ____
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三、
句子默写
(
共< /p>
1
题;共
14
分
)
< br>
7.
(
14
分)
(2017
七下·河源期末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
1
)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________
,
________
?(
《河中石兽》
)
(
2
)
________
,
________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p>《陋室铭》)
(
3
)
《爱莲说》中通 过写莲花表现君子不攀权贵、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
4
)
《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贴切而动人的句子是
________
,
< p>________。
(
5
)
《迢迢牵牛星》 中,描写织女勤劳和因思念受折磨而痛苦的句子是
________
,
< p>________。
(
6
)
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
________
,
________
。< /p>
________
,
________< /p>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
综合性学习
(
共
1
题;共
10
分
)
8.
(
10
分)
(2017
九上·娄底月考
)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
娄底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
150
位学生的调查,
请 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
容回答问题。
(
1
)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
2
)
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五、
诗歌鉴赏
(
共< /p>
1
题;共
10
分
)
< br>
第
2
页
共
8
页
9.
(
10
分)
(2017
九上·灌云月考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
)
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
(
2
)
请简要谈谈你对“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含义的理解。
六、
文言文阅读
(
共
1
题;共
17
分
)
10.
(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
(
不
蔓
p>
不
)
枝
(
)
②
③
可
远
观
而
亭
亭
亵
净
植
不
可
玩
焉
(
)
④陶后鲜有闻(
)
(
2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 .
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 .
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 .
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
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
)
文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七、
现代文阅读
(
共
2
题;共
30
分
)
第
3
页
共
8
页
11.
(
20
分)
(2018·齐齐哈尔
)
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
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
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既是“饥者歌其
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
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
实的理想人格。如《
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
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 恰似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
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
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
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
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
“粉身碎骨浑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
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
的凝聚。历史上,中
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
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
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
,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将评价历
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
< br>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 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
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
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
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
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
的重担。
(有删改)
(
1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
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
3
)
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
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2.
(
10
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
台的栅
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
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
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
第
4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