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对待中学生男女交往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无锡市东湖塘中学
214196
蒋薇薇
一、
案例陈述
小刘,女,初二学生。她的家长星期天打来电
话:小刘在家用妈
妈的手机和同学打电话,妈妈发现后问她和谁通话,她说是和女生聊<
/p>
天,后来妈妈打过去是个男生的声音。在父母严厉责问,并答应不告
诉老师的情况下,她才说出了真相:男生是隔壁班的,以前曾是小学
同班同学,电话里
没有说什么事。后来他爸爸怕她在学校又和这位男
同学有交往,还是把这事告诉了我,并
嘱托我查查这位男生的底细。
她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最近学习成绩
是有些退步,我一直都
在寻找原因,这次正是一个契机,我很想帮帮她和她着急的父母。
于
是我对她和她父母的心理进行了思考。
二、
心理问题诊断和分析
(一)小刘父母的心理分析:
1
、家长对男女正常交往视如猛虎,造成孩子不敢正视问题,以隐
瞒甚至欺骗的行为来对
待家长。
2
、家长不能完全信任孩子,更不能信守承诺 ,于是在孩子面前失
去了威信。
3
她正注意着这个问题
,而家长却横插一手,会令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对着干。
(二)小刘的心理分析:
1
、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2
p>
、与父母缺少沟通,如果把事实真相说清楚就不会引起父母的误
解。
3
、担心小事被误解为早恋,担心老师同学知道了会很丢脸。根 本
原因还是不能正视男女交往。
三、心理辅导方案
1
、正确看待男女交往
生活中
我们的父母各自有自己玩得好的异性朋友,老师和朋友都
有自己的异性朋友,那是友谊,
也就是广义的爱。这是极其正常的,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
说和异性讲话或
共同处事就是谈恋爱,这只是在中学阶段萌发的异性吸引。这种异性
p>
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
也
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
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
身的情感,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度过心情舒
畅、快乐的时光,增强与人交往、沟通的能
力,促进个性全面、健康
的发展。
但在认识异
性交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男女同学的
异性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一
些情绪、行为的困扰,影响和妨
碍学习和身心健康。两位异性同学的单独交往过于频繁,
容易超越普
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这就是父母、老师担心的
问题。因为学生在把握度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经验和阅历而无所适
从,
有时陷于迷茫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2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在处理
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
不能粗暴地定性为
“早恋”
,
严厉地加以制止,更不能像“特务”一样对孩子进行跟踪、监视或者
对孩
子交往的对象彻底地加以否定。父母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
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家长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适当的给与认识错误的时间,并给他
留有面子,这样才能冷静下来。要及时抓住时机,合理教育,给与他
正
确的疏导,启发引导其认识自身的问题。
3
、给教师的建议
首先,正确
区分,把握尺度。教师要对学生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
区分,不能将所有正常的异性交往
都与“早恋”等同,避免“弄假成
真”的现象发生,更不能随意怀疑学生,盲目地怀疑,
并公开自己的
怀疑就造成一种压力,使中学生无所适从。
其次,正面引导,心理疏导。对于真的“早恋”学生,要对他们进
行正面教育
,逐渐提高他们的交往品质,尤其是与异性交往的品质。
而不是硬性的束缚和粗暴的干涉
,要使中学生在了解自我生理和心理
特点的基础上自己学会异性交往。
第三,家长心理,不能忽视。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是仅靠教
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家长光有急切的心也是不够的,他们缺乏
心理方面的知识和
正确的教育方法。所以也应该给予家长一些必要的
帮助。
最后,恰当关注,真诚牵引。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遵循
-
-
-
-
-
-
-
-
-
上一篇:高中生男女接触过密自我总结
下一篇:2007.10.29如何把握男女生交往的尺度